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对高原连续梁和水下桩基施工的品质影响

2018-11-09余朝阳

中国信息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桩基管控指标

余朝阳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结合高原连续梁与水下桩基施工将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的重要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阐述,為日后百姓的安居乐业与生产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体系架构的建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提供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支柱,有其鲜明的重要性与作用性。其中,建筑企业在诸多工程施工与承接中大量应用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诸多工程必不可少的实施流程之一,包括:公路施工、房建施工、桥梁施工与水电工程施工等。因此,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材料应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按照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实质发展需求,构建相关的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体系尤为重要。将混凝土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化有利于对整体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与监督,对原材料配比、现场工艺发挥、相关成本节约起到积极的推动效果。

(一)系统总体结构

首先,应该对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体系进行总体结构设计。该结构设计必须符合信息化的实质需求。建议系统采用B/S框架,并采用两级平台端部署。即集团级监控平台、项目级监控平台。集团级监控平台是指集团中央监控中心,也就是企业中央管理中心,是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总体监管、监测、检验的集约机构;项目级监控平台是指托管、生产混凝土的下属企业,也是对混凝土生产质量起到重要保障的第一道前沿。二者之间的平台联系主要通过Internet(互联网)进行连接,这也是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基础特点。其次,在实际的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拌和站与试验室对混凝土样本进行分析检验,并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反复测试,将测试结果与生产试验数据通过内部局域网传输到项目级应用平台中,之后项目级平台将测试结果与相关数据通过专用的网络交换端口,将其传输到集团级平台。同理集团级平台也可以通过同样方式将相关数据下发到项目级平台,实现数据互相传输。最后,可以在两种体系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监控平台。综合性监控平台是集团级平台与项目级平台的第三方支撑平台,也是二者之间的必要衔接平台。综合性监控平台可以为企业各级单位提供资源共享、数据查询、意见交换等。并通过对综合性监控平台进行访问权限设置,可以实现各级管理者对所辖项目混凝土质量的实时管理。

(二)两级应用平台功能定义

首先,应该明白集团级应用平台与项目级应用平台的实质区别。集团级应用平台是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的基础,也是对具体混凝土项目生产工作与运行的指令下达机构,可以及时准确的为下属单位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数据提供,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将提供的数据当做重要的参考依据。项目级应用平台主要是为项目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提供数据自动输入与采集服务,项目级应用平台的作用在于生产一下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将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平台向上级放映。表1为项目级应用平台基础功能。

(三)数据规范

由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流程诸多,进而加强对混凝土生产各管理流程的安全、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其中,主要流程包括:原材料控制管理流程、配合比控制管理流程、生产线控制管理流程、强度控制管理流程四个方面。针对上述管理流程,按照混凝土生产实际要求与质量管控特点,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规范。

(四)信息化系统管理规范

加强落实信息化系统管理规范是巩固混凝土生产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管理进行规范确定,将下属各部门、各组织的职能权限进行更为精准的责任划分,使各部门结构的信息化系统更为立体化与规范化,对信息化系统管理的运行与维护起到极强的维护作用,也为整体系统平台的顺利建设奠定基础。因此,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离不开严格的制度规范,只有通过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质量管控的实质作用。

(五)数据交换接口标准

基于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两级平台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交换传输接口进行标准化应用尤为重要。两级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标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数据传输交换接口进行综合性应用过程,该综合性包括:接口技术、接口调试技术、数据相关发送频率流程、URL地址、接口数据基本设置参数与相关字段的具体定义。在实际的应用操作中,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的实施,可以实现两级平台的数据传输与互相监管。

三、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平台的创新思路

(一)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通过搭建搭建Nginx负载均衡服务与无共享session服务器,可以迅速提升系统平台的灵活性与扩展性。无共享session服务器通过无共享会话控制,将存储功能进行集中化分布,并将其信息逐一扩散到缓存系统中,使缓存系统与重要系统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信息纽带进行巩固,极大限度的增加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无共享session服务器可以将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实时分析,并通过传输的方式输送到中央质量监管平台,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伸缩性。

(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高峰阶段网络端口的访问数量,并通过互联网高并发处理技术的应用,避免与缓解了高并发访问现象的产生。具体原理如下:负载均衡服务器可以对接口高并发负载产生分发,将访问消息以队列的机制进行有序排列,进而起到优化数据访问高峰的实质作用。另外,对接系统可以将实时数据向集团级平台发送,避免了大量数据堆积项目级平台之内,进而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

四、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的实际应用

(一)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对高原连续梁的品质影响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高原地域已经成为我国重点的建设区域。其中高原连续梁施工建设尤为重要。高原桥梁工程通常规模大、周期长,而连续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其整体质量与安全稳定。连续梁整体结构突显其“衔接性”与“连续性”,对桥梁各个支点与梁体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由于混凝土材料是巩固与加强连续梁的主要施工原料,其质量性与牢靠性至关重要。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抗压性指标与抗渗性指标都对高原连续梁品质造成重要影响。由于高原连续梁的结构特点,其梁体具有施工周期长、承受压力大与长期水流浸泡等特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的标准化可以提升其凝固周期,并对抵御环境介质使连续梁长期保持使用性与完整性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根据高原连续梁工程的地理特点,可以通过混凝土抗冻等级检测法对其耐久性指标进行测试,即用快速結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抗压性指标的标准化可以提升连续梁的支持力量。抗压指标可以通过对混凝土组织密度结构进行分解测试,与其标准系数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因此,通过将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平台运用到实际施工现场中去,将混凝土相关指标数据进行计算机输入,通过信息化分析技术将具体问题以数据评估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率、各种指标合格率等,为提高高原连续梁的工程品质奠定基础。

(二)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对水下桩基施工的品质影响

首先,浇筑作业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下桩基施工中的主体应用,并对整体水下桩基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水下桩基施工通常采用泵车浇筑方法,在进行泵车浇筑作业时,一定要把控好浇筑高度,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因此,在进行具体浇筑作业中,水流会对混凝土材料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水物质结构的特殊性,会对混凝土密度结构造成一定的稀释,并产生分解作用,浇筑中如混凝土抗渗性指标较差时,就会造成其内部组织牢固性与密度性降低,这样就造成了水下桩基施工的弊端性与问题性的产生,水下桩基极易受到地下水势的冲击与浸泡,所以,水下桩基的稳定性尤为重要。而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水下桩基施工的整体质量。抗渗性指标可以通过渗水高度法,即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确定混凝土抗水渗透能力。也可以通过逐级加压法,即通过逐级施加水压来测试以抗渗等级来确定混凝土的抗水渗透能力。其次,在对水下桩基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不间断逐层进行浇筑,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性能发挥。混凝土的融合性指标也会对水下桩基施工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混凝土的融合性指标是指混凝土可以迅速与水质、泥质与自身结构向融合。融合性指标的不稳定极易造成浇筑表面与内部组织结构的空间密度增大,导致了裂缝与内部空心的产生。因此,这就需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信息化管控,通过指标数据上传的方式将相关数据输送到检验机构,通过分析测验,将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这样才能使混凝土在水下桩基施工中发挥最大作用。由此看出,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对水下桩基施工尤为重要,也是加强水下桩基施工质量与品质优化的基本保障。

五、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信息化质量管控平台,并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应用,为我国日后的建筑行业顺利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

猜你喜欢

桩基管控指标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边坡滑移对桥梁桩基影响分析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浅谈市政桥梁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