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8-11-10庄锦山
● 庄锦山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特殊教育学校,362100)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聋校数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应该从独立思考开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判断能力,对于听障学生克服自卑、独立生活、减少依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能力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数学基本能力,属于基础性学力;第二是数学综合能力,属于发展性学力。而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面对问题采取方法策略,内心反复自我思辨的过程。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聋生摆脱思维的盲从性,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从培养独立的思维品质开始
审视聋校的有些课堂,常希望学生“服从”“听话”,要求学生整齐划一,解题步骤、模式统一,消解了学生独立的个性。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作业的美观,把优秀的作业当作范例或标准答案进行展示,这样做容易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也容易引发学生模仿的欲望。当然适当的展示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需要有更好的引导和更灵活的作业要求,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效率而让学生寻找“标准答案的金钥匙”,只关注计算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辨过程。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善待的眼神和容错的态度,鼓励学生“独出心裁”。
独立的思维品质与生活中的独立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容易犯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由于孩子的听力障碍,无法与孩子深入交流,漠视了孩子的需求,大小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第二,对孩子不闻不问,忽略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独立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生活的独立开始,对于父母来说,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减少全权为孩子做决定的现象。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独立意识,让他们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样有助于聋生独立意识的形成,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关键。
课间套圈游戏 供图 庄锦山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主阵地
(一)做习题——给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土壤
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做数学”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独立的体验、积累、感悟、提升。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时只关注计算结果,不重视错误的成因,没有及时改正,不是四处对答案,就是用计算器进行更正。独立思考能力应该是遇到问题,自己先解决,积极运用所掌握的已有知识经验,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知识模型。教师可引导学生边做边说,把想的过程写下来,让独立思考呈现有序化。
(二)留余地——给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腾出时空
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应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吸收为主。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促进者”,要给学生留有自我思考、自我开拓和自我探究的空间。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学生已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了迁移到正方体的表面积,笔者先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独立尝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迅速地推导出 a×a×2+a×a×2+a×a×2表示。这时提出问题:“能不能再发现什么数学问题?”结果有的学生说可以用 a2×2+a2×2+a2×2,笔者没有立即呈现计算的公式,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继续探究。最后有的学生发现可以用乘法分配律a×a×6表示。这时出示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说说有何根据。学生终于发现只要计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讨论畅想问题阶段,笔者没有过早地作出评判,而是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具有成就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三)定方向——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支持
聋生的手语交流程度一般是学生之间优于师生之间。特别是数学抽象算理和术语会让学生对问题一知半解。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由于教师或同学的一个眼神、动作而终止自己原先的思考,转而求助同伴,看到别人的手语又改变自己的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思维摇摆”或“人云亦云”,阻碍了独立思考的进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坚定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不等、不靠,注意给予学生眼神、肢体鼓励,搭建勇于探索、交流、表达、分享的平台。学生思路方向正确了,应及时肯定,尽量鼓励思维的独创性,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回答成为教师、同伴的期盼,尽量避免教师的临题换人以及同伴的临题抢答。例如聋校实验教材第13册,练习册有一道题“把 2∶5的前项增加 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多少?”有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说应该用“比的基本性质”解答,旁边另外的同学立马抢答说前项加4,后项也加4就可以了。笔者微笑地提醒其他的同学,不能轻易打断别人的思路,接着笔者用欣赏的眼神鼓励答题学生往下说,并且肯定他的思路。该学生从问题情境-模型逻辑-解释应用,得出前项4+2=6,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前项由2变6扩大了3倍,后项也应同时扩大3倍,变成15,所以后项应该加上10。最终圆满解决了数学问题,这样的过程无疑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科学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提高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当前课堂教学中,同伴合作、小组合作随处可见,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时,课堂往往成为学优生的“主场”,其余的学生参与度明显不够,沦为旁听者或配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时尊重别人的思考,异径同达,学会尊重和接纳才是合作的基础。其次,鼓励学生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有质疑的能力和发现的眼光,合作不是依赖和顺从,同学间可以互相纠错、互相评价。再次,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合作中笔者更倾向于由中等生来担任小组组长。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些教师会采用“你来帮帮他”的简单方式,终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点值得反思。所以教学中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来构建学习的方式,独立思考应优先于合作探究。
四、遵循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自觉应用的教学策略
课堂不是从逗号到句号的过程,而是从问号到问号的质疑、发现、内化的过程。所有的这些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自觉应用,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如在教学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四册,求环形图形的面积,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求出S=S1-S2,也就是环形阴影面积等于外圆面积减内圆面积。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了问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求环形图形的面积有什么简易方法。依托问题的特征,引导独立思考的推进,学生推导论证出S=(R-r)2π。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都能独立自觉地运用这个公式,同时也能分辨出方形的环形面积不能依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化计算,要根据给出的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现今有些聋校课堂上的假互动、假讨论、假合作、假探究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更应针对聋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立足课堂,构建培养聋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体系,让聋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健全的人格,为未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金鸡报晓胡璇(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