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教学模式对眼科临床实习护生职业倦怠感及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2018-11-10王海燕杨剑英王潇潇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实习护生一对一

王海燕 杨剑英 王潇潇

[摘要] 目的 探讨一对一教学模式对眼科临床实习护生职业倦怠感及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病房实习的所有护理实习生,共150名,其中2013年7月~2014年3月7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护理实习带教方法一对多的带教模式;2015年7月~2017年3月80名作为观察组,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分别于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时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感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职业倦怠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职业倦怠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评判性思维的7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一对一带教模式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感,且能显著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應用。

[关键词] 一对一;教学模式;实习护生;职业倦怠感;评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7(a)-0067-04

Influence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on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ANG Haiyan YANG Jianying WANG Xiaoxiao

Ophthalmic Hospit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on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March 2017, 150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Phthalm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were selected, 70 students from July 2013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one-to-many mode, 80 students from Jul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y were given one-to-one teaching mode. After their internship in ophthalmology, all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Results The job burnout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egree of job burnou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total score and 7 dimensions scores involving critical thinking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the job burnout sit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s significantly,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One-to-one; Teaching mode; Nursing student; Job burnout; Critical thinking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医疗与护理水平均随之显著提升,医学及护理实习生的规模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临床带教问题[1]。由于护理实习生的临床知识相对匮乏,往往出现对护理职业的倦怠感,甚至对未来的护理工作产生厌倦与失望,严重影响了护理生的实习效果[2]。传统的护理实习带教方法是一对多的带教模式,即一个科室内选取一名带教老师,专门负责几名实习生的带教工作,由于实习生的个体差异,往往带教效果不佳[3]。所谓一对一带教模式,是指所有的临床护理人员均担当带教老师的角色,分别带教自己的学生,一对一教学,这样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能够全面掌握其情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带教措施[4]。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受到临床护理教育及实践领域工作者的重视,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的能力[5],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工作,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6]。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病房通过对实习护生开展一对一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实习护生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实施前后实习护生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眼科病房实习的所有护理实习生,共150名,其中2013年7月~2014年3月70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7年3月8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69名,男1名,年龄20~24岁,平均(20.48±1.92)岁;其中大专36名,本科及以上34名。观察组中,女72名,男2名,年龄20~24岁,平均(20.79±1.87)岁;大专38名,本科及以上32名。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习护生采用的传统的护理实习带教方法,一对多的带教模式,即一个科室内选取一名带教老师,专门负责几名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包括业务學习、临床操作指导、临床实际操作等内容[7]。

1.2.2 观察组 自2015年7月开始,我院采用了一对一教学模式对8实习护生进行管理。一对一带教模式是指所有的临床护理人员均担当带教老师的角色,分别带教自己的学生,一对一教学,带教老师分别为初级护士、中级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由科室护士长以及理论知识较丰富、业务素质较强的高年资护理骨干组成研究组,参考护士培训相关文献制订系统、综合性的护士一对一培训计划,运用基础知识培训、案例分析、后期讨论等方法对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个月[8]。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相信护生的能力,尽可能提供给护生较多的操作机会,但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带教老师多重视实践操作,并给护生提高较多的练习机会,带教老师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不忘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每天根据护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指导其学习相关知识,并依据实习环境不定时地进行业务小讲课,如护理1名即将手术的眼科患者,可以不失时机对护生进行围术期的观察与处理讲座,也可以在空闲时间讲解眼科护理的新进展[9]。每天进行专科护理查房,就查房中出现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以天为单位制订阶段主要学习计划:①实习第1~2天,熟悉科室的病区工作人员、环境设备、相关职责和制度、各种物品存放位置等,使护生在跟班之前,较快熟悉工作日程。②实习第3~5天,跟着带教老师进入病房,观察并学习带教老师如何跟患眼疾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观察和学习眼科专科操作如泪道冲洗、中药离子导入、睑板按摩、球旁注射等。③实习第6~8天,上午协助带教老师工作,下午在示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操作练习,模拟护患沟通场景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④实习第9~13天,在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独立进行专科技能操作和对眼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⑤实习最后1 d,上午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和技能考核,下午进行师生互评。

1.3 判断指标与标准

实习护生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是采用的西班牙学者Moreno-Jiménez根据护士工作环境、人格特征及对压力源应对的不同方式等3个方面,制订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内容涉及压力源(16个);职业倦怠(12个);人格特征(12个);应对方式(9个);生理心理症状(16个)。此表应用4分制,总分为65~260分。得分超过173分以上为有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职业倦怠情况越严重;173~200分为轻度,201~230分为中度,231~260分为重度。实习护生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考核。与职业倦怠感的评定类似,但是评分是与职业倦怠感的评分相反,评分越高,思维能力越强,其总分是70~420分,分级评定,210分以下表示负性评判思维能力,210~280分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281~349分表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是思维能力较强[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职业倦怠感比较

