为时代书写 无限光荣
2018-11-12和晓梅
和晓梅
我来自云南丽江,是一名纳西族写作者,目前是云南作协的驻会干部。纳西族有这样一句谚语:水养的女儿,可以滋润三天;风养的女儿,可以美丽三年;快乐养的女儿,可以实现永生。在我这里,文学就是快乐之源,它给予我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最重要的是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写作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上帝给了你灵巧的翅膀,不是为了让你在天空飞翔,而是为了让你能够俯瞰大地,拥抱母亲。
今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结合在此之前的文艺系列讲话精神,我觉得不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文学也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此,我有格外深刻的体会。
云南是这样一个地方:特殊、灵性、神奇、美好,曾经有着古老的莽荒和原始,也有着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每一次转机都埋藏着无尽的灵感和才华。而我的母族纳西族,又始终拥有充满温暖的浪漫情怀和悲情色彩。这个一直在滇西北高原上繁衍生息的民族,带着一种天然的对文字的敏感和崇敬,让我完成了一次关于土地、人性和文字的链接。
我喜欢强调自己跟土地的联系,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的联系,我觉得我跟他们血脉相融,生死相依,我觉得脱离了土地脱离了人民,文学就脱离了灵魂。
迄今为止,我完成了200万字的书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文字是民族题材作品。以女性视角关注民族女性的生存、命运和精神是我作品的关键内容。在这里,我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从古老的东巴典籍里寻找到线索的故事、这些在当下社会里纳西子民的生活和思考,之所以能够转化成文字,被更多的人读到,并非我写得好,而是因为我幸运地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得到多种文化元素的启示,这一切来自于人民,也必将回馈人民。
今天我来到省作协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够为作家朋友们做更多的事情,尤其能够在联络协调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做出贡献。同时我也想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文学面前,常常觉得自身何其渺小,道路何其漫长,责任何其重大。民族文学是有根基的文学,有传统的文学,总有一辈又一辈的作家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集体的力量传递着星火。所以尽管觉得自己微小,也要以蝼蚁之心不断向上攀爬,为人民书写,为民族书写,为时代书写,无限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