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财神爷赵公明》至《财神到》的叙事伦理转换分析

2018-11-12冯万红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财神神仙神话

◎ 冯万红

湖北黄冈籍神话小说家周濯街,一生致力于整理民间神话故事,他整理创作的神话小说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堪称上乘,对当今通俗文化小说意义重大。也正是因为其通俗、耐读、有趣,才使其三部神话小说《七仙女正传》《财神爷赵公明》《妈祖》相继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本文无意于详细描述这些由小说原著改编的电视剧盛况空前的成功表现,而是选取其中的一部《财神爷赵公明》和依此改编成的电视剧《财神到》作为材料,通过两者在叙事策略上的对比变化,找出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反观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存在怎样不同的叙事姿态、文化立场、道德价值判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由小说到电视剧在叙事策略上是如何改变的,笔者认为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对主人公神仙本性的塑造上。所谓神仙本性即为神仙的本质特征,这类人往往具备长生不老的功力,拥有普渡众生的神魔法力和仙风道骨,始终游走于世间尘事之外,无常人的那些七情六欲和凡俗生活。而当我们以此来观照《财神爷赵公明》和《财神到》里对主人公赵公明神仙本性的塑造,我们认为,如果说《财神爷赵公明》里财神爷还有一些神仙本性的话,那么到了电视剧《财神到》里,财神爷就只是披着神仙的外衣,内在完全没有了神仙的仙风道骨,反而更多具备了世间常人所应有的世俗心态举动。甚至连自己本应有的神魔法力都还要靠一个凡俗女子付出生命来重新获得。这种神仙本性的塑造作用其实是一步步在削弱,而这种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志向的转变

在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财神爷一开始努力奋斗只是为了让自己还清家里的债务,这种志向完全是关乎个人生活的,具有极大的凡俗色彩。但是随着赵公明自己的生意收益越来越好,也因为他自己的经济思想使然,他开始讲究生意中的信誉,信守做人的良好品质,追求大同世界的建构。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从经济思想中引申出来的思想转变,但究其实质,是赵公明自己的志向在发生变化,即由追求个人的发家致富转变为达到富国强民从而普渡众生的目的。这种志向的转变,使得赵公明慢慢具备了神仙的一些本性,也完成了其由凡人到神仙的转换。

而在电视剧《财神到》中,赵公明却看不到有这么高远的志向。这里的财神爷一出场似乎就在凭借自己的超人神魔法力,惩恶扬善,这种惩恶扬善与其说是为了普渡众生,不如说是在展现自己的非凡魔力和显赫地位。因为在这其中,我们无法感受到赵公明有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高远情怀,也就无法给人留下仙风道骨的印象。如此,也就更不能说这里的财神爷有什么神仙本性了。并且电视剧中的赵公明将更多的心思集中到追求个人的爱情中,在这段让人动容的爱情中,赵公明为了得到爱人的心,不惜失去自己的法力。这种对爱情的默默付出、极度宽容、坚韧不拔类似于无数纯情韩剧里的男主人公痴情形象的原型。而这与神话小说原著《财神爷赵公明》中的财神爷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小说原著中的财神爷也有爱情,但很显然小说中的财神爷是将更多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用在提高自身素质,以助修炼成仙。正所谓仙风道骨也需要经历一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难历程。

(二)命运的改变

在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赵公明是个富商家的小儿子,这个儿子因为不同于其他两个纨绔子弟的哥哥不学无术,因而被父亲赵纠寄予厚望。赵纠渴望小儿子赵公明能锻炼出过人的经商能力,从而得以保住家业。正因为此种良苦用心,比起两个哥哥各自从父亲那里继承365间房屋和365棵桃树,赵公明一下子背负了200两银子的债务,为了还清这些债务,赵公明开始走上了逼迫自己勤劳致富的道路,而同时也是自我修炼成仙的过程,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命运改变的过程。而在电视剧《财神到》中,命运转变的过程同样存在,剧中的赵公明不同于小说中的赵公明,一开始就是货真价实的神仙,带着无尽的法力来到人间,一路扶弱惩恶,好不威风。可惜好景不长,命运便开始急转直下。因为小玉,赵公明同贵为王爷的九王爷结下了梁子,由此遭到王爷的百般陷害,甚至被残害到失去法力。眼见自己的法力不复存在,从此将混迹于凡人之中度过余生,哪知爱情的力量在关键时刻显现了巨大的威力。财神被自己深爱的女子小玉所救恢复了自己的法力,最后王爷和小玉同归于尽,永绝了财神的后患。经过此劫,财神最终回复到货真价实的“财神”。

由此可见,尽管两者都展现了财神跌宕起伏的命运,但是小说里财神命运的改变是基于自身素养的提高,颇有点自我完善的意味,并且引起这种命运改变的因素多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和坚韧不拔、勇于抗争、勤奋进取的品格。而电视剧里的财神爷更多是一个痴情公子,爱情才是他的正业。在这其中,我们没有看到多少他身上所折射出的自我奋争的元素。反而透过这部电视剧,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在剧中命运改变的起因和最后解决的方法全部归结于他的爱情。

(三)情节的变化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一种叙述形式。在任何一种形式中,都需要构造情节。在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整个故事围绕主人公赵公明怎么历经苦难和挫折,最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自己普渡众生、富国强民的远大志向。在这其中,赵公明的身心得到考验,精神上得以升华,最后超度成仙。在这条主线周围,有财神爷的爱情,有王母娘娘的提携,也有与暴发户李九的斗智斗勇,更有身心经受的一系列磨难。这些都构成主线之外的枝蔓,但这些并不是多余的枝蔓,而是主线的延伸,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了全面铺叙的作用,和主线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完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故事叙述。这些副线各自都反映了主人公在成仙道路上遇到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而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顺理成章地推进并完成了主线的讲述,从而最终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

