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高校农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体会
2018-11-10付永平李丹宋冰王成章李玉
付永平 李丹 宋冰 王成章 李玉
摘 要:对于地方农业高校而言,高校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人才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农业类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都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方农业高校农学类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的体会,通过一些教学中心得加强教学中的实践,也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真正地提高课程实践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业高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实施
前言
农业院校中的工科类课程就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一些工业技术的应用,从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满足各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大重要教学任务。就地方农业高校而言,农学类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农业院校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要时刻去思考应如何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应如何加强改革进行实践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工科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工科类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难度较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该类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教学仅仅停留在这个机器应该怎么用,还应将教学落实到实践上,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实际进行学习。而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轮流答辩的形式,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实际的操作之间还有多大的距离,并能够将这种差距转化为一种学习前进的动力,加强实践学习。
在工科类课程中实现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应用。工科类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难,而且应用的内容都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说教的形式,那么学生在有难度的知识面前仍感觉十分困难。所以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首先明白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应用到哪里,其次也能够让学生针对课程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有些院校对于自身工科类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比较认可这一教学形式,探究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学类学生多数为男生,基础兴趣较浓厚,探知欲望比较强;二是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知识融合,对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三是新实验创造了团队协作、探讨问题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四是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际应用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学习的多科专业知识进行巩固
实践类的课程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例如在工科类课程中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能够将其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延伸,内容可根据自己专业进行拟定。将机、电、液、气等知识融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机械设备或农用机械将液压或气动系統设计融入其中作为整体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自动化专业可以拟定相关液压或气动设备将继电器控制或PLC控制等知识融合。交通运输专业可以结合车辆载运工具,在完成基本机械设计基础之上增加相关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把机-电-液或机-电-气知识相互融合,巩固了农学类学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所学习到的自动化相关知识也能够应用到未来农机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生对知识巩固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构建实验队伍,丰富实验内容。通过综合实验内容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在一些工科类的课程中需要学生对线路进行连接,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实践需要建立团队,当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时,整个团队都需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对策。在这样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需要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小组答辩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总之,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对于此类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学时较多,所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更利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工科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深化。但是这种实践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理论水平、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工科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而且促进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发展。对其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科类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延伸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能够做大因材施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成龙,陈韶云,张远方,等.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改革中的实施和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4):360-363.
[2]刘阳冰,李森森,王爽.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
[3]胡鸿,易灿南,刘爱群,等.基于“三创教育”的工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实践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7(8):62-64.
作者简介
付永平(1981.4—),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菌物学。
通讯作者:李丹(1983—)汉族,吉林省东辽县人,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菌物学。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