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措施
2018-11-09姜英
姜英
[摘 要]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现阶段教育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即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意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并且带动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成功地踏入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让学生有个正确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友好,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品质,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素质,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同时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段,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生读书写字,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教材进行教学,但并不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延伸课外知识于课堂中,全面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有质的飞跃,进而逐渐提升各方面能力。
一、优化随文练习
教材内容是由无数个字词组成的,要想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字词所表达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再进行部分文字练习时,一些教师会拓展到教材内容外的字词,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由于教材内容中出现的字词都是精华,并且是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字词,更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在设计文字练习时,教师必须将教材内容中的字词作为根本,同时可以开展分类练习,指导学生将意思接近,或是偏旁部首相同的词语进行分类。
例如在《九寨沟》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学习生词、成语,接着可以向学生提出课堂任务:“同学们,现在按照偏旁部首分类下列词语”,学生们都踊跃参与,并且在分类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学生说:“根据偏旁部首可以将‘沟字与‘江字归为一组,因为这两个字偏旁都是三点水。”还有的学生说:“‘草字和‘苹字可以归为一类,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这个时候学生兴趣正浓,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展示九宫格,指引学生将九宫格内人字组合成不同的成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这种趣味滿满的练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并且深入理解知识的含义。因为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并且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若教师把知识点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很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因此,可以将复杂的练习内容化为简单,从句式仿写入手,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在学习“虽然……但……”这一个常见的关联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造句,有个学生模仿教材内容说:“虽然我也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我会坚持上完课。”教师这时候可以提示学生进行延伸,不必局限于教材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的思维被唤醒,有个同学马上说道:“虽然不饿,但我还是想吃零食。”听到这一句话,全班学生都感觉很有意思。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让学生保持高度的热情期待每一次上语文课。
二、丰富言语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是一个重点任务,以此帮助学生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应抓住教材内容的特点,发现教材内容中的言语形式与词语内涵,引导学生有个感悟的过程,在感悟中积累大量的词语,并且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在文章的描述过程中,为了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通常会将自己想表达的一部分内容适当地隐藏,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好奇心不断被吸引,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继续阅读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指引学生填补文章中留白部分,从中提升阅读感,并且拓展思维。例如,在《嫦娥奔月》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高潮是嫦娥与逢蒙较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作者使用了“周旋”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个词语的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两人周旋的过程,深入了解这个词语的丰富内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作者在描述故事的时候总会有固定的视角,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尝试转换角色,通过新颖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知识,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
在《珍珠鸟》学习过程中,作者本是以第一人称描述“我”同珍珠鸟相处的整个过程。在指引学生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尝试从珍珠鸟的角度来复读课文,等于为学生拓展了新思维。在新思维的指引下,学生转换角色,从文章内容出发,身心获得一个新的体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还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三、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并且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毕竟社会是一个更大的课堂,与其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说教,不如改变方式让学生去感悟社会,在感悟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中奉献自己的价值。
在《爱之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减少教学生认字读文的精力,同时与学校商量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慰问老人,或是打扫卫生。听到教师的提议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赞同。待教师与学生一同来到敬老院后,教师必须向学生强调两点内容:第一注意安全;第二发现“爱之链”。学生们答应后,马上跑到老人的身旁,有的学生为老人端茶倒水,有的学生扫起了地,敬老院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回校的时间,在回去的路上,教师问学生:“大家发现‘爱之链了吗?”这时候学生纷纷说:“帮助别人就是爱之链的一个环节。”通过这种语文外延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他们自己为老人送去爱心其实是为老人送温暖,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提升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在学习《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因为课堂时间较短,教师可以告知家长在周末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去种树,在种树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等到周一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周末种树的体会,而学生通过种树、浇水等一系列劳动的过程,再复习课本知识就会非常容易理解。这也说明了培养学生个人素质需要家长与学校一起配合,并且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沉重的压力。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须学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品质,在待人接物方面可以做到更好。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渗透,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位置,最终实现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5):108-109.
[2]陈志娥.小学生以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180.
[3]邱欣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8):39-40.
[4]姚惠云.以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语言文字应用[J].读与写,2016,(07):392-393.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