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思想品德课堂内的平等哲学

2018-11-10曹志庭

新课程·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平等尊重

曹志庭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平等精神,是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重要前提。如何构建平等精神,尝试有二: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并分别阐述。最后,将平等哲学导入课堂,沁润课堂,最终目标是将此时的学生培养成彼时的公民。与理想与现实的双重需要相适应,思想品德课堂就是最佳土壤。

关键词:平等;尊重;思想品德课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三)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无论从此哲学理念,还是从生活经验,我们大抵都能得出这样结论:独立思考先于积极实践。所谓独立思考,自然包括不盲从于书本教条与各界权威,并与之有着相对平等之关系。故,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平等情境,是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重要前提。

事实上,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其实需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教师先要尊重自己;其二,教师如何尊重学生。

先讨论教师先要尊重自己。“教育是教人化人。”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简约而言,笔者以为“君子不器”这个说法庶几近之。教师的尊重自己,用更为优美的表达,庶几胡兰成在一封信件里描述的,“从你自身来启发你,使你对你自己成为知己,而学问道德文章是要与天下人成为知己。”[1]

再讨论如何尊重学生。就实际情况言,平等精神与尊重意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罕物,所以,我们谈师生平等,尊重学生,我以为不是所谓放低姿态,仍然是那句话,——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即“我们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2]——然后再与学生成为平等精神下的两个主体,做各自应做的工作,共同进步。下文陈述两点想法。

第一,知识面前,人人平等。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西哲史上,苏格拉底是智慧的,而他最大的智慧是,经常一脸真诚地告诉别人,他自觉“无知”,所以想和任何人切磋问题。韩愈也大大方方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话说得不能不通俗了,且意蕴深厚。笔者的教学策略是,有不少学科,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课本,准备材料,然后学生讲课。就如同作家韦君宜所言,“再拙笨的民主,也比再高级的独裁好。”因此,每当讲解问题时遭遇知识上的盲点,或者对于学生态度上的不对,笔者都会在课堂上当众自省,表达歉意。历史学家黄仁宇发现,“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3]这样说来,孔子是大教育家,的确名至实归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培养对于规则的尊重,可能比单纯的道德上尊重别人更为具体,也更为易行。与此同时,理想课堂自然不会排斥让每一个同学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实现这样的理想课堂何其难哉!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给学生自由度太大,学生就会太任性。反之,课堂无生气。因此,解决思想问题,达成共识就显得特别关键。在课堂上,笔者会不断传递这样一些观点:(1)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机会,但课堂的本质是一个人在说话,你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但不可以在中途随意打断对方;(2)发表观点时,你可以畅所欲言,但要注意时间限定;(3)辩论问题必须面对主持人或者老师,不可以人身攻击;(4)讨论问题应该集中,不能轉移论题。从实践看,以上规则对于提高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是有效的。

回到课程标准,“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如何领会这一精神,可各抒己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亦大有可为。笔者由衷认为,与上述理想与现实的双重需要相适应,思想品德课堂庶几成为最为切实最可施行的土壤。

注释:

[1]黎华标.意有未尽:胡兰成书信集[M].台湾新经典文化,2011.

[2]钱理群.教育本质上是理想主义的事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3-23(10).

[3]黄仁宇.郝逊河畔谈中国历史[M].三联书店,1997:7.

猜你喜欢

平等尊重
平等的悖谬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