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育的发展
2018-11-10刘文洋
摘要: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英语与各地方文化相互作用引发英语广泛的本土化。跨文化性是英语教育的基本特点,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目的语文化一边倒的教学模式,关注中国文化的反作用,培养知中也知西的新世纪外语人才。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本土文化;英语教育
1.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已经波及到世界各个国家,整个世界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全球化”可谓当今时代最大的主题。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型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虽然全球化的利弊目前还是争论不休,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趋势,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全球化”和“文化”都是内涵复杂、定义纷呈的概念。总的来说,全球化的研究具有了跨学科、整体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中经济全球化概念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交往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一些共同规则的诉求,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全球化的研究[1]。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内的深层反映与体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通过文化交流、文化借鉴、文化渗透以及文化互补,最终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及内容限制而走向世界,实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文化融合的过程。
2.文化全球化中英语的地位
毋庸置疑,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的应用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球通用语言。近三十年来,全球的英语学习者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欧洲91%的中学生都在学习英语,有41%的欧洲成年人将英语看作是必备技能。他们,包括他们的父母,都确信英语是最有用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语言学家在一项对世界25个国家学习外语情况的研究表明:英语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现代语言。在欧洲所有学校里学习现代语言的学生中,学习英语的占60.3%,学习法语的占30.4%,学习德语的占5.2%,学习西班牙语的占3.5%,学习其他语言的占0.6%。可以看出,英语教育在欧洲各国学校外国语的教学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亚洲,前英国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香港英语的使用率非常高,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较早地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即使在开放较晚的中国,英语教育也蓬勃发展,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中国近14亿人口中正式或非正式学习过英语的人达到数亿。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与现代经济强国美国共同强化了英语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而发展中的弱势国家若想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世界的发展中,就必须学习强国的主导语言,英语的强势地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愈加巩固。
3.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广泛本土化
所谓英语本土化,是指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过程中与地方文化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卡齐鲁1985年创建了著名的关于世界英语的三个同心圈框架的理论,即内圈、外圈或扩展圈和延伸圈,以此来划分世界各地不同的英语使用者。卡齐鲁在同心圆学说中,提出了“内圈英语”的术语,以“历史、社会语言和文化特征”来区分不同英语变体。内圈是母语使用者,外圈是第二语言使用者,延伸圈是外语使用者。内圈国家:指的是以英语为母语或主要使用语言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英语是英语本体,是规范英语的源泉。外圈国家指的是主要以英语为官方或强势语言的国家如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加纳等国。这些国家过去曾是英国或者美国的殖民地,他们的英语是一种变体英语,是规范发展型的英语,这些国家不以英国英语或者美国英语作为标准,但同时又强调英语是他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变体与内层英语,即英语本体拥有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特征,但有其独特的词汇、音位、语用等特征。延伸圈国家指的是以英语为外语进行交流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等国,这些国家的英语也是一种变体英语,是一种规范依附型的英语,他们往往依附来自内圈母语使用者的英语规范。延伸圈中英语使用者人数众多,超過了英语母语使用者人群。在延伸圈国家中,英语的获得往往是通过长期的学校教育实现的,其作用是在经贸、科技、教育、学术等领域充当一种辅助语言。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不仅仅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有影响,弱势文化一定会反作用于强势文化,因此全球化过程中,英语国际化程度越高,越会受到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英语广泛本土化是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育的发展
英语的广泛本土化要求我们在英语教育中辩证地看待异质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革新、整合民族文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过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完全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中国文化的反作用未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英语、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均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本身就涉及两种文化的比较,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研究中国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创新中国文化,通过英语这一当今世界最通用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培养适应21世纪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通晓中西文化的高校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杨生平,李凤英.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7(1).
[2]方治强.英语区域性变体之认知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4):59-6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7ASS001)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文洋(1980-)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