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β模型的高校二级管理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

2018-11-09陆宏如

市场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系数内部审计

摘 要:二级管理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内审部门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风险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内部审计借鉴投资组合的风险计量模型,构建出适用于高校内部二级单位管理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审计重点,为审计立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β系数;二级管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8-0085-02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传统的集权式管理体制难以应付日渐繁杂的财、权、人、事等的挑战,内部二级单位管理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率先推行二级管理体制,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初步经验。二级管理需要加强对二级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这给内部审计部门带来极大的挑战。在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内审部门要加强风险意识,将主要审计资源与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审计效果与比较高的审计效率。要科学评估高校的内部审计风险,目前来说高校相关数据的采集和量化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高校的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与二级管理的现实情况接轨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研究一种风险评价模型用于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完善高校的二级管理体制具有积极意义。相对于高校来说,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成熟完善,能够为高校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从信息化平台提炼风险数据更加便利。通过借鉴投资组合的风险计量模型,构建一个β系数的风险评价模型,为高校二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 关于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

β系数是一个风险计量指标,β系数的大小表示风险水平的高低。这个系数最早源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i=rf+β×(rm-rf),这是用来计量风险收益率的一种方法。这一公式的经济含义是,资产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風险溢价,风险溢价的计算是用风险量乘以风险价格,其中风险量用β系数表示,风险价格是市场平均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之间的差额。β系数反映投资过程中的系统风险水平,这种风险是不可分散的。1990年齐默尔曼和瓦茨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础上提出了β系数的计算公式:

这一公式表明β系数衡量的风险大小,是用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收益率进行比较计算得出的,从公式上看,就是单项资产与市场收益的协方差相对于市场收益的方差之间的比率。

这两个公式都演示了风险与收益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可以看成特定资产组合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联动性的强弱。当β系数大于1时,说明特定资产组合的风险高于市场平均风险;当β系数等于1时,说明特定资产组合的风险等于市场平均风险;当β系数小于1时,说明特定资产组合的风险低于市场平均风险。β系数具备很好的线性特征,因此非常适用于风险测评工作,用β系数作为内部审计的风险计量指标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 β模型对高校二级管理内部审计的意义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诠释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以改善组织运营机制,增加组织价值为目的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以及客观性的咨询活动。”现代审计已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有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评价风险,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评估风险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方便审计立项,使内审部门更好地发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职能。

二级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当管理主体由职能部门转变为二级学院时,二级学院的目标与高校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作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能激发活力,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办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显然二级管理更能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而传统集权的管理体制在我国根深蒂固,率先推行二级管理的高校也持谨慎态度,不敢人、财、物全方位地放权,处于“事权下移,财权、人权和重大事权仍然集中”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学校尚未做好二级管理的准备,害怕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在实行二级管理后,二级学院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与独立性,如何约束与监督二级学院,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二级学院与学校目标立场一致,将能激发内部办学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二级学院只注重小集团利益,偏离学校的总体目标,将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这种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二级管理的监管工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的,β系数反映风险与收益变动的敏感性,我们能利用这种特性构建内部审计风险的计算公式,利用收益率去评估风险,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计算出内部审计风险即β系数。

在高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快速发展,但风险评估存在理论局限性,与实际内审工作接轨还存在困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从校园办公平台提取风险数据越来越便利,因此,探索具有实用性的风险评价模型,对我国高校二级管理的内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一)划分高校二级单位的业务单元

高校将人、财、物全方位下放给二级单位,对二级单位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这是进行β系数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划分业务单元时遵循独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划分业务单元时尽量细致,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宜过大,业务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能区分计算业务量与收益率,切忌重复或遗漏。表1为某高校二级单位的12个业务单元:

假设该校有10个教学部门,按照这种划分办法,可以将该校业务划分为120个业务单元。内审部门可将其视为120个审计单元,也可以根据需要跨越二级部门进行归类合并。

(二)同一量化各业务单元的业务量

业务单元有收入也有费用,计算β系数的口径存在差异,影响β系数的对比分析。同一量化各业务单元的业务量,计算业务当量,是解决各业务单元业务量差异问题的关键。高校是事业单位,对于每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管理。普通高校以教学为主业,招生收入是无风险收入。以招生数量为导向对资金预算进行分配,将高校的资金投向招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单位。

(六)分析评价审计单元风险

完成所有审计单元β系数的计算,β系数越大,则风险越高。将审计单元按照风险大小排序,内部审计的立项以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当然β系数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成为风险评估的唯一标准。计算出β系数后,内审人员需结合考虑高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为高校的内部审计立项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

四、 模型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β系数需要获取同层次同规模高校的无风险收益率,纳入这一范围内高校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当前没有公开透明的官方渠道数据来源,这就导致计算所得β系数也带有一定主观性。

(二)用β系数量化二级部门风险,将各二级部门按照综合β系数的大小进行排序,这是高校内审部门在审计立项时的一个参考,还必须考虑到二级部门内部β系数异常高的业务单元,以便确定审计重点。

(三)无论是二级部门还是业务单元,β系数的大小只能综合反映经营风险,不能细致反映风险是来自于收入,还是来自某项成本费用,范围太大,缺少针对性,导致内审部门在立项以后还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测试,审计成本较高,影响审计效率。

(四)一种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必须在公开市场上接受多方验证与完善,才能充分发挥效力。但是高校的财务数据是保密的,只能供內审部门在内部使用,得不到外部的验证,所以用β系数衡量高校二级管理的风险是否科学有效,尚需实践经验来证明。

(五)β系数是采用收益法计算的,代表的是未来的风险,但计算β系数利用的是历史数据,历史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未来的情况,高校运营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风险计算的稳定性,例如招生市场的变化,财务预算的变动,同行竞争实力的变迁,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等都有可能影响β系数的计算结果。

β系数虽然源自投资中非系统风险的估量,将其应用价值扩展到高校二级部门内部审计领域,用β系数评估高校二级部门的内部审计风险,充分证明了β系数广泛的适用性。在划分业务单元与审计单元时,将预算资金分配给各业务单元,用β系数评估其风险,为审计立项提供依据。当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用β系数评估高校二级管理的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β系数的综合性较强,具有多项影响因素,β系数的大小只能综合反映各业务单元风险的高低,并不能细致反映是哪个因素导致的,使审计的针对性打了折扣;二是高校是事业单位,不同于上市企业,高校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保密性较强,不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这种方法只能内部使用,无法进行同业对比,有效性尚待验证。

五、 结束语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越来越大,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但面临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高校面临的风险包括各种在运营与规划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灾难、危机或状态,这些不确定的不利因素可能会给高校造成损失。例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为保证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职责的存续与发展,预防不良事件给高校造成的损失,高校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高校具有多重社会角色,这决定了高校拥有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领域。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要通过识别、评估、决策、防范等办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妥善的处理。

我国高校的风险评估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应对。在实际工作中,风险评估受限于评估方法与数据采集条件,这使高校的风险管理工作十分被动,抓不住重点。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二级管理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可以预见,在实行二级管理后,内部审计部门将发挥着不可缺少的监督、管理、服务作用。高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增强风险意识,将审计资源投放于二级部门的高风险环节与重点审计领域,这样才能在风险导向理念下完善高校的风险管理,达到降低风险、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德名.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审计研究,2009,2.

[2]蔡行,马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D].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唐建华.风险导向审计[D].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陆宏如,男,江苏南通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系数内部审计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待定系数法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