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策略
2018-11-09郭晓娟
郭晓娟
摘要:美术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起着非常明显的推进作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美术与引导学生学好美术的重任。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却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本身提出了新的诉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以及生活技能,更要求了学生在小学阶段即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美术教学工作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手法单一成为了美术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鉴于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针对当前教育环境中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获得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滞后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本末倒置”。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教师在课堂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输美术理论知识,忽略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美术鉴赏能力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其次,是课堂主体的本末倒置。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方之间进行双向的沟通,而在当前的课堂模式中,更多的教师更倾向于单向的灌输,在课堂中“包办一切”,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而使学生的美术水平难以提升。
(二)教学手法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课堂中,很多教师更加倾向于采用“口头讲述、学生模仿、课后练习”这种三点一线式的教学方式,使得美术课堂逐渐缺乏活力、缺乏生机,把充满乐趣的美术课堂变成了单调的机械重复过程。
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直接挂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的美术水平有实质性的上升,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在课堂中位置的转变,教师要在课堂中扮演好一名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指挥者、主导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走上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度,进而更好的而将“师本”课堂转化为“生本”课堂。
例如,教师咋执教《可爱的水墨昆虫》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助手。在课前,教师从互联网中下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水墨画的形式有初步的认识。此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特点,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听讲的过程中,将动画中水墨画的特点与教师所讲互相结合,进而对水墨画这一美术形式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此外,多带领学生动手实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如水墨画的特点、基本特征等去完成一幅简单的水墨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便会显著提升,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走上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去精选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明确,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教学需求而被教师人为创造出来。也就是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相应的局限性与优越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在一堂美术课当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规避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发扬其优越性,让教学方法的效果最大化。
例如,教师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需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造型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艺术感知与造型表现能力,合理的选取教学方法。如,教师想要让学生的观察与造型能力获得有效提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供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并能够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绘画任务,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与动物朋友和谐相处的画面,并给予相应的绘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优质的美术教学活动,就需要了解当前美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