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2018-11-10张永波刘辉张永毅吴耀卿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发展对策中药材

张永波 刘辉 张永毅 吴耀卿

摘 要:分析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思考与对策,为更好地发展竹山县中药材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历史与现状;主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对策

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边缘,十堰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三大山脉之间,与陕西、重庆交界。全县国土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4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接近1.4亩。中药材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竹山县发展潜力极大的优势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对发挥竹山地方资源优势,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资源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政府已将中药材产业纳入“61”工程进行扶持,县委县政府更是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全县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特色产业进行大力扶持。2017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量8000余吨,平均亩产值963.7元,总产值达2.31亿元。

一、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历史中药材是竹山的特色资源優势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建国以来,随着种植结构调优,全县中药材生产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1980年属野生自然生长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野生自然生长,人工栽培极少。第二个阶段是1982--1996年是肚倍人工栽培快速发展阶段。我县对肚倍产品进行了系列开发、产品单宁酸、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种植面积也由2万亩迅速发展到11万亩以上。第三个阶段是黄姜人工栽培快速发展阶段。我县黄姜从1994年开始进行野转家人工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黄姜发展迎来了高峰期,到2003年全县黄姜面积达到14.2万亩。第四个阶段是道地中药材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武当药谷”建设,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受到了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17年底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万亩。

2.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县的中药材生产,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传统的以南部山区为重点的高山中药材区域,主要分布在官渡和柳林两乡镇,品种主要有冬花、腊梅花、党参、川乌、牛膝、川芎、独活、云木香、柴胡、桔梗、黄连等。二是新兴的低山中药材区域,主要分布在双台、楼台、潘口、溢水、擂鼓、文峰、深河等七乡镇,品种主要有白芷、丹参、白芨、半夏、芍药、黄姜、板兰根、金银花、木瓜、桔梗、天麻等。三是以肚倍为主的医药化工中药材区域,主要分布在文峰、深河、得胜、竹坪四乡镇。

二、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与问题

1.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优势

(1)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竹山县紧邻华中药都——神农架,自然环境条件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据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中药材607种,其中植物类546种,动物类56种,矿物类5种。全国重要的763种中药材中,竹山拥有383种,其中28种属传统道地中药材,百余种适宜规模化种植。据权威机构化验检测,道地中药材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产地。

(2)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竹山县既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又是“引江济汉”工程的重要过水通道,实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在竹山县相继启动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发展中药材产业,以林药套种为重点,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更好的解决农民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减少、收入下降问题,因而容易得到各级政策支持。

(3)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竹山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尤其是柳林等南部乡镇高山农户,有种植中药材、采集野生药材的传统习惯,常年种植的中药材有党参、黄连、天麻、川芎、独活、柴胡、冬花等二十余种,种植、采集中药材,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一批家庭药场、种药大户、购销大户。

(4)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要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竹山县南部山区山高气寒、无霜期短,发展大宗粮油作物产品缺乏竞争优势,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而发展中药材产业却优势突出、效益明显。一般情况下种药收入是种粮农户的2—3倍。竹山县退耕还林总面积25.7万亩,如果套种多年生中药材,农户在享受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同时,每亩还能年增收500--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目前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山人口搬迁导致药农数量减少。竹山县最适宜发展中药材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高山偏远地区。高山虽适宜种药,但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就医、就学都非常困难,属重点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对象,很多药农都迁出大山,改做其它行业。

(2)发展中药材产业后继乏人。种药虽然赚钱,但比种粮生产、生活条件更差,也更加辛苦,因此很多年轻一代都宁可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种药。老一代药农越来越少,新一代却不能接上,这就使种药人呈总体减少趋势。

(3)药材种植人工成本急剧上升。近年来,留村务农的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很少,高山劳动力数量更少,请工难、工价高,已成为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瓶颈与障碍。

(4)多数药农缺乏标准化种植意识。为保证中药材质量,近年来国家要求各中药材产区必须建立道地中药材标准化(GAP)生产基地,严格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但目前山区药农大多采取分散自主经营,组织化程度很低,标准化种植难以落到实处,不能与市场要求及时有效对接。

(5)龙头企业块头小,产业带动力比较弱。目前,竹山县虽然有5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但规模都比较小,产业带动力比较弱,严重制约着竹山的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三、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发展要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应采取以下对策。

1.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在区域上以竹山南部高山区为重点,模式上“林药套种”为重点,高海拔地区以党参、冬花、当归、川乌、牛膝、黄连、天麻、金线莲为主,中低海拔以金银花、留兰香、菊花为主,同时注重发展银杏、杜仲、木瓜、枣皮等木本中药材。此外,还应在因地制宜基础上突出主导品种,适当集中连片种植,注重规模效应。

2.培植市场主体,增强带动能力。首先,要引导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建专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走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发展道路。其次,要引进中药材购销、加工企业,培植购销大户,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政策上予以保护,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将其培植成中药材产业建设的新型主体,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发挥带动作用。其三,通过政府牵线搭台,使中药材生产基地与制药企业联姻,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其四,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干部与科技人员投身中药材产业建设,提高产业建设人员素质,增强建设实力。

3.结合精准扶贫,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适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区域,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高度重合,抓好中药材产业建设,是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县政府要及时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明确药农每新发展1亩中药材基地,政府以“以奖代补”方式给药农500元奖励。将政策、资金、项目向中药材产业倾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新的贡献。

4.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益。鼓励土地流转,大户经营,提高药材种植的專业化程度,培育“专业药农”。在此基础上,引进、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提高药材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进而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高山缺劳力、工价高等问题。

5.搭建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市场多变、信息不灵,对变幻莫测的中药材价格把握不准,是广大药农种药时最担忧、最头痛的问题。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应尽快搭建起权威的中药材产业服务平台:一是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性生产意见;二是发布权威的市场走势、价格分析等信息;三是为广大药农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开展农资、种苗、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谢金杨.怒江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27-28.

[2]钱加绪.甘肃中药材产业“十三五”发展的对策思考[N].甘肃日报,2015-12-14(013).

[3]胡勇,霍可以,向华.基于SWOT分析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以贵州省剑河县钩藤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894-2897.

作者简介:张永波,男,1964.12出生,竹山县农业局农艺师。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发展对策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