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闭”:男中音高音技术探讨

2018-11-10王东成

文教资料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男中音高音

王东成

摘 要: 男中音(Baritone)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声部,是一种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男中音的高音与男高音的高音一样需要掌握“关闭”的技术,“关闭”从歌唱器官生理运作的方面来讲是复杂与巧妙的结合,是一种锁定高音的方法,使高音唱起来很保险,听者感受到的音响效果是高音稳定可靠。歌者对“关闭”的描述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歌者一个感受、一个说法,我们要从发声器官生理机理与声音色彩两个方面阐明“关闭”的核心本质。

关键词: 男中音 歌唱器官 关闭 高音 声音色彩

一、概述

男中音(Baritone)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声部,是一种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他从概念上没有男高音认知的纯粹,男高音由于音色不同,在理解上通常被认为是戏剧性的、抒情性的、抒情兼戏剧性的声音。男中音则不然,除了音色上被分为戏剧性的、抒情性的、抒情兼戏剧性的三种声音外,在擅长演唱的音域又分为高男中音、男中音、低男中音,即high Baritone, Baritone, bass Baritone三个类型。另外,偏高的抒情男中音有时与次男高音混为一谈,戏剧性的低男中音与男低音混为一谈,因此,讲男中音一个内涵丰富声部一点也不为过。曾经有人认为唱高音是男、女高音的专利。通常对男中音的高声区缺乏关注,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男中音有厚实的音色、良好的胸声即可,甚至不喜欢,不爱听男中音的高音,高音有男高音唱,多听男高音的即可。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有失偏颇的,应该是良好的高音是任何一个声部的歌手都应具备的,良好的高音技术是任何一个声部的歌手都必须掌握的。我们可以把歌手的高音技术与演奏者的快速演奏技术相同看待,一个乐器演奏者的快速演奏技术不过关,他有再高的音乐修养,他呈现给观众的依然是有缺憾的音乐。一个歌手同样如此,不管任何一个声部,没有过硬的高音技术,呈现给观众的同样是不完善的歌唱。任何一个声部的歌手有好的高音,男高音要具备漂亮的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同样要有漂亮的高音。男低音歌王费多尔·夏里亚宾的高音区非常漂亮,非常辉煌。现年74岁的“男中音之王”里奥·努奇的高音多么坚实和稳定,那声音是多么吸引人,多么迷人,因此,一个优秀的男中音更要注重高音区的拓展和高音发声技术的运用。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演员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器乐演奏家在演奏抒情的旋律时,使观众陶醉,演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和快节奏的音乐时,让观众激动、兴奋。同样,歌唱家在演唱抒情的旋律时,使观众陶醉,演唱快速跳跃性的句子和漂亮的高音乐句时,让观众激动、兴奋。任何一个声部的歌者都必须掌握过硬的高音技术和漂亮的高音,欧洲的一些剧院在上演歌剧时,一些观众在观看歌剧时不会把一部歌剧从头到尾地欣赏完,他们会把某一幕最精彩的片段看完,或男女主角的带有高音的咏叹调听完就退席而去,这就是观众所需要的最直观的感官享受。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上演之前,歌剧中的主角基本是男女高音担当,自《费加罗的婚礼》公演以来,因剧中主角费加罗需要男中音扮演,观众对主角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男中音的身上,随后《唐璜》、《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唐·卡洛》、《弄臣》等剧目的上演,观众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欣赏男中音演员的表演。撇开艺术表现与音乐修养的因素,从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就要求一个男中音有漂亮的高音,从技术层面上通俗地讲不管高、中、低音歌唱者最终能征服观众耳朵的都是高音。

二、“关闭”技术的实质

在谈到高音唱法时,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概念男中音与男高音的唱法是一致的,只是二者由于发声器官上的一些不同导致音色,演唱音域的不同,才有男中音、男高音之分。男高音通过“关闭”的技术解决高音的问题,男中音同样需要掌握“关闭”的技术演绎漂亮的高音。歌唱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有原则的。“关闭”同样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有最基本的规则和评判的标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呢?歌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每个歌手歌唱条件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所以在应用同样技术原则的时候,歌手对描述歌唱器官活动的感受时各抒己见,这就出现“一千个歌手有一千种唱法”的现象。在男声的训练中“这种技巧运用需很细微,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鸣区时,运用腹肌向里收缩,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维持强力的气压,软腭及小舍均提上。然后以极缓的速度将气运至头腔区,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再转向前送出,使之发出一种金属质的有力而动人的共鸣”①。获得“关闭”技术的歌手,对“关闭”技术自身感受的描述是多样化的。“关闭”一词是从英文Close翻译过来的,它的相对意思open,就是说一个歌手中声区的声音是可以是开放着唱,歌唱状态比较自然、敞亮,但如果到了高音区仍然这样唱,就会出现声区不统一、高音喊叫的现象。因此,到了高音区我们要换办法,把高音的位置固定下来,把声音集中起来,使高音变得稳定可靠,这才是“关闭”唱法的真正含義。

