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轼词的豪放之风

2018-11-09曹悦

参花(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词风

摘要: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文坛盟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一个集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于一身的特殊人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融合儒释道的思想,在为人和作品方面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后世的景仰。在词方面,苏轼做出巨大贡献,使词的写作范围和表现手法不再单一化,其风格更加多样化,对北宋词风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 豪放 词风

一、“豪放”之意的分析

豪放与婉约是宋词的两种不同风格,最早出现在《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豪放”作为一种文学风格而存在。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言明豪放派和婉约派各自的特点。豪放词的特点是创作范围广阔,气势磅礴,用写诗文的方法写词,旁征博引,不被音律束缚。苏轼是首位用“豪放”来评词的作家,在《书吴道子画后》中:“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豪放”是一种创新,契合原则而不违背“自然之数”和“妙理”。

二、豪放词的特征

(一)旷达超脱

苏词的旷达超脱体现在内容的词章练达、超凡脱俗、飘逸自然、积极乐观上。他的一生宦海浮沉,这对他的词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秉承儒家乐观积极的精神,但抛弃儒者的迂执作风;崇尚道家超脱和遗世独立的人格,但批评其消极悲观的厌世态度;推崇佛家达观处世之法,但又不拘泥于其玄妙奥义之中。从政期间,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贬谪乡野之时,佛老思想成为主流。随生活遭际不同,苏轼交替使用这三种武器。苏轼博采三家之长,通三教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思想内涵渊博且融会贯通,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造就了苏轼旷达超脱的词风,这样的思想贯穿于苏词之中。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在途中恰逢阴雨天气,从而引发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慨。上片写路途遇雨的状况和作者泰然处之的风度。表现出苏轼不惧挫折、乐观旷达的胸襟。下片写料峭春风和山头斜阳,感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且不管它,又何必计较人世间的得失呢?全词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泰然自若的大丈夫情怀。

(二)气象恢弘

苏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气象恢弘、大气磅礴。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言“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其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气势豪迈、洒脱大气、畅快淋漓。这首词是熙宁八年苏轼前往常山祭谢,在归程中所作。通过描写出猎的情景,刻画出一个鬓染微霜、雄姿英发,希望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并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全词“狂”字贯穿始终,气势壮阔、铿锵有力,凸显豪放的格调,更凸显词的气势恢弘。与婉约词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南宋慷慨激昂的爱国词开创了先河。

三、蘇轼豪放词的重要影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且特殊的地位,他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在数量上堪称北宋之首。苏词的豪放豁达,对宋词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家国忧患,社会动荡,生灵涂炭,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文人志士迫切需要排解内心的悲愤之情。苏词的豪放之气则恰恰引起了词人的创作潮流,南宋词人、词论家更是一致肯定苏词。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苏词的魅力在于其气势磅礴豪宕,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为宋词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后世所景仰。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2]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

[3]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王曙.宋词的故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曹悦,女,硕士,河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词风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浅议苏旷辛豪
黄庭坚词的脱“俗”“诗化”与北宋词风转变的契机
神秀之作血泪篇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