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厌学的分析及其对策

2018-11-10金虎城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语文学习小学生

金虎城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在所难免,但学生的这种心理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都存在著较为明显的不足,其也容易将这一特点带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厌学情绪

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堂无法集中注意力,下课无法及时完成语文作业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喜欢语文课,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对语文考试都采取了应付和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厌学问题十分明显。

一、小学生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

(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担负起厌学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出现厌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新课标语文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抱着苛责的态度来评价,学生自己的思想得不到充分的表达,这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十分不利。

此外,一些学生甚至由于教师的负面评论而无法再提起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学习彻底失去信心,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因此学生的厌学情绪也更为浓烈。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固化,学生在课堂上十分被动,缺乏师生互动,语文教学趣味性不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语文问题的情况,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若这种现象若得不到及时调整和改善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其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理解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同时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在受到教师否定时,若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就可能会产生自己无法学好语文的思想,进而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一些家长经常给学生布置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记忆一些语文的学习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进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善学生语文厌学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执行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上课前的准备和课堂活动中都要充分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为前提,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欲望强烈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针对性处理学生的厌学问题

小学生对语文的厌学程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出现厌学问题的诱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产生厌学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如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好语文,对自己没有自信,教师就应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四)建立家校协调联合机制

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也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还要提倡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配合,共同应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只有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通力配合,才能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创造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进而达到减轻甚至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类课程,其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准确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语文学习小学生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