三、“关闭”技术与混声唱法关系

男中音在平时训练中,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在中音区唱得太开放,有的歌手甚至在撑着喉咙歌唱,一味追求“英雄”式的声音。由于人歌唱器官的本能,这样唱在中低声区还能说得过去(其实是不符合美声歌唱规格的),但在逐渐上行的过程中发声器官承受不了这种重机能的冲击,发声器官为了自我保护,在高音区演唱时声音就破了。一个人天生有两种声音,即真声与假声,在女声歌唱的训练中人们很注重真假声的结合,让其获得混合声音,这样听起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声区。在男声的训练当中,人们容易轻视这个问题,尤其在男中音的训练中更是如此,过于渲染胸腔共鸣,不注重头腔共鸣的发展,使男中音的真假声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无法产生良好的混合共鸣,导致最基本的声区统一的状态无法达到。在这种情况下,男中音是没有办法训练“关闭”技术的,产生混声共鸣的腔体是头腔,“关闭”的位置也是头腔。“关闭”技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头腔良好的混声共鸣后才能训练,也就是说良好的头腔混声共鸣是训练关闭技术的基础。

四、“关闭”与“掩盖”与区别

“关闭”与“掩盖”,我们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从翻译的字面意思认为声音是被关在歌唱腔体,或者挡在歌唱腔体里,甚至有人认为是同一技术的两个称谓而已,这种解读是不对的。在论“关闭”与“掩盖”的区别时我们首先从二者的声音色彩上加以分析,“关闭”的声音是集中的、明亮的、开放的,而不是把声音关住、闭住,更不是憋住。“掩盖”的声音色彩是发暗的、空旷的,声音具有“成熟感”。“关闭”声是前面共鸣的产物,“掩盖”声是后面共鸣的产物。“关闭”与“掩盖”是一对对立体,其内核的实质是“集中”与“掩盖”的关系。“掩盖”这种表达方式是一个老式的概念,我国二十世纪后半叶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容易提到的一个概念。在男中音教学中特别强调声音的“深度”和“圆润”,推荐“掩盖”整个音域的声音,目的是获得低喉、大喉咙和大而带“胸声”的音色,这样的结果是歌唱时元音区分不明显,这就是以前多数男中音唱歌时咬字不清的原因。我们可以换个思维方式学习歌唱,可以得到“掩盖”的某些同样的产物,但是手段和哲理是不一样的,那就是“关闭”技术。一个男中音歌手在学习歌唱的一开始就要树立一个概念,不追求丰满或者是洪大的声音,宁愿致力于机理的完全自由,追求一个自然的歌唱状态,也不要“做”出一种状态。在开始发声时,我们放松身心,通过哼鸣在前方找到一个“集中关闭”的位置,待这个位置上的某个元音能持续稳定发出时,回到打哈欠的状态中,就很快能找到伴随“掩盖”技巧的那种感觉,包括伸展的感觉。因此“关闭”与“掩盖”是对立的,声音唱在后面易于“掩盖”难于“关闭”,声音唱在前面易于“关闭”难于“掩盖”,男中音歌唱的条件属于大腔体,属于易“掩盖”难“关闭”的类型,所以男中音在训练和演唱中更要注重“关闭”技术的磨炼与应用。

五、男中音“关闭”技术的训练原则

声乐艺术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多学派的争论与实践,其中最大的两派是向后派和向前派。向后派代表人道格拉斯·斯坦雷(Douglas Stanley,1890-1957),向前派代表人雷斯克(Jean de Reszke,1850-1925)和莉莉·莱曼(Lili Lehmann,1848-1929)。虽然向后派学说造就了许多伟大的歌唱家,但现代声乐的教学大多提倡声音唱在前面,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和笔者的体会,前面唱法在学习“关闭”的技巧训练上,远比用后面唱法效果好,来得快。尤其在男中音的训练中更要注重声音在前面,男中音声音本身就宽阔,若声音再往后面唱,整个声音听起来空洞、黯淡无光,因此男中音更要注重在前面唱,学会声音在前面唱。在前面唱出的声音坚实、明亮、集中,训练有素的声音既有焦点又有光芒,富有金属质感,有很强的穿透力。

