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石化稳增稳盈

2018-11-10傅向升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质量企业发展

○ 文/傅向升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石化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直面挑战,克服许多不确定因素,锐意进取,确保了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营收入增势良好,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继去年全行业经济运行取得6年来最高增速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7.56%,创7年来新高。其中,油气开采业、炼油和化工板块主营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8.93%、6.03%和7.06%,同比分别提高13.78、0.44和0.98个百分点。

主营收入利润率创新高

全行业基本数据。上半年行业增加值稳步增加:截至6月末,石化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641家,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4.7%,同比提高1.2%。主营收入稳步增长:全行业实现主营收入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6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12.4%,比去年同期提高0.3%。利润总额增幅较大:利润总额为4861.0亿元,同比增长46.6%,比前5个月加快5.0%,占全国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4.3%,比去年同期提高2.4%。

三大板块增加值。炼油板块增幅最大,为7.3%;油气板块增幅最小,为2.5%;化工板块增长3.7%。主营收入方面,化工板块占比最高,为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行业主营收入的61.0%;炼油板块1.90万亿元,增幅19.2%,占全行业的29.6%;油气板块4635.0亿元,增速15.7%,占全行业的7.2%。利润总额方面,油气板块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25.5%,实现利润877.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8.0%;炼油板块1148.3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行业的23.6%;化工板块占比最高,为57.0%,实现利润总额2769.4亿元,同比增长28.0%。

主要产品产销有增有减。上半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1.64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0.7%;主要化学品总量同比增长约1.8%。其中,原油产量继续下降,产量完成9409.2万吨,同比下降2.0%;天然气产量77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原油加工量3.0亿吨,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9%;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1.83亿吨,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提高2.1%。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总体平稳。硫酸、氮肥、磷肥等基础产品产量下降,氮肥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5%;合成材料、精甲醇等有机化学品产量都有所增加。

主要产品消费量。上半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4.3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9%。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3.17亿吨,同比增长3.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345.6亿立方米,增幅16.1%。油气需求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全行业利润增长超出收入增速,收入利润率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7.56%,为7年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截至6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7641家,比去年减少1666家,其中,油气板块减少4家,炼油板块减少123家,化工板块减少1565家,情况为近年来少有。再有,盈亏分化继续并存。上半年全行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盈利更为突出,但仍有部分企业亏损,亏损额为547.4亿元,亏损面达18.7%,说明全行业进一步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还有较大潜力。

●摄影/张 育

多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虽然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态势继续,效益增长超出年初预期,但经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行业运行的挑战。首先,产能过剩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化解产能过剩任务依然艰巨。经过两年的持续发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产业部最新发布的《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重点监测的28种产品去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2.2%,比上年提升3.1%。但是大宗石化产品过剩、高端石化产品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炼油装置的产能利用率为71%,虽然比2015年提升5.5%,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十几个百分点;尿素的产能利用率连续3年下降,但去年也只有72.4%;甲醇去年的产能利用率为73.6%,聚氯乙烯为74.4%,醋酸为73.7%,聚甲醛只有53.2%。较受关注、进口量很大的PX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1.6%。热点领域现代煤化工方面,只有煤制烯烃的产能利用率较高,达到87.4%,其他产品的产能利用率都很低。另外,当前要特别关注新增产能,在去产能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持续发力。去年开始,石化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一些行业、企业新建和扩建新产能的冲动又有抬头,如硫酸、双氧水、纯碱、烧碱、电石等都是产能严重过剩领域。

其次,“低端产品拥挤,高端产品缺乏”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石化产业中成品油、基础化学品过剩,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缺乏的状况改善不明显。去年石化全行业贸易逆差高达1974亿美元,进口有机化学品622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逆差为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8.6%。进口合成树脂3196万吨,仅聚乙烯、聚丙烯的合计逆差就高达173亿美元。其中,进口聚乙烯1179万吨,同比增长18.6%,对外依存度为44%。聚乙烯中进口低密度聚乙烯237万吨,同比增长15.7%,对外依存度为43.3%;进口高密度聚乙烯639万吨,同比增长21.2%,对外依存度为59.1%;进口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3万吨,同比增长15.8%,对外依存度为34.5%。进口聚氯乙烯100万吨,同比增长15.6%。而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的差距更大,如聚碳去年表观消费量为173.3万吨,进口量达138.5万吨,自给率仅36.7%。

2012-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长情况

再次,资源制约日益严峻、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在上一轮环保督察过程中,很多石化生产企业受到停产、限产影响,很多企业的技改和设备投资以及运输成本等不断增加,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今年环保税开征后,3月份开始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又启动了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计划再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环保督察全覆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环保督察是必要的。对管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企业采取断然措施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企业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或不分青红皂白“切一刀”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高质量稳健发展是今年石化产业的主题。

供图/视觉中国

行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首先,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有影响,但中美两国的石化贸易额规模不大,因此对石化产业的近期影响不明显、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和中远期影响不容忽视。例如,我国公布的反制产品清单中的液化丙烷去年的进口总量达到1337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占1/4。可见,间接影响和中远期影响一定会有,并且对有的企业还不会小。

其次,油价不确定性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0.2美元/桶,同比增长33.1%。上半年布伦特油价走势整体呈现不断波动态势,最高时超过80美元/桶,最低时62美元/桶。下半年受美国单边主义要求所有国家停止进口伊朗原油的影响,油价波动将会加剧,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预测,下半年布伦特均价在75美元/桶上下。

再次,企业停产限产的影响。对于工艺技术落后、消耗高、污染重、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关停并转无可争议。但是,每遇重大活动、每遇安全环保检查,有的地区、有的园区“一刀切”的采取停产和限产的措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甚至有时园区内一家企业发生安全或环保事故,园区内所有企业都要停产。石化装置的生产与加工工业不同,要求连续稳定是最基本的条件,反复开停车不仅安全隐患陡增,而且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

继续提升运营质量

全球石化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去年发展势头强劲。在分析制约因素和面临挑战的同时,应当把握世界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如炼油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景气周期,烯烃产能快速增长和原料轻质化,中国成为石化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全球石化产业“343”的分化与大格局正在形成,等等。

下半年,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下行风险增加。石化全行业和广大企业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提质增效的力度。

首先,准确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石化产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跨越,这也是石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的要求和精神。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的主营收入和利润在工业领域的占比都有提升,因此一定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石化产业经济运行的首要任务和制定产业政策、扩大交流合作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在发展模式上要改变过去以追求规模、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质量效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再有,重点突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在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表现比较多,涉及的因素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一定要突出主要矛盾。下半年的行业经济运行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务院《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确保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的完成。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重。科技创新重点突出新能源、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五大领域,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管理创新重点突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强化成本管理、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商业模式创新重点突出新业态、智能工厂、电子商务等的创新和应用。

绿色发展。按照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和“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坚持“布局合理化、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过程绿色发展理念的转变。

园区管理与发展。以“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协同、管理高效”为目标,以智慧园区和绿色园区建设为重点,更多的成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大型石化基地为基础提高集群化水平、加快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国际一流水平的石化园区。

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突出以培育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公司为目标,不仅在做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在管理理念、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等方面要对标,而且要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

各企业重点围绕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在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狠下功夫,在挖潜改造和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

猜你喜欢

高质量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