在护理实习生出科考核时,对护生人员进行职业倦怠评分,并且进行分度,对照组护生职业倦怠评分平均为(217.76±15.31)分,观察组护生职业倦怠评分平均(165.47±8.65)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职业倦怠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评判性思维比较

观察组经一对一护理带教模式干预后,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临床带教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促进带教质量提高的关键动力[11]。对护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考核,还注重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并且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同样重要,这使护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12]。临床教学作为医护领域最重要最普遍的实践方式,由于护理实习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把不同的学生分配给不同的带教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每天都和一个具有引领角色榜样的人一起工作学习[13]。

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是带教老师的培养,带教老师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14]。所以,我院在选拔带教老师时注重以下3个方面:①要求选拔的带教老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②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能细心、耐心地指导护生操作。③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将标准化操作程序科学地表达出来,且护生与患者发生冲突时能及时巧妙地给予处理。组织带教老师召开带教经验交流会,使其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带教能力。定期组织师生交流,使其根据护生的实习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带教水平[15]。

在护士长的组织下,紧扣实习大纲,结合眼科的特点,由带教老师根据所带教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护患沟通能力等特点做出适合每位护生的合理安排[16]。由于学习计划是带教老师结合护生自身特点制订的,因此带教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激发每位护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使其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护生出科时,结合眼科工作特点,理论和技能考核采取抽签方式,考题为眼科常见病例,让护生对该病例涉及到的疾病病因、诊断、护理抢救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实施必要的护理操作。重点考核护生的观察能力、无菌观念、运用护理程序处理临床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考试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使其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提高。而护生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带教教师可以根据带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虽然评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评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及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中常会面临很多问题[17]。由于培训过程中常采用叙述式、解释式的教学方式,很少包含比较性及结构性的相关内容,只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和思维认知能力的培训,常不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理人员只能宏观、模糊的认识评判性思维,导致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评判性思维理解的局限性[18-19]。临床护理培训中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强调操作的规范和严谨,而忽略了对护士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之受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护理工作内容往往只是循规蹈矩、言听计从、墨守成规的照抄照办,导致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对现代护理观的错误认识。护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集体培训模式常存在低学历、低年资护士无法完全掌握培训内容,而高学历、高年资护士培训内容重复等问题,以致培训效果不理想[20-22]。运用基础知识分层培训、案例分析、反思讨论等方法能从基础知识、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等多角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综合性培训,是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培训的基础和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一对一带教模式的实施,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感显著下降,而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一对一带教模式产生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凤英,曾丽端,赵洁,等.手术室带教人员存在倦怠心理的探讨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24-125.

[2] 曹晓翼,陆丽清,刘晓虹.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65-968.

[3] 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2):30-31.

[4] 时毅娜,杨辉.太原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长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3-95.

[5] 刘翃,韦义萍,廖海濤,等.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06-108.

[6] 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854.

[7] 李琳.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护士职业倦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7):17-19.

[8] 谢家玲,尹学琼,李蓉,等.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8-1200.

[9] 李慧玲.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21-122.

[10] 汪炳琳,刘云,宁南义,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职业满意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36-239.

[11] 岑琼.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10):83-85.

[12] 郑蓉,王莉.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0):921-922.

[13] 江萍,杜锦萍,吴菁,等.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对降低职业倦怠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50-53.

[14] 吴志敏,刘松茹,刘珂. 浅谈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02-103.

[15] 丁焕娟,孙美红.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在防治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45-46.

[16] 班春霞,戴秋华,李学晋,等.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53-855.

[17] 邵辉,周佳,史瑞芬.临床护理骨干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10(17):41-43.

[18] 常磊芳,陈惠,彭再如.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建设[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70-6371.

[19] 王海燕,陈晚霞.分层级培训在提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3):170-173.

[20] 杨淑梅,李志茹,张敏.护理思维模式干预对实习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6):101-102.

[21] 陈秀琍.临床护理专业能力培训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7):172-174.

[22] 陈静,王国玉,刘川容.产科病房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98-800.

(收稿日期:2018-02-20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评判性思维实习护生一对一
OSCE结合SSP在验收实习前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心理压力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的研究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研究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