男中音在训练关闭技术时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1.男中音在训练中特别容易“做”,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格外注重自然的状态,舒服的深呼吸状态,松开牙关与喉咙,用鼻腔做哼鸣练习,寻找面罩共鸣的着力点。

2.当面罩共鸣的着力点找到后依次练习i、e、a、o、u的元音练习,在由低到高的音阶练习中,在着力点上逐渐体会真假声结合的混声的感觉,同时体会解放嘴唇、舌、下巴等,让发声表现得轻松自如。

3.由于男中音的声音宽阔,有的男中音在由低到高的音阶练习中不易找到混声的感觉,可以换一种方法练习,在高音区用u元音唱下行音阶,体会在假声位置上渐变真声的过程,这样有助于找到良好的混合声,也为训练“关闭”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渐变真声的这个假声位置,就是锁定高音的位置,当找到这个位置时喉咙一定要松开,保持气息与声音之间是畅通无阻的,这个高位置上的声音必须是混合声,并且完全获得气息的支持,声音在这个位置上变得稳定、集中、明亮、富有穿透力,具有向上方走的趋势,这就是“关闭”技术的应用所形成的声音。

六、名家谈“关闭”

引用三段名家的阐述,帮助我们体会“关闭”技术。

周小燕:“关闭”是英文close的中译,其实将它译作“集中”更确切。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为形成“关闭”效果而进行的操作,一定要在硬口盖部分由上唇和眉下的这部分肌肉去做(所作的动作是将元音变窄如a变o,o变u,i变ü等)。这些动作绝不能用喉头去做,否则声音一定逼紧、粗糙、难听、不统一,并同真正的“关闭”南辕北辙。“关闭唱法”曾被人称作歌唱家自卫的手段,采用此种唱法,目的是要减轻声带的负担,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使男高音能唱出一个不费劲而又响亮、光彩的高音来,如果喉头用力,效果就必然适得其反②。

卡洛·贝尔冈齐:他用手指着腹部,反反复复地放声示范,强调要用横膈膜支持声音和歌唱;并将两只手的手心同向重叠,下面一只手代表气息,上面一只手象征声音在气上流;还用右手做大提琴运弓的手势,以示气息的支持和声音的连贯,等等。大师特别反对用氣去推声音,要求“要始终保持好声音的位置”。从上到下声音的位置都要在面罩部位,声音要在前面,“声音要掩闭,要圆润,不要开着唱”,“要打开嗓子,不要关闭嗓子唱”,还要求“唱歌时要很自然,就像说话一样”,“唱歌不要使劲儿,就像玩儿似的”等。部分学员经过大师的点拨,在很短的时间内音色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对而言,音色圆润、柔和些了③。

贾世骏:高音关闭方法,并不是把高音到后边去,而是一种锁定高音的方法,使高音唱起来很保险,并保持着头腔的高位置和明亮圆润靠前的面罩感。这些同样是在咬字器官的运动中取得的结果。因为咬字器官的活动,才能自然地解放唇、齿、舌、牙、喉、下巴、软腭、腮部肌肉,使歌声变得灵活有弹性,具有飞翔性和集中的穿透力,从而避免呆板、僵直、靠后低位置地傻唱④。

七、结语

在歌唱的学习中,由于每个学歌唱人的发声器官都不完全相同,用同一种方法训练,每个人通过感受描述出来的歌唱机理是不同的,“关闭”技术的训练同样如此。我们不能拿一个人的“关闭”感受生搬硬套于另外一个人,这样会误入歧途。“关闭”声美妙的感受很难拿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但从听觉上是有考量标准的。因此,只要遵循“关闭”声形成的原则,结合自身的歌唱条件多思考,多辨别,多调整,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

注释:

①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52.

②周小燕.男高音中声区和换声区的训练[J].音乐艺术,1979(01):60.

③田玉斌.贝尔冈齐大师班所闻所思[J].音乐周报,2005(006).

④贾世骏.走出美声的误区[J].音乐周报,2001(007).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意]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6]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J].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1999(9).

[7]李维渤.歌唱——机理与技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9.

猜你喜欢

男中音高音
生查子·黄崖关
——声乐套曲《雄关咏叹》Ⅱ(男中音独唱)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轩辕柏之歌
黄河男中音独唱
生命的约定
——电影《郭福山》主题歌(男中音独唱)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