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地区方言与地域文化探究

2018-11-10吴静宇肖莉莉

文学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官话楚文化信阳市

吴静宇 肖莉莉

内容摘要:方言是局部地區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传承着该地区的文化血脉。信阳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独特的文化,使信阳的方言也具有独特的趣味性。本文通过对信阳方言语音和词汇的分析,探索信阳方言和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信阳方言 地域文化 探究

汉语是一种多方言的语言,汉语方言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同地域的方言折射了该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以及风俗文化。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而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信阳方言作为这样一种符号,反映的是信阳地区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信阳地区方言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界线上,也就是说正位于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上,素有“南方北国,北国江南”之称。在行政区划上,信阳市隶属河南省管辖,它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重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1]在这样的过渡带上,信阳市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这也使信阳地区方言与河南省其他地区的方言大不相同。河南大部分属于中原官话,这种方言内部分歧较小,而到信阳,差别就很大。信阳方言受各种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以及大量赣语词汇和客家词汇相结合的方言,成为了区别于中原官话的另一套方言体系。总体来说,信阳方言可以分为三个小片:中原官话——信蚌片,西南官话——鄂北片、江淮官话——黄孝片。

二.信阳方言的形成原因

1.历史文化的影响

信阳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市是申伯的封邑。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攻陷楚国都城,楚王逃到信阳,并以此为都,从此楚文化便在信阳地区成长起来,但是信阳的楚文化并不像湖北地区是在当地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被“楚化”的,所以信阳文化同时也包含中原文化的特点。[2]多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在这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阳深受楚文化的熏陶,在语言上也有所体现,如今信阳方言语音仍能寻觅到“楚语”的影子。

2.自然条件的影响

信阳市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上,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量上与河南其他地区都不相同,所以在种植粮食作物的选择上也不相同,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大麦,吃面食,而信阳地区种植水稻,一日三餐都是大米,这样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到语言。例如信阳方言中,“吃饭”指的就是“吃米饭”,所以说在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信阳,米饭便指代了所有的主食。如果吃面条、吃馒头就会具体说出该类食物的名称。另外,信阳地区种植绿茶历史悠久,信阳人民品茶、喝茶也是固有的生活习惯,在这种环境下,“茶”这一名称在信阳方言中便代替了“水”,如“水烧开了”会说“茶开了”;将水壶里的开水倒入暖瓶中叫做“起茶”;客人来到家里,主人说倒杯茶的“茶”其实指的可能也是水。诸如此类,信阳地区独特的生活习惯也就造就了信阳方言,而方言也恰恰反映了信阳地区与河南省其他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3.人口迁移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期李自成攻陷光州(现在信阳地区的中东部),并进行屠城,清朝皇帝下令江西等地的百姓填之(时值湖广、闽、赣填四川)。据《罗山县志》载 ,光山、罗山一带的不少人历史上来自江西。[3]所以说,信阳地区现居民大多为江西南昌、九江及闽、粤、赣交界处客家人的后代,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去了赣语和客家语,与当时信阳本土方言相融合。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间,信阳一直作为河南的行政区划,但是由于地缘原因,又与湖北、安徽往来密切,并且深受他们的影响,所以信阳方言是多地区方言交融同化的结果,正所谓“十里不同音”,信阳地区也正是如此,如信阳北部接近于中原官话,而南部接近于江淮官话。

三.方言语音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1.信阳方言与中原文化

信阳地区东北部的息县与淮滨虽然在信阳市的管辖下,口音却更接近于周口市与驻马店市,同属于中原官话。在语音方面,体现在古清、次浊入声在息县、淮滨方言归阴平,古全浊入声归阳平。[4]

息县和淮滨都横跨淮河,两县方言最重要的两个共同特征是:一是古深臻摄今读 和曾梗摄今读不混;二,古泥母[n]、来母[l]区分清楚。[5]即韵母前后鼻音区分清楚,声母n与l区分清楚。而在信阳其他地区,前后鼻音与声母n、l都是相混淆,不作区分的。在这点上,位于信阳东北部的息县和淮滨方言体现出中原官话的特点,信阳“豫风楚韵”文化特征中的“豫风”便在语音上展现出来了。

