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随园食单》时,应该看什么

2018-11-10胡涂涂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食单随园燕窝

胡涂涂

看完《随园食单》,感觉体验了一场中国式厨房的四重奏。眼、鼻、口、耳不自觉地跟着起承转合。合上书,竟嘘了一口气。好像刚才翻书时耳边响的锅碗瓢盆乒乒乓乓的声音,食物蒸煮炸烹嗞嗞啦啦的声音一并收进去了。心中感叹: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吃的啊!

袁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大文人,花了四十年时间写了这本食单,有些菜肴至今仍出现在国宴和寻常人家的餐桌上。杭州的G20峰会里几道国菜如西湖鱼圆、蜜汁火方就出自这本食单。为什么过去200多年了,现代的饮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里面的菜肴还能活着呢?大抵因为这些菜肴都是袁枚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口所尝的。他每吃到一道好菜,就让自己家的厨师都向人家去学。碰到好的食谱,也不惜三鞠躬问人把食谱要到手。对美食的品鉴自有主张,一些矫揉造作、牵强附会,对食材的本性有“穿凿”为之的菜肴他都摒弃了。

有人诟病袁大才子不会做饭,一个不会下厨之人写出的食谱能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但是,这恰好是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它是一个文人写的食单,不是厨师写的菜谱。且看他的立意:“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且看它的性情:戒“耳餐”“目食”。“耳餐”,顾名思义,给耳朵享用的餐,意思就是食物名气大,听上去很好听,却华而不实。“目食”,就是给眼睛看的餐,一大桌子的菜,碗盘重叠,然而形式大于内容,他认为一个厨师一天当中烧的最好的菜只有四五道而已,其他的菜都是超过心力范围烹出的,没有美感。这种虚的排场还不如和尚家的豆腐干令他难忘。

且看他的语言,以一段炒肉丝为例:“切细丝,去筋襻、皮、骨,用清酱、酒郁片,用菜油熬起,白烟变青烟后,下肉炒匀,不停手,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只炒半斤,大火,不加水。”动词精准,短句铿锵有力,颇有炒肉丝时紧迫的节奏感,一句“白烟变青烟”,是我们古语中具有的叙事感。这样的菜谱,看起来也是一种文字上的享受。

一般我们看到的菜谱,多半是菜品的分类,冷菜、热汤、炒菜、甜点各为一区。袁枚的食单是按原料分类的。例如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小菜单等,这些分类也有来头,比如他将猪肉放进“特牲单”介绍,而将牛、羊、鹿纳入“杂牲单”,这样的分类能看出一个文人的视角和底蕴。当时的江南地区以猪肉为主,具有的是农耕文化特色;北方地区以牛、羊、鹿为主,具有的是游牧文化特色。这样的分类,能窥见当时南北地域划分下的饮食特点。以点及面,《随园食单》写了14到18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菜式,算是一部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

除了菜单的分类,写在食物之前的“须知单”和“戒单”也特别有趣。袁枚专门用了一章写勾芡,是为“用纤须知”,他说勾芡相当于拉船用的纤,“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 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齐呼曲麸为媒,媒即纤矣。”能把小小的勾芡如此浓墨重彩地写出来,绝对是对食材无偏见才能做到的。袁枚对食物的观念不像俗常,他说豆腐要是烧好了,比燕窝还要珍贵,相反,海参、燕窝才是“庸陋之人”,因为它们“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必须要借助他物,才能成就一道好菜。袁大才子认为精心挑选好的食材,用最恰當的方式烹调,才可成为美食。食物原料好,没有用心烧制,不可成为美食,因此,他反对吃火锅,特意写了“戒火锅”一单,他认为,“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每个食材需要的火候都不同,用一样的大火“逼”它们,还有什么美味可言呢?

这估计要招致火锅爱好者的抨击了。火锅是最能代表我们中华美食“团圆”这个寓意的美食,吃火锅,吃的是气氛。然而,袁枚说的是对食材照顾的角度,这是文人的逼格,我们也不必较真,就当是照顾一下这个美食爱好者的“精神洁癖”了。

袁枚的“配搭须知”也值得一看。他认为配搭原则应是“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蘑菇、鲜笋、冬瓜这些可配荤可配素;葱、韭、新蒜只可配荤不可配素;芹菜、百合、刀豆可配素不可配荤。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可相互成全。燕窝是至“文”的菜,不可以“武物串之”。用新蘑菇汤滚之尚妙,用冬瓜烧也是不错的选择,“以柔配柔,以清入清”,如果用肉丝、鸡丝这类“武”物调之,效果不见其好。这种文武之配、阴阳调和最是中华文明的智慧,体现在美食中,也是如此生动。

当时,还没有一些食物上的科学研究,他和他的厨师用最朴素的智慧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鸡蛋、猪腰子稍微煮一下容易老,但是一千煮而反嫩。打蛋的话,用竹筷子顺着同一方向打一千次,煮出来的鸡蛋绝嫩,竹筷子呢是因为不容易有味道。他最著名的厨师王小余说:“作厨如作医,以吾一心诊百物之宜。”意为下厨如行医,要用心找到适合烹调菜肴最恰当的方式。袁枚特为之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赞其厨艺之精,厨心之美。王小余去世,袁枚“每食必为之泣”,这种因对厨艺而起的一段惺惺相惜,算是一则佳话。

责任编辑:曹景峰

美术插图:知 止

猜你喜欢

食单随园燕窝
小仙炖鲜炖燕窝北京旗舰店
当妈了,到底要不要吃燕窝?
随园食单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随园捶虾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燕窝质量等级》标准10月1日实施
燕窝价暴跌六成
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