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主认知
2018-11-09何曼云
何曼云
摘要:最佳的知识学习方式是主动的认知。让学生们以自觉、自愿的姿态加入到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来,既是在语文课堂中践行小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为未来学习性社会的构建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要求。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让想让小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认知活动,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教学优势、优化教学引导方式,发挥教师对学生组中探究行为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动认知;支持方法
1、前言
作为一门集综合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说它简单是因为语文学科知识具有人文性特点,可以根据人的情感和经历做出个性化的解读,每一个语文知识都有多个教学切入点,语文知识教学是相当灵活的。说它困难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以语文综合素养为最终培养目标的,该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达到深入化的程度。故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学生们的主动认知行为,既是兼顾语文学科人文性、凸显语文课堂开放性的要求,也是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内化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
2、如何支持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动认知活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支持小学生的课堂主动认知行为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三种办法,现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阐述如下——
2.1利用优势,强化主动认知基础
当小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一无所知时,他们的主动认知活动是盲目的、无头绪的,有的甚至都无法理解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主动认知活动是低效的,也是无法达到语文核心素养塑造目标的。故要想支持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活动中的主动认知行为,就要想办法强化小学生的主动认知基础。而利用媒体教学优势,就是优势小学生主动认知基础的有效办法。
例如:在《搭石》文本教学过程中,我登录教学网站搜集了与《搭石》一文相关的教学资源,然后将其编撰整理形成课前导学案和教学PPT。
接着,我将课前导学案分给学生们,让其在导学案的辅助之下进行课前复习,在对大量学习资源的辅助之下,形成对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初步感知。随后,我以自己找到的《搭石》动画视频引入课堂探究,以视频辅助学生们还原文本产生情境,在多维教学情境的辅助之下继续感知了作者通过写“搭石”这一事物所表现出的家乡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品格。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化了课前辅导与课堂导入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降低了语文文本探究难度,为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自主探究语文文本打下了基础。
2.2小组合作,形成主动认知氛围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的。这是小学生阶段性认知特点和环境对人类行为活动的影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支持小学生的主动认知活动,我们就不妨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助力良好主动认知氛围的形成。
例如:在《竹节人》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根据自己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了解,将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倾听记录能力测评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互补四名学生分配到了同一学习小组。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
(1)竹节人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竹节人?
(2)竹节人是如何制作的?又是如何玩的?
(3)文章结尾,作者并没有找回心爱的“竹节人”,为什么还笑的那么开心?
随后,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上述问题为方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自由的观点表达中,获得了高度的自我认同感和学习成就,进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自身的主动认知兴趣。同时,小组活动的推进也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生成,形成了和谐稳定的知识探究氛围,发挥了环境对学生主动认知行为的促进作用。
2.3以问促思,化解主动认知难题
提问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活动的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着力提升教师提问的利用效率,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指明主动认知方向,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们轻松化解主动认知难题。
例如:在《长相思》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从诗歌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中你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作者的家乡比较温暖、气候适宜。”“作者现在不在自己的家鄉。”学生回答道。“那作者是否适应边塞的环境呢?”我又问。“不适应。作者说‘聒碎乡心梦不成说明他睡不好。”学生答。“那在这里作者说‘故园无此声是否还有其它的意思呢?”我继续问。“他想自己睡好觉。不,应该是他想念自己的家乡。”学生回答道。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提问引出探究方向,又以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突破思维局限,达到深度学习层次,深化了对诗句中隐藏的情感的理解。
3、综述
支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是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的需要。而要想支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我们不妨充分利用媒体教学优势,强化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和谐的认知氛围和有效的认知引导助力学生主动认知活动的深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