而神话电视剧《财神到》里,呈现给我们的是板块式结构。每几集构成一个板块,每个板块故事各不相同,分别为《财神疼好人》《财神也是人》《老虎不吃人》《财神不是人》。在这些故事中,有财神帮助勤劳诚实的笨人王七,令其生意蒸蒸日上;有财神和知府小姐小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同时和恶势力九王爷斗智斗勇;也有财神帮助穷秀才发家致富,使富商雷老虎破产,结果是有权有势的秀才开始敛财作恶,破产的富商反而良心发现;药铺大夫叶美文经不起金钱诱惑,抛弃有身孕在身的丫鬟而选择与富家小姐成婚,最后当财神请大富翁苏玉环帮助河桥镇致富的时候,苏玉环却开出一个条件,要叶美文一条命。这些故事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贯穿它们的一条主线索,但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共同指向这部神话电视剧所最终宣扬的一个古老的道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使人失去人的真善美本性,甚至扭曲人性。而唯有爱,唯有真善美才是唯一能够对抗权势的力量。

这些变化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电视剧的本性所决定的。电视剧属于大众通俗娱乐文化范畴,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通俗性。用通俗不乏戏剧性的情节来讲述大众熟知并广泛认可的一个朴实的做人道理。这样的设计和操作方式从来都是电视剧赢得收视率,获取大众青睐进而占领影视市场的不二法宝。而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小说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小说具有完整、复杂、曲折、生动的情节;小说可以充分具体地描绘环境。”

按照这几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在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整个小说比起电视剧来,显得更完整,开头有对人物的交代、中间有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情节,并且这些情节复杂、曲折,比起电视剧里只是几个简单的零碎小故事拼贴,小说里的故事则呈现多方面的展现,多角度的描述,有财神爷内心的历练,有和外在各方面势力的对碰,这样自然也符合小说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特点。小说中不乏对外在环境的描述:有一开始赵公明背负200两银子债务的生活环境的表述,后面更有赵公明和李九斗智斗勇时,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意志的描写。而这些,也足以说明“小说是一种叙事虚构作品。它是小说家的一种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创造一方面需要借用现实和历史中的某些生活材料和材料中的某些因子,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支配下,对这些材料和材料中的某些因子进行艺术的拆解、加工、组合、充实、虚拟、假设、延伸和发展,进而运用艺术的想像力和结构力,并按照生活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新的世界。”

总而言之,小说和电视剧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自然也就有着不同的艺术指向:即小说是一种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尽管其中有虚构,也有通俗和精英之分,但是总体来说,它是一种需要想像的艺术,主要通过文字让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各自的脑海里构筑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世界,从而让读者体验到文学艺术的魅力,甚至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而电视剧显然更多诉诸于单纯的感官享受,即画面和声音。让观众在这种单向度的信息输出中,感受并进入这个音画世界,依赖于画面和声音,观众的想像力和思考其实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只是单纯地了解该电视剧的人物剧情,体验观看的快感。很多电视剧播完看完也就结束了,要论其对人精神上的升华,对人精神世界的巨大作用,较之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及接受,是有局限性的。

以上这些变化背后所昭示的是叙事姿态、文化立场和道德价值判断上的变化。

先说叙事姿态。在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周濯街虽然对民间神话故事进行了系统化、文学化的整理,但还是脱不了通俗文学的圈子。他站在一个民俗专家和神话大师的立场上,将这些道听途说的民间神话作为原始素材,创作成神话小说,并且还秉持了为各路神仙立传的宏大愿望。这其中的叙事姿态是有一种自觉的、精英式的、专家式的立场,有一种作为民间艺术自觉传承者的心态。而电视剧《财神到》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种叙事姿态:大众的、通俗的、娱乐的甚至插科打诨式的消遣。其叙事姿态只是单方面的一边倒,即向观众、向电视剧收视率倾斜,尽力迎合观众的口味,追求故事的精彩、画面的震撼、情节的紧凑、内容的浅显,其背后的精神意旨则落空,轻飘飘的没有重量和质感。如果我们打个比喻的话,这个神话小说的叙事姿态是个有独立意识、有思想和内涵的主人,那这部神话电视剧的叙事姿态宛若一个毫无主见、满脸谄媚、满身奴骨的跟班者,被电视剧的市场和收视率牵着走,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声音和思考。

两者传达的文化立场和道德价值判断也不尽相同。在神话小说中,其文化立场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立场。而在电视剧中,尽管最后给观众昭示的道理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但其整体的叙事策略,毫无疑问是在传达一种大众流行娱乐文化立场,传达一种娱乐至死的文化态度。

而在道德价值判断上,相比于神话电视剧单一指向的道德价值判断,神话小说的道德价值判断更丰富。它宣扬了一种做人宽容、隐忍、努力拼搏、严于律己,做事认真的圣人情怀。而神话电视剧则只是单向度地传达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并且这种道理带有一丝教谕意味,与其说是为了独立表达一定的价值立场,倒不如说是为了给整个电视剧镀上一层民间道德价值判断,让其更为快速方便地在市场上流通。在此维度上,这部神话电视剧是没有自己彻底独立的道德价值判断的。

由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到神话电视剧《财神到》,其叙事策略转变进而带来叙事姿态、文化立场、道德价值判断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两者在叙事伦理上的差异。这种叙事伦理的差异,让我们思考两种艺术形式应该怎样取长补短,实现更完美的表达。

注释:

[1][2]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7页,148页。

猜你喜欢

财神神仙神话
爱情神话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遇见财神(大家拍世界)
自主
财神到
神仙鱼
“神话”再现
神仙小虎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
财神与寓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