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在冰雹识别中的应用

2018-11-09张雄倪闻张淑敏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冰雹

张雄 倪闻 张淑敏

摘 要:利用铜川YLD1-D型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西安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对2017年盛夏的强对流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反射率因子(R)、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等常用产品对冰雹有指示意义外,铜川X波段双偏振雷达产品中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粒子识别(HCL)等产品对冰雹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此外冰雹潜势预测(HPF)和零延迟相关系数(RHV)也可作为判断冰雹的辅助产品。

关键词:X波段;双偏振;冰雹;粒子识别;差分反射率因子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59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铜川位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在此背景下铜川引进了YLD1-D型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该雷达具有全天候、免维护及产品丰富等优点,但业务人员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产品众多应用不便,本文旨在通过对铜川X波段天气雷达与西安C波段雷达对比分析,找出铜川YLD1-D型X波段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中的优势产品,最大限度的发挥该雷达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中的作用,为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2 雷达常规产品分析

2017年7月14日铜川市北部宜君县彭镇一带出现雷雨冰雹,最大冰雹直径约20mm,降雹时间在20:20左右,彭镇区域自动站显示20:00—21:00降水量18.0mm,结合当日08:00探空图分析(图略),在TlogP曲线上呈明显的上干下湿“喇叭口”形,说明本次过程是典型的干对流,更容易产生冰雹而不是短时强降水。从雷达1.5°仰角反射率因子来看,西安雷达(图1)在宜君彭镇一带回波强度达到65dbz左右,铜川雷达回波强度较西安雷达偏弱但最强回波(图2)也达55dbz以上,表明对流云系统发展非常旺盛。

从两部雷达的基本速度(图略)也可以看出,宜君彭镇附近有明显的辐合区,西安雷达上速度辐合的特征非常明显。两部雷达的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图略)也表明该地区含水量非常高(西安雷达最大VIL值为48kg/m2),但在降雹区下方另一块强回波中VIL值同样很大,但却未出现冰雹,这就给仅使用雷达常规产品判断冰雹带来一定困难[1]。

3 X波段雷达特有产品分析

铜川X波段雷达提供了44种细分产品,经过对2017年7月14日冰雹和2017年7月27日飑线过境(出现软雹)两次对流云团的观测分析,确定了几种对冰雹强对流天气具有较好指示意义的产品分析如下。

3.1 粒子识别(HCL)

图2为2017年7月14日20:25铜川X波段雷达不同仰角粒子识别产品,在实际降雹区(图中红圈处)能识别出小冰雹、大冰雹,表明粒子识别产品对冰雹判断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且在2.4°仰角中(图3)识别效果好于1.5°仰角(图4),这也说明该对流云发展高度较高。对图中小冰雹和大冰雹细分可以看出,实际降雹区与图中识别的大冰雹区对应关系更好,即粒子识别产品对大冰雹的识别优于小冰雹或软雹。图中降雹区的西北方向也识别出小冰雹,但实际未出现冰雹,说明铜川X波段雷达对距离雷达较远处(经测算为半径>50km)的回波识别误差增大。

3.2 差分反射率因子(ZDR)

根据差分反射率因子的定义可知[2],其值趋近于零时可以辅助判断冰雹或软雹的存在区域。在2017年7月14日降雹时,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指示性较好,1.5°仰角上(图5)降雹区与ZDR零值(白色区域)对应较好,2.4°仰角上(图6)ZDR在降雹区零值以内出现大片负值区,而实际降雹区与零值区(包括负值区)几乎重合,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2017年7月27日的降雹过程中(图略)。差分反射率因子的定义并不能很好的解释ZDR负值区与冰雹落去基本吻合这一现象,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在业务实践中对比观测确定。

3.3 冰雹潜势预测(HPF)和零延迟相关系数(RHV)

通过对多次降雹时HPF产品的统计显示,降雹时该值为31%~37%左右,但实际观测中并不是该值越大出现降雹可能越大,以2017年7月14日冰雹为例,在未降雹区冰雹潜势预测值甚至大于降雹区,因此该产品仅是判断冰雹的辅助产品。

当回波垂直发展非常旺盛时,零延迟相关系数(RHV)减小并趋向0.5(图略),在本文两次降雹中RHV在强回波区取值在0.6~0.75左右,相对周围云层(反射率因子小于45dbz时RHV迅速接近1.00)降雹区RHV明显偏小。但实际使用中强对流积云回波与强回波到无回波的回波梯度大值区RHV值均明显减小,造成应用不便,即RHV也只能作为冰雹的辅助判别指标。

4 结论

2部雷达中反射率因子、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等常用产品对铜川区域强对流均有较好指示,但直接判断冰雹仍有诸多干扰。

X波段雷达产品中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粒子识别(HCL)2种产品对冰雹的指示性较好。但当回波发展非常强盛时差分反射率因子会从零过渡到负值,而ZDR负值区与降雹區的对应关系还需大量观测分析确定;粒子识别产品对距离雷达站50km以外的回波识别误差增大。

冰雹潜势预测(HPF)产品可以作为判断冰雹的辅助,当其大于31%时可以结合其他产品判断是否有冰雹出现;零延迟相关系数(RHV)小于0.75时可结合其他指标判断冰雹的出现,但不可作为单一指标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明宝,高太长,汤达章.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与应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2]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雄(1985-),男,陕西周至人,本科,气象预报工程师,研究方向:中短期天气预报及服务。

猜你喜欢

冰雹
小诸葛漫“话”天气之冰雹
不同尺寸冰雹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量特征统计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基于人工智能的冰雹天气识别方法研究
盛夏冰雹
冰雹的优点
夏日冰雹
快跑啊,下冰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