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听障儿童区域游戏中语言交往的现状及教学策略
2018-11-10周小琦
● 周小琦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324000)
区域性游戏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实践中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旨在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其个性与创造力得以主动、充分的发展。但在融合班级开展的区域游戏中,学前听障儿童往往会选择一些安静的区域独自游戏,和同伴交流得少;在表达自己意愿时,往往只能说出一些单个词语,连不成一句话,无法与同伴有效交流;同时,构音不清晰,“词化”现象严重,语言生硬;多数时候喜欢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表达。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前听障儿童的内在原因,因为构音不清晰、发音不准确,他们和健听儿童一起游戏时会过于自卑。而区域游戏对语言交往的能力要求较高,听障儿童的词汇量较少,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二是区域材料、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当他们对区域游戏失去兴趣后,也失去了与同伴交流的欲望。三是教师不够重视,区域游戏中教师往往以“安静”为标准,约束幼儿进行语言交往,在出现有效语言交往时机时,没有抓住机会好好引导。针对学前听障儿童区域游戏中语言交往的现状,教师应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呢?
一、系统梳理错音,及时进行纠正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听障儿童语言表达中最突出的困难点是不能做到“咬字清晰、表达完整”,以至于他们在区域游戏中不愿意和健听儿童进行语言交往。因此,教师要重视有针对性地纠正学前听障儿童的错音。
(一)记录错音,及时纠正
笔者设计了“学前听障儿童区域游戏语言交往观察记录表”(见表1),记录听障儿童在当天区域游戏中语言交往的情况。区域游戏结束后梳理听障儿童语言交往中发出的不清晰音,对于发音不准、咬字不清晰的字词进行正音,以帮助学前听障儿童及时纠正语音错误。
表1
(二)个训辅导,进行巩固
班级教师把当天的“学前听障儿童区域游戏语言交往观察记录表”交给个训教师,并把正音情况反馈给个训教师。个训教师把记录表中的错音作为每天个训的其中一项内容,以此进行巩固、正音,帮助听障儿童巩固发音,并填写“听障儿童个训记录表”(见表2)。
表2
(三)家校联系,进行强化
放学后,个训教师将“听障儿童个训记录表”交给家长,并就学前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进行个别化康复情况交流。家长根据个训教师的建议回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填写表格(见表 3)。
(四)做好听能管理,提高听觉水平
为了保证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有效的沟通交往,教师应关注听障儿童所使用的助听仪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学前听障儿童在班级的座位,尽量远离窗户、走廊、空调或电扇,以减小噪声干扰。座位一般安排在教室前三排中央聆听效果比较好的位置。教师应该给听障儿童进行正常语速的聆听训练,教师应及时调整语速,逐渐接近正常交流水平。教师还可利用故事、生活事件进行提问训练,提高听障儿童良好的听觉记忆能力。
表3
二、加强区域联动,引导幼儿积极交往
区域游戏是根据生活情境设计的,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场所,教师要善于挖掘适合互动交往的区域,让学前听障儿童在区域游戏中有机会说、想说、敢说,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1]
(一)增加角色区域,学习角色对话
角色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交流、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
(二)区域之间联动,增加语言交往机会
各个区域之间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通过不同区域的联动,可以实现各区域的优势互补,从而增加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2]例如,教师可以将娃娃家、手工坊、超市等区域联动:手工坊精心制作的“点心”可直接供应给超市销售,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到超市购物,手工坊辛苦劳作的“工人们”下了班可以到娃娃家去串门。这样的联动,既让幼儿觉得好玩,又促进了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交往。
课堂教学 供图 周小琦
(三)动态投放活动材料,提高语言交往频率
区域中的各类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教师需根据幼儿实际交往情况动态投放。[3]一方面可以用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活动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之间有“谈资”;另一方面,区域里面并不是每个幼儿必须用到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合理选择,进行数量的减少,“迫使”他们去交流。例如,手工区里面的剪刀,并不是每位幼儿时时刻刻都在使用,教师不妨减少它的数量,在区域活动进行中,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商量轮流使用剪刀,以此增加幼儿间交流的机会。
三、搭建展示平台,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学前听障儿童通常比较自卑,教师应给予他们多一些理解、照顾和关爱,引导他们积极与健听儿童交往。
(一)创造平台,找准展示机会
教师应根据学前听障儿童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搭建平台。有的听障儿童虽然讲故事不流畅,但是模仿能力强,我们在年级组内进行“情境故事表演”活动,让孩子们去模仿,为标准的口语输出做好铺垫;设计“快递员送快递”等语言交往性游戏活动,让听障儿童大方地与健听儿童交往。
(二)给予赏识,帮助建立自信
学前听障儿童常常因为听力上的缺陷、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而不自信,教师应放大他们语言表达的点滴进步,真心诚意地赏识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让他们逐渐找回自信。[4]教师还可以以“同伴”身份加入游戏,给学前听障儿童树立清楚表达自己意愿的榜样,既能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他们交往的技巧,又能随时发现学前听障儿童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可取之处,及时给予肯定。
(三)伙伴助学,营造宽松氛围
学前听障儿童接触得比较多的是身边的同伴,因此,要充分发挥伙伴助学的作用,营造对学前听障儿童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氛围。[5]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班级中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幼儿担当“爱心大使”,带着学前听障儿童一起去玩区域游戏,以此增进学前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一起玩耍和交往的快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