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提升金义都市区软实力

2018-11-10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局

浙江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都市区金华实力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局

2017年,“金义都市区”首次被写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在引领浙江新型城市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被赋予重要角色。金义都市区不仅要努力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且要着力提升自身发展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彰显现代化都市区的实力和魅力。所谓软实力,是指建立在历史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城市知名度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文化感召力、环境吸引力、政府执政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无论从战略定位和集聚发展的视角,还是从区域协调和居民需求的视角来看,提升金义都市区软实力对加快建设圈带聚合、协同共兴、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皆具重要意义。

长期来,金义都市区积极践行“八八战略”,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不断发展提升软实力,努力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在科技创新、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医卫养老、生态环境、全域旅游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杭州和宁波相比,金华在科技创新、教育事业、医卫养老、全域旅游建设等多领域仍有较大差距;与温州相比,虽在不同领域各有千秋,但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及文化设施面积、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数量等关键指标上均落后于温州,软实力整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是财政底子薄、软实力相关领域投入相对较少。2017年,金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57.7亿元,远低于杭州的1567.4亿元、宁波的1245.1亿元,不仅与温州465.4亿元有一定差距,而且落后于嘉兴(443.8亿元)、绍兴(431.4亿元)、台州(382.3亿元)等地,在全省排名第七。财政收入的差距必然带来软实力相关领域财政支出的差距,以文化领域为例,尽管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占GDP比重高居全省第二,但是金华人均文化事业费全省排名第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全省排名第十一、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还有一些街道、乡镇没有文化站,整体来看文化领域财政投入位居全省后游。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义都市区软实力,有必要实施“146”行动,并以其为抓手,努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圈带聚合、协同共兴、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不断提升金义都市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能级,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具体而言,“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即在提升都市区软实力方面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力争到2030年,都市区软实力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建成浙中西部科创中心、教育中心、医学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全省最宜居、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4”是指破解四大难题,即着重破解都市区发展较“散”、核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难度大以及都市区组织架构调控能力较弱的难题;“6”是指推进六大工程以全面提升金义都市区软实力,即科技创新力提升工程、教育支撑力提升工程、社会保障力提升工程、城市凝聚力提升工程、都市形象力提升工程和区域影响力提升工程。围绕上述思路,应当采取如下六方面的措施:

建设“数字金华”,提升科技创新力。大力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作为金华的“一号产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重点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壮大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智能制造等优势行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潜力大、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成长型企业。强化创新人才集聚,努力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以金华加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以金义科创廊道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浙江中西部区域创新中心。

建设“学在金华”,提升教育支撑力。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科学制定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加快健全学前教育体系,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制度。坚定不移地实施高等教育强市战略,大力扶持在金高校发展,支持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等高校做大做强,积极筹建金华理工学院,大力发展医学本科教育,推进校地合作共赢发展。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在育人模式、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技术升级、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大力推行中职学校“3+2”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建设“健康金华”,提升社会保障力。加快打造都市区“一轴多点”医疗服务大平台,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重点实施县级医院能级提升和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完善工程,全面建设“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继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医保制度,确保本市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8%以上。大力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以浙中生态廊道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等休闲健身场所和设施,着力打造全民健身活动网络、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

建设“文化金华”,提升城市凝聚力。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领域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浙中生态廊道沿线乡镇、行政村延伸,把浙中生态廊道打造为文化传播长廊,全面展现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内涵。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做大做强影视制作、网络娱乐、文化贸易、传统文化、时尚制造等五大特色产业,做好“文化+”文章,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制造”“文化+科技”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积极开展八婺特色文化研究,弘扬以婺学、婺剧、婺窑、婺雕、婺语、婺居、婺食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文化,弘扬新时代金华人精神,凝聚起“共建金华”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建设“宜居金华”,提升都市形象力。继续深入推进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等生态环保工作,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加快构筑浙中生态廊道。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要求,跨区域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影视文化、特色购物、温泉养生、古婺文化、民宿旅游、乡村生态、商务会展等旅游业态,倾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拓展完善“后陈经验”和“浦江经验”,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村级事务公开跟踪监督,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

建设“活力金华”,提升区域影响力。加快都市区聚合共融发展。强化都市区“双核心”主引擎功能,加快金华市区和义乌聚合发展,打造都市区黄金主轴,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切实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加速都市区和城市群网络化、同城化、一体化进程。深化体制改革和重大改革试点,每年推进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的实践样本,每年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试点清单,推动更多改革试点由“盆景”向“风景”转换,创造更多金华特色的制度创新产品。精心策划和举办一批与金义都市区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主题事件、活动,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各类大型活动、运动赛事,加快优质资源向都市区集聚,提升都市区知名度。

猜你喜欢

都市区金华实力
张金华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岁朝清供
实力抢镜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