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而深情地爱着这个尘世(创作谈)
2018-11-12周簌
周 簌
我对文字的痴迷或许来自某种潜意识和基因遗传,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文学青年,爱写散文、爱吹长笛和口琴,我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我在一家中医馆工作,每天穿行于生活、医馆和药柜之间,我施药给人治病,我偶然发现,诗歌才是治愈我的药。那些不经意写下的分行很适合我的表达方式。我生活中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情感节制不轻易外泄,诗歌可以没有前铺后续,单刀直入、留白余味、戛然而止。在我看来,最自由的文体就是诗歌了。
我每天在安静的早晨晨光初露的窗口翻读一本诗集,在睡前昏黄的台灯前,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品读一首或两首诗,只有这个时刻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精神贵族,内心那么富余,那么丰盈与安宁。我的电脑文档、手机备忘录或者稿纸上始终保存着大量零散的三两句,都是火光电石的一瞬间记录下来的,有时候反复写不能让自己满意,只有狠狠心一股脑全部删除。他们就像是我们一次次遭遇流产的孩子。杜拉斯说:“写作是未知数。写作以前你完全不知道将写什么,如果你在写作之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去写,也不值得去写。”我们就像与一个平行的隐形人,纠缠撕扯,想从它那里获取更多的未知矿产能源。你能否体会写出一首诗的时候,那种从未有过的通体舒畅感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抑或,想写而苦于无从下手的那种有如生理阵痛感、无奈和抓狂?写诗痛,不写诗更痛,我喜欢这种痛苦而愉悦的过程。尼采说:“我们之所以爱生命,并不是我们习惯生命,而是习惯于爱”。我爱微小的事物,爱身边的人,爱事物本身,爱朴拙真实的生活。现在我生活在赣南的一座小城,这里空气算不上很好,天空时有蔚蓝,只要天一蓝,我就更深切地爱着这座小城。我总觉得过小日子,地方越小越好。
蓉西路41号那座矮旧老屋和一墙热烈的凌霄花,我多想在闹世拥有这样一处幽所,这个夏天我在老屋门前逗留几次也未能见着这座屋子的主人。辗中药粉为生的老阳声音洪亮,和蔼又热情,某日接电话的是他儿子,说他走了,直肠癌。半个月前他还好好的,在轰隆隆的辗药马达声中对我说,辗了三遍,药粉细得很!北门大街上依旧喧闹迎来送往,摆地摊卖盆栽绿植的妇人更苍老了些,鬓边飞扬的一缕头发撂了下来,掺杂其中的几根银色发丝很是显眼。挹翠路的两排密匝的花圈店和一个刻碑老人……
诸如这些人性的宽宥和慈悲;纠葛与无奈;宁静与归隐;死亡和日常都给予我的诗行别样的生命气息。我的世界如此小,诗歌抵达的秘境如此深远;我心头如此小,如此缓缓而深情地爱着这个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