2.信阳方言与楚文化

因历史原因,加之信阳地区与湖北省交界,受武汉辐射影响大,所以信阳方言也不可避免受到楚语的影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指出:这第二区(指黄冈、孝感一带方言)可以算典型的楚语。[6]而信阳方言与本省其他地区方言相差甚远却与临界的湖北省孝感、随州方言接近,无论是语音还是语调上,都有重合的情况。例如,信阳保留了很多楚语古代汉语的特点,如声母h、f不分,即将“花”说成“发,”保留古代的疑母字,比普通话多一个声母,如“你”读作“嗯”声母便为等等。信阳方言在语音语调上,深受湖北地区楚文化的影响,这也便是信阳具有“楚韵”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李如龙先生说过“从70年代以来,我所进行的方言比较研究都证明了,方言的词汇特征必须和语音特征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说,方言词汇也是考察该地区文化的一大样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信阳方言词汇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色彩。

1.亲属称谓

爹:父亲的兄弟称为“爹”,根据年龄大小排名“老爹”、“二爹”等等。

妈、娘:父親兄弟的妻子根据其丈夫在家排名,分别称作“妈”与“娘”,比父亲年长的伯伯的妻子一般称为“老妈”,比父亲小的叔叔的妻子叫作“娘”。

在信阳方言的父系亲属称谓中,与父亲相关的亲人的称呼尤为亲切,不是“爹”便是“妈”与“娘”。这是因为信阳人的家庭观念是“结婚不分家”,即一家无论多少男孩,娶亲生子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所以父系亲属显得尤为亲密,便以“爹”、“妈”、“娘”这种称呼亲生父母的词来称呼父系亲人。这种称呼在母系亲属称呼中是鲜有的。正反映了信阳地区浓浓的宗族观念与家庭向心力,虽然现在大多数信阳人成婚后都会与父母兄弟分开居住,但语言却一直流传运用至今。

2.地名命名

地名的命名以及方言词汇也是该区域环境的一种折射,许多方言地名都是当地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信阳地区北部为江淮平原,平原地形容易形成大的人口集聚区,所以北部地名多以“集”、“店”、“庄”来命名。信阳中南部地区为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该地的方言词汇恰好反映了它的地形面貌,例如罗山话中的“坡儿”,就是“地方”的意思,因位于丘陵地带,地形多坡度,所以便用“坡儿”代替所有“地方”的意思。另外中南部地区水网密布、河渠纵横、水田交错,酷似江南风光,所以地名以“湾”、“洼”“冲”“堰”“桥”“塘”居多,这些地名也更偏向于南方地区的地名。信阳地区地名的命名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地理面貌,同时也反映出信阳地区作为南北方文化过渡段的重要特征。

3.民俗活动

方言词汇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反映地域文化,有的还可以用来考证历史。[7]信阳方言“喊魂”这一词汇刚好反映了一种民俗现象。信阳在历史上属于楚地,楚人好巫,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招魂,《楚辞》中的《大招》和《招魂》都与招魂有关。[8]信阳也有喊魂的习俗,当孩子受到惊吓时,大人们会扯着她的耳朵喊着说:“XX吓莫回啊,XX吓莫回啊,掂着耳朵回来了,掂着耳朵回来了”此处的XX是被吓着的人的名字,喊在这里不是指大声喊叫,而是强调“喊”的过程。在“喊”的过程中让丢魂者(即受惊吓者)内心重归平静,从而达到“招魂”目的。从这一词语中便考证了信阳地区的确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这也是“楚韵”的一种体现。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信阳地区的方言正恰恰印证了这一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方言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应该保护方言文化,维护语言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信阳市情信阳市人民政府.2018-03-08

[2]李绍连.河南境内楚文化的特点和分期[M].河南省考古学会:楚文化觅踪.郑州:中州书籍出版社,1986

[3]罗山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4]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叶祖贵.河南息县、淮滨方言的归属[J].方言.2016,(3):331—334

[6]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李倩.楚辞、汉赋之巫技巫法综探江汉论坛[J].2005,(12):105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猜你喜欢

官话楚文化信阳市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良方治病利于行 扬帆远航铸辉煌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