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点亮高中政治课堂
2018-11-10徐先善余敏芳
徐先善 余敏芳
摘 要: 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际,追求原生态的、美好的政治课堂;以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从教育者、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角度注重“深”“活”“真”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好课堂 导思 怡情 启真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教育,学生对美好课堂的期盼更是教育者的追求。现代化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科学、艺术和审美的统一体。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所谓教学美,主要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品德、学识、情感、意志、气质、仪表等身心因素创造出的美的功能,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学科的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政治教师要创造教学美,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提倡美丽课堂、美丽教育是新时代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思想,因此如何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美能导思
美好课堂要求教育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厚重而深远。古语云:“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高中政治教师首先是一个学者、专家。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考试的升学压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的立足点。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该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努力打造深度课堂,否则其抬头率、听课率、点头率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即使有抬头率、听课率、点头率,给人留下的往往与快餐文化没有多大区别——观众哈哈一乐之后便很快烟消云散。高中政治课堂是一个理论性、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比如他的书名: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生活化的特点如此明显,如果还是靠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说教能行吗?这样的讲课如何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中生态文明知识点时,一位教师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大多是从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导入,一般一开始用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的视频播放,基本不外乎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问题;视频有很强的刺激性,学生一下子被镇住了。但是这些视频学生平时都有接触,设计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已不是问题,太浅。讲这个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善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生态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都要知晓,教师应该引导“深度”课堂,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抛出来。学生只能进行记忆性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环境问题与人、社会生存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不是经济要发展,环境破坏不可避免?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类发展将向何处去?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实质是什么问题?核心是什么?这些一系列思考,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这样的讲授不仅内容不平淡,思想不会显得苍白,而且有足够的哲学知识支撑,在思想和智慧的课堂中不断迸发真理的火花。
二、美能怡情
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美好课堂是不断发现美的课堂。要有惊讶声、笑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的课堂教学在高科技的发展下形式丰富多彩,多媒体视频、5D高清画面使政治课堂多姿多彩。每一堂课都有既定的课堂目标和课堂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摆脱传统教学教师讲授式的弊端,部分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搞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忙个不停,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他们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教学活动并没有多少价值,表面看来学生很投入,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形式、注重包装,注重所谓的方法,虽然有时课堂教学有气氛,但教学内容容易偏离思政课的目的和取向,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难以达到。课堂的“活”到底应该指什么?我们认为是不拘一格地传授知识,是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通过探究方式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是常规方法。但是课堂互动应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生生互动”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但是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能力等存在差异。这种“生生互动”就会演变成“优优互动”、“差差互动”,两种极端的探究模式,优差互补、强弱互进的探究课堂未能实现;比如“师生互动”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很明显,老师无论是生活阅历、知识背景,还是情感体验、价值判断都远远高于学生,他们常常处于“高位”。这种“师生互动”最终演变成学生开始还能和学生平等教学,最后学生心里明白教师一定是对的就什么都不想等教师终极宣判。课堂教学互动非常重要,但一定要研究学生,研读教材,教学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联系;学生要认真翻阅相关资料,教师更要全面掌握相关问题的学术动态,提前准备一些能够反映学生内在困惑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动态生存方式打造“激情课堂”。无论是慕课还是微课、翻转课堂,都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服务,但切记不要把形式视为主要问题,它只是为教学内容而服务。课堂的“活”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一定要挠到学生的痒处,否则会造成痒的地方没挠到,不痒的地方使劲挠,结果还是痒等现象。比如我们在讲授《政治生活》中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知识时,这课的知识老师们反映不好上,很容易上成知识与能力两难的课堂。部分教学设计是用表格的形式指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是什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这样完成课堂的第一部分;讲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时播放两会视频,探究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我会提什么议案等。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读了,看了,也动起来了,但知识落实不到位,热闹的课堂活动内涵欠丰。原因是活动与知识间的联系生搬硬套,很不自然。如果我們把这节课重新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她们做一次人大代表,就本市本校实情课前提交一份议案,在课堂上全班分三个组:提案展示组、提案可行性分析组、具体操作建议组,进行现场讨论。在这个动态的、复杂的、不可预知的课堂环境下,各种思维不断碰撞,闪烁出真理的火花。殊不知,思维活、内容活才是真正的“活”。
三、美能启真
政治学科立足国情,本身具备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政治课需要说教,但是这一过程不是生硬的陈述,而是靠真理的力量,靠思想的魅力。教师若没有揭开“庐山真面目”,学生对知识就停留在表面层次。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遵循着守恒定律:你给什么我就有什么;你给多少,我就拥有多少。而是教与学的化学反应,是知识的渗透、升华。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类学习基本三个阶段:知识、思想、价值。学习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人类无法形成思想;没有系统完善的真实的知识积累,人类不可能形成丰富多彩、睿智深刻的思想;没有深邃博大的思想,人类不可能确定稳定的有益于集体,有益于个体的价值观。政治课教学从本质看属于人文教育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它的基本教学方法不能脱离人文教育的轨道,必须遵循知识、思想、价值的教育发展规律。比如在讲《哲学生活》矛盾知识点时,如果学生知识只是对矛盾的一般含义的理解,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积累是看不到知识的本来面目的。我们要深挖教材,要系统参悟让政治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生命力是思想的真义。让教材中关于“矛盾”静态的含义向动态转变,使学生明白“矛盾即高低、即多少、即生死、即有无、即运动、即变化、即发展、即联系……”让学生在政治课上沐浴人类智慧的光芒,领略永恒的理性价值,高中政治课堂“真情实义”会让它们更加神采飞扬。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的“深、活、真”一直是我努力实践的教育理想,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学习且有收获,打造美好课堂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梦。如果教学让学生把学科的学习变成自己的爱好,更是教育者最美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岚.政治课堂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徐海霞.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曾璐.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唐琼.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门市教育局“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学部编语文教材古诗文编写及教学策略研究”(JMB18012)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