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立品,翰墨育人

2018-11-10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李冬梅

新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春联写字性格

□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 李冬梅

2011年以来教育部接连出台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倡导 “书法进课堂”,明确了中小学书法课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要求。2015年义务教育书法教学用书目录发布了11种《书法练习指导》的教材。《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强调书法要进校园。书法进课堂从“写字”教材到“书法”教材,这种转变实际上就是观念的转化,以技能为载体,还原书法本色。

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塑造人格的过程,中国书法艺术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气质。因而书法教育有其独特的育德效应。

一、以书练心,磨炼意志和锤炼品格

“技进乎道”,任何一种技艺学到一定的份上,再往上走,拼的是气。练字就是练“静气”。静气之中,包含着对意志力,注意力的修炼。王羲之有一句名言:欲书先“凝神静气”。静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心、手、笔”合一,节奏律动和谐。字就写得有神气,做任何事都能事半功倍。在书法教学中最艰苦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指导学生反复地坚持临帖来练习笔法、字法和章法,练就臂力、腕力、指力和眼力,最后达到心手相畅。王羲之苦练书法神痴魂迷;苏东坡临汉池,池水尽黑;林散之七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写百余字从不间断。书法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在于使学生在艰苦的临帖过程中磨炼出勤奋不辍、矢志不渝、水滴石穿的毅力,培养其顽强进取的精神。

“书为心语,字如其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说:“写字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提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不只是单纯地提笔落笔,它实际上是通过书写、通过笔墨纸砚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历史上很多书法家书品高尚,人品自高,通过以书练心,以心修炼人,便是古人内修的基本功之一,心正则字正,修炼正直高洁的品格。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心不正笔画就不会写好。同时还要注重笔画的教学,从起笔的逆、转、折,行笔的中锋,收笔的提、按、回收等动作,要求学生一丝不苟,理解到位,写出理解,写出感受,写出精神,以此渗透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人品书品也会越来越高。书法不过是一技,立品是头一关。人品正了,自有清刚雅正之气。“人正则书正,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中国文化强调诚意正心做人,人做不好,书法也是难好的。傅山也曾经说过:“作字先作人,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北宋理学家程颢说:“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敬”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做人最重要的态度,这也是古人千百年来教育的智慧与结晶。

二、以书载道,知为人处事之理

“道法自然”,书法艺术就是肇于自然,“外师造化”;再比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也都是书法所追求的。还有“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和,即中庸、和谐,正是书法的核心要求。笔法、字法、章法都是让而不争,这就是中和。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被称为“结构大师”,其撰写的《三十六法》强调书法的结与构、空白、连贯和章法。欧体结构大有玄妙,循名责实,什么是“结”呢?结就是和丝织品、绳子有关,拿一个绳子打一个蝴蝶结,古人说两个绳子交接在一起就叫结,结绳而治。古人最早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打个结记载某个事情,打的结不同就代表着不同的事物。放在书法里的结就是指两个笔画相交,就是结。如图1“木”字,字形向外展开,从视觉性格上看是一种外向型的,甚至会有一种张扬,写这类字的时候通常会写得大一点。

如图 1“木”字

如图 2“目”字

“构”就是指支撑一个房屋的框架结构,它可能是一个柱子,或一个梃子,用来支撑着整个框架。在书法中就是指几个笔画围拢起来的空间,是封闭的性格,如图2“目”字,其视觉性格就显得有点内向、封闭。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方格里边,通常会写得小一点,其周围留出来的空白比较大。

其实汉字的“结”和“构”都是通过它们之间的视觉关系来展开的,“结”和“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结”是向外张开来的,如果我们看到这个人在说话时总是手舞足蹈的,手总是挥出来的,我们就会认为这种人是外向型的性格。反之,我就会认为自我封闭不愿意跟外边多接触,比较收缩收敛的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处事要考虑全面,处理好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长短深浅等关系。中国的书法也包含这样的智慧,通过感悟书法艺术来阐释为人处世之道,从结构的避让,体会做人的避让与谦虚,体悟待人接物的方法,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无害的。一个封闭型的字,跟外向型的字放在一起,我们就会考虑到让它占的地方少一点,而不要让它占得很大。所以当一个外向型的“木”和内向型的“目”碰到一起的时候,通常是外向型的字写得比较大,内向型的字写得比较小一点。比如“相”,木字旁的捺要变成点,不要冲撞到其他位置,右边的“目”相对收敛一些,这样两个字按照两个字的性格组合起来,放在一起才能相安无事,相得益彰。反之,如果把木的性格变得内向收敛一些,把右边一直以来比较委屈的“目”解放出来,放大来写,这样的组合就会显得不协调。汉字笔画的搭配规律,之所以叫作结构,就是因为它符合结和构的基本规律和性格,如果学生掌握了汉字的搭配组合的结构方式,就会处理字的左右结构谁高谁低,谁大谁小的关系,就会从一个字走向另一个字。同时,学生也从中理解书法的结构里面包含着中国人做事的原理——就是“自然”。

三、以书育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不少人宁愿买那些街头花花绿绿、金光灿灿,既无文化内涵,又没特色,千篇一律,家家雷同的印刷品春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蕴非常深厚,其中包含着很多“文化密码”,只能靠手写才能感悟。如果你只用电脑、手机来输入,就把它的内涵、内蕴抽空了,它就变成了简单的表层的声音符号或文字躯壳。对中国汉字,我们应该有敬畏的态度。手写是认知、理解、品味中华文化的必需过程。汉字是有亲和力的,但只有手写才能体味到它的亲和力。

在书法课上,让学生动手写春联,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春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将写好的春联送到老师手里,贴在班级门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让师生实践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让春联带动师生弘扬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在校园中营造吉祥如意的节日氛围。

学习书法增强了学生的情趣,丰盈了学生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素养。书法教育的育德功能不是停留在说教当中,它依托在书法的形质和神采当中,是在美的魅力的引导和感染下,日长月久,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道德情操根植在学生心灵深处,从墨香雅韵中生发并弥散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之中。书法教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育德效应。做好书法教育,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手漂亮的好字,更是一种中华文化传承的情怀,可让每一位学生在墨香中润泽成长。

猜你喜欢

春联写字性格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猫的性格爪知道
我学写字
新春联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新春联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