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跑”未必能赢到最后

2018-11-09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18年7期
关键词:开小差辅导班起点

叶存洪

当今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教育越做越早。很大程度上源于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抢跑”,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同在剧场看戏,本来全场观众都是坐着看演出,忽然有一个不守规则,非要站起来看,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也不管。于是,周围的人也都站起来看戏。效果和原来一样,但所有人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体力成本。更悲哀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因为谁坐下来,就啥也看不到。这就是“剧场效应”,今天的“抢跑”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其实,过早地进行教育,非但无益,实有害之。

首先,孩子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得缓解,好比一张弓长时间绷得紧紧的,就会失去弹性。《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比喻学习、工作、生活要合理安排,有紧有松,有快有慢,劳逸结合。一些孩子课余时间基本上排满了,双休日自不用说,周一到周五晚上也都作了安排,如此“大容量、快节奏、高强度”的學习生活连大人也未必吃得消,何况孩子?所以“上课时目光呆滞,经常犯困、打哈欠”自然就不奇怪了。其实,适度的休息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智力活动,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反之,则学生大脑容易受到抑制,思路狭窄,呆板拘谨,学习效率降低。

其次,校外“抢跑式补习”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学生取得分数上的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可能是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一是学生觉得经过课外辅导,这些知识我都懂了,所以回到课堂,面对老师讲课,很容易“放空”自己——“开小差”,爱听就听一下,不爱听就做别的事,或者无所事事,不愿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时间长了,会养成不专注的习惯。二是养成“轻课内,重课外”的依赖性,觉得“课上没听懂、没学会没有关系,反正还有辅导班呢”。其实,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后者是以“超前”“超纲”“灌输”“碎片化”“猜题式训练”“高强度重复练习”等为重要特征的教学,不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系统思维的培养,它的“边界”肯定要小于校内课堂。遗憾的是,面对学校教育超出其“边界”的部分,孩子却因为“开小差”“倚重课外”等习惯而“不在状态”。

最后,过早地进行教育,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身心机能。心理上,在最需要玩耍的童年却没有机会玩耍,是人生最大的缺憾。与其得一时之巧而失长远之功,还不如多做些“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比如,将现在用于跑校外各种辅导班的时间用来带孩子郊游、远足,陪孩子游戏、收藏,参加集会、锻炼,一起阅读、讨论,从而让孩子有可以被接纳的环境,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有经常接触自然和社会的“冲动”,有喜欢并坚持的体育项目,有一两种收藏的爱好,有动手制作的热情,甚至有失败、被拒绝的经历……上海一项针对15万名小学生所做的调查研究显示,没有参加过校外辅导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动性、专注和坚持、身体健康、情绪和睡眠适应性等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前者仅仅在知识适应性上(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低于后者。长期来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其可持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坚持在知识领域“零起点”的同时,鼓励他们在童年生活、学习过程、社会经历等方面有更多的积累,形成较高的“经验起点”“经历起点”“心理起点”,这些远比短时间内分数提高三五分、排名前移三五位来得重要而持久。

猜你喜欢

开小差辅导班起点
大脑开小差时
大脑开小差时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诱拐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