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交大:“站队”世界一流

2018-11-10千禧

上海工运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治公学站队

◎千禧

历史回眸

三位交大掌舵人

举凡世界顶尖名校,在其发展之路上,皆有一批胸怀理想并务实行动的教育家。好比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国建国功臣富兰克林,以及一手将哈佛从三流大学改造为世界顶级高等学府的校长艾略特。而在百年上海交大的历史上,也曾有这样三位举足轻重的领导者,他们的远见卓识与呕心沥血,为彼时的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一所不可取代的好大学。

第一位即是学校的创始人盛宣怀。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筹款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盛宣怀

唐文治

黎照寰

在盛宣怀任公学督办的八年多时间里,他对学校的发展建树颇多。南洋公学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几所办学水平较高的新式学校之一,无论是在办学模式、学制设计、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师资结构、人才培养上,均引领晚清新式教育风气之先。例如,南洋公学在一校之内设计实施了外院(相当于小学堂)、中院(二等学堂)、上院(头等学堂)这一相互衔接、拾级而上的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学制,并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师范院以培养各院师资。

第二位是为交大奠定工科教育基础的校长唐文治。事实上,南洋公学初建时是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的。之后的几年里,随着学校改隶商部,逐步转向培养实业人才。自1907年唐文治执掌交大起,进一步明确以兴办工科为主的实业教育。1907年底,学校即建成铁路专科,为交大高等工程教育的发端。次年8月设立电机专科,首开我国电机工程教育的先河。1909年又办成航海科,为我国最早的高等航海教育。在辛亥革命之前,交大已经完成铁路、电机和航海三科的创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于当今许多大学提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多世纪,高瞻远瞩的唐文治就提出了要将交大建成“中国第一大学”的理想。从此,建设一流大学即成了每一代交大人不懈努力的目标。

第三位是将交大带进“黄金时期”,为其赢得“东方MIT”赞誉的校长黎照寰。用今天的话讲,黎照寰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他曾拿过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美国名校的学位。正因为有这样的学识与视野,自1930年他专任校长起,就明确提出要将交大办成一所国际知名的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或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而黎照寰整个治校的思路,也是围绕这样的目标展开的。在学科建设上,他不求全,而是着重办好几个与交通事业有关的工科,比如土木、机械与电机等。同时大力充实理科,将数学、物理、化学扩充为科学学院。在学科定型之后,即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效仿欧美各先进大学。钱学森曾评价,交大是把MIT搬到中国来了,它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属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30年代的交大迎来了它在建国前最辉煌的时期,前任校长叶恭绰赞其是“国立大学之中,隐隐然可为全国之楷模”;曾任上海市市长的张群评价道:“交大的地位,在中国可谓首屈一指,而且是唯一的工业教育学府。外人看来,仿佛交大是英国的剑桥、美国的MIT。”

产业在望

百年之梦终将照进现实

在中国人的文化情感里,总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比作是母亲与孩子。而对于上海交大这所母校来说,在向着“世界一流”标杆直跑的过程中,最令其满有荣耀的,是看到由她栽培出的“孩子”,能真正扛起国家建设的重任,做出卓越的成就。

1956年起,新中国逐步从最初的稳定政权,转为主攻经济建设。如此的外部环境,给予了作为“工程师摇篮”的交大人极佳的报效国家的机会: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海交通大学动力系教授王希季、教师潘先觉等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造船系1949届校友黄旭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新中国历史上的数个工业、科技领域的第一,皆有交大人的核心贡献。

纵观世界,任何一所高校的成长史都深受国家政经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对于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孜孜追求,几乎贯穿了交大的整个历史。但无论是建国以前,还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种外部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自身的发展。直至中国改革开放,高教科研事业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而如今以及由近及远的未来,更是值得期待的美好时代。

学校于 2001年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和“十五”建设计划》,清晰地阐明了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到 201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1世纪中叶,即建校150周年,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交大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誓将百年之梦照进现实。

城市地标

交大“骨灰级”图书馆

老图书馆位于交大徐汇校区东部,由1916年毕业生发起,师生及社会各界募资兴建,于1919年建成,为一栋具有传统欧式风格的建筑。1934年校长唐文治等人又募资在该馆东侧建了一座550平方米的书库,藏书最多可达20万册。该建筑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和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使用。

猜你喜欢

文治公学站队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花絮
配偶被父母轻视,要不要选边站队?(一)
站队
上海市付文治历史学科基地掠影
英国“公学”知多少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英国公学的强大生命力原因探析
鞋子“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