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思考与探索

2018-11-09陈云峰刘波任珂王海波

科技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常态化

陈云峰 刘波 任珂 王海波

摘 要 中国气象局一直以来都把气象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积极推进,提出了气象科普工作要实现业务化,并与气象观测、预报预测和服务等同部署、同考核的理念。文章通过分析气象科普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气象部门的工作特点,提出气象科普工作业务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象科普;常态化;长效化;业务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179-03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科普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1]。”相比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2]。”这次的提法不仅有长期的目标要求,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更实际的任务要求,这是一次对科普工作从“软任务”到“硬措施和软任务”相结合的转变,对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引领意义和现实作用。2016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3]”,是首次将科学普及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强调。刘云山在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指出“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更好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4]明确提出:“在科普工作方式上,由政府主导抓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常态化、经常性科普转变。”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落实习总书记及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部署是需要科普人认真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落实科普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如何保持科普工作的经常性等。为此,我们结合气象科普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气象科普业务化发展的理念,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气象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更高级形式必然是气象科普业务化发展

气象科普工作涉及到气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考虑气象工作和科普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国科协提出的科普工作要常态化、长效化的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中国气象局在2013年发布的《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5]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气象科普业务化的概念。推进科普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气象科普业务化水平;建设气象科普业务服务系统……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科普业务化建设[5]。《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意见》中将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提出“实现气象科普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流程[6]”。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气象灾害具有多发重发频发的特点。气象科普除了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规定动作”外,还应在防灾减灾救灾、应对气候变化、引导公众趋利避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自选动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气象科普业务化发展,结合每次重大天气过程或气象灾害,和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灯同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常态化、长效化气象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需求。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气象科普工作业务化既是外力推动的必然结果,更是气象工作本身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2 气象科普业务化的初步探索

在气象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科普工作,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与气象科学普及有机结合,推进气象科普工作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 构建合理高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格局和专职人员岗位设置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部门(办公室、减灾司、科技司等)负责气象科普业务总体管理与考核工作;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作为国家级业务单位,组织各省级气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业务服务;省级气象部门负责对国家级科普业务系统进行本地化,统筹和指导本省的气象科普业务工作。

依据气象科普业务的需求并结合气象业务人员岗位设置的规定,气象科普业务岗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套岗位设置。国家级业务岗位设置为领班、主班和副班等相关岗位。省级须保证有专职人员完成业务值班工作,也可参照国家级执行。省级以下由各省级单位根据需要来进行安排。

建立相应的业务规范和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每年定期开展相关考核。据此对科普业务工作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规范科普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考核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气象科普业务岗位。

2.2 建成开放共享普惠的全国气象宣传科普资源共享与传播系统

为夯实气象科普业务工作的坚实基础,为气象科普业务化工作提供“抓手”和平台支撑,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委托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组织开发“全国气象宣传科普资源共享与传播系统”(以下简称“业务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基层气象科普部门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支持,实现气象科普资源的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气象科普工作效率,并以系统为纽带,带动全国气象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科普业务化工作,全方位带动气象科普工作转型升级。

2.2.1 业务化目标

1)建立全国气象宣传科普业务体系。系统实行国家级和省级两级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应用,并逐步建立气象科普业务流程、科普产品标准及科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等业务规章。

2)充分发挥气象宣传科普效益。将气象宣传科普业务与气象服务业务紧密结合,为气象服务提供良好舆论氛围和科普产品支撑。

3)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支稳定的宣传科普业务专职队伍。

2.2.2 业务系统架构和功能

整个系统由舆情收集分析、资源采集、产品加工、资源库管理和产品发布5部分组成。各个系统逻辑上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功能上完整的业务流程。模块之间又相对独立,便于今后与其它业务系统对接。

2.2.3 业务产品

系统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应急气象宣传科普产品、专题性气象宣传科普产品和常态化气象宣传科普产品三类。

1)需求分析。根据舆情监测信息、天气会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宣传科普的服务需求。

2)业务会商。根据服务需求和重点,有针对性的与重点省份、其他业务单位就服务产品策划和制作等进行会商,明确分工和任务。

3)选题策划。结合气象科普需求分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确定要制作产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以及组织相应的宣传科普活动。

4)产品制作。根据选题,收集相关文字、图片、数据等素材,利用系统相应的加工子系统进行产品的加工制作。加工完成的作品经过审核后,根据需要进入发布系统,或存档至产品库,也可以直接进行本地下载。

5)产品发布。根据产品的形式和内容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将产品推送给相关单位,或发送至网站、微博、微信等相应的平台。

3 气象科普业务化取得的初步成效

全国气象宣传科普资源共享与传播系统已在全国所有省级气象局落地应用。宣传科普中心依托业务系统,结合气象服务热点和服务需求,及时制作并推出了大量的气象科普图文产品及H5产品。其中结合江苏盐城龙卷风事件制作的图文作品阅读量超过1 500万,2016年世界气象日H5科普产品《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阅读量首次实现10万+,结合“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九寨沟”地震等重大事件开发的图解产品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此外,业务系统为省级试点应用单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在气象科普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徽省利用系统的资源库及加工、发布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气象科普网及相关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并制作了系列气象灾害专题,将系统中的产品有效地融入,使专题内容更为充实;河北、福建、四川等气象部门依托业务系统资源,在重大天气过程中及时通过系统将科普文章、图解等推送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效提升了气象科普服务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4 对气象科普业务化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气象科普业务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要形成真正的业务化,即與气象部门其它业务,如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服务等,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还需要从管理、人才、科技、经费等多方面加强。

4.1 加强对气象科普业务化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完善科普工作的有关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气象科普业务发展规划、计划;加强气象科普业务规定、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建立专家团队,对气象科普相关业务的发展、管理以及科研开发提供咨询与指导。

4.2 加强气象科普业务化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级气象科普业务岗位设置,稳步增加气象科普业务人才队伍数量。探索气象科普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气象科普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建立完善气象科普业务优秀人才考评、激励、晋升机制。

4.3 多渠道争取气象科普业务经费的稳步增长

积极争取多渠道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气象科普业务经费投入的稳定;针对气象科普业务中存在的关键科技问题,多渠道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开放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气象科普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高科技手段在气象科普领域的应用

加强高新技术在气象科普中的研发应用;加强科研与气象科普业务的合作,推进气象科研资源向气象科普资源的转化;将科普产品研发、设计、推广纳入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通讯社,2017-10-1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通讯社,2012-11-8.

[3]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科协论坛,2016(6):42-48.

[4]“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

[5]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

[6]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意见.

猜你喜欢

常态化
探析经济常态化下档案管理的方法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载体构建思考
中拉合作进入“常态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