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09沈丽民
沈丽民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基础系,河南 洛阳 471003)
1 引言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依然没有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1,2]。《VB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的计算机编程课程,其对于学员掌握计算机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向“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让学员以项目为引导,突出学员主动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辅导者协助学员完成项目任务。
2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与学的矛盾
我校的《VB程序设计》课程采用在机房授课形式,教员使用电子教室授课,每个班次学员人数约50人,教员讲授50分钟,学员上机实践50分钟。因内容多、课时少的原因,教员在授课时往往感觉学时不够,学员也抱怨上机操作的时间太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员为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而挤占了学员操作练习的时间,从而造成讲与练的时间冲突。
2.2 学员间基础差异
由于我校的性质,每年招生学员人数较少,但是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区的高中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不同要求,导致学员对计算机软件基础掌握的程度不同。个别学员入学时已经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算法,这些学员起点高,需要教师对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规范,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有些学员则由于地域的限制,对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样必然存在一部分学员“吃不饱”,一部分学员“跟着跑”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3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演示法,教员边讲边演示,学员边听边看边做,从表面看学员已经学会操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方法属于灌输式教学方式的一类,忽视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不能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员的创新思维[3,4]。
2.4 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传统的计算机考核评价中更多地关注包括教案、作业在内的教学环节,很少关注教员的实践教学和学员课上课下的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践教学的热情,导致教员布置作业时仅仅考虑一些名词定义、操作步骤等客观题目,而忽视了培养学员能力的实践练习。同时大多院校未能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实践教学,试题库及评价标准无法准确科学地评价学员的实践教学成绩[5]。因此,学员对上机实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大打折扣。
3 任务驱动下的翻转课堂
3.1 整体框架设计
翻转课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对传统教学活动中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内化两个环节的颠倒与翻转,即将知识的获得及依靠学员自行掌握的部分,放在课下由学员自主完成,将学员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员引导、启发、评价等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上完成[5,6]。“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员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员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积累的经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任务驱动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3.2 项目任务设计
精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下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员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注意任务的合理性、典型性、延续性,以学员现有能力能够实现,且对解答类似任务具有指导意义。“任务”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而要具体。要让学员尽快进入任务驱动情境,教员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员知道从哪里入手。任务驱动可以让课程的讲授更加直观、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员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一个项目任务需要一个过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员起引导作用,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潜能去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员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本文以《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设计任务时可以考虑贯穿整个学期的总任务、一个章节的分任务和一次课的小任务。总任务必须有一定的延续性,可以覆盖本学期的大量知识,比如在学期之初设计了“学员成绩管理与评价系统”作为本学期的总任务,然后把它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完成不同的小任务。比如认识VB阶段,完成系统的界面设计,添加标签、文本框和按钮等;在讲授变量与表达式章节时,可以让学员完成变量的定义、表达式的计算等;学习程序控制章节时,在选择结构阶段,任务为可设计为输入一个学员成绩,输出该学员成绩的等级及其评价;循环结构的任务可设计为一个学员参加了多门课程考试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数组阶段可以设计统计本班20名学员VB课程的平均成绩及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到了文件阶段就可以把每名学员的成绩和评价结果存到文件中。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使教与学、学与做完美结合而且充分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3 教学活动设计
3.3.1 课前活动
教员方面:第一,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细化若干个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任务,此环节非常重要,对课程的翻转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若目标划分不合理、不科学,或任务设计不具有操作性、不便于评价,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同时此过程要适合学员课下自主学习,以项目任务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提高学员的程序设计能力。第二,根据项目任务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制作学习资料,以满足学员课前知识储备。学员通过学习材料(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音频资料)完成项目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员提供的学习材料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应尽量围绕任务的解决,同时契合学员的学习需求。
学员方面:根据教员提供的学习任务,自由分组,明确分工,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以任务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积累的基础知识,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探讨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通过课下自主学习,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师生交流:为了更好地掌握学员的课前情况,师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可以通过远程交流平台实现课下的交互。在交互过程中,教员不直接参与学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通过引导让学员自主解决问题。
3.3.2 课堂实施
结合课前活动的实施及师生交流时对遇到问题的解决,教员应组织学员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测评等教学活动。第一,教员负责控制整个课堂的气氛,细致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积极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同时也要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并引导讨论,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员自行解决,针对学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是前期材料提供不足还是学员自身认知与理解不足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解决。第二,组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时,教员必须了解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员任务分工情况,以掌握每名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尽量不让一名学员掉队,并且为下一步任务的规划实施提供指导。第三,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主要以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员综合点评的方式开展,并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原始教学目标进行对比考察。
3.3.3 课后分析总结
教员方面:通过课上的交互了解,针对学员对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测试题目对学员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老师把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检测结果,反思评价效果,调整教学设计,安排更好的项目任务。
学员方面:对比教学目标,每名学员从学习、交流和收获几个方面总结出心得体会,为更好地实施以后的任务提供帮助。
3.4 教学活动评价
通过连续两个学期的课上和课下学习活动的实施,任务驱动下的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达到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学员而言,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程序开发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员的创新能力。教员方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手段,提高了授课能力。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效果和学生的评价上都得到了肯定,但还存在少问题,比如在学员计算机水平及个人接受能力、任务细化方面还需做进一步讨论研究。
4 结语
在军队院校实施教育转型,注重应用和贴近一线的形势下,加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驱动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构建了“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功能”从教员一人的讲授到师生间的研讨,知识点的呈现从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变成和实际息息相关的实际任务,教员成为学员学习的引导者,学员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员成为军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