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浸出方法重金属浸出浓度与浸提率差异的研究*
2018-11-09桂宸鑫胡思扬袁兴中
桂宸鑫, 李 东,,3**, 胡思扬, 袁兴中,,3
(1. 重庆大学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2. 重庆大学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44;3. 重庆大学 西南资源开发与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浸出毒性判断是固态介质(废物或污染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环境危害程度的一种常用指标[1]。我国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常用的有3种,分别对应不同的污染控制标准[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浸出方法为《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以硫酸硝酸溶液作为浸提剂[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规定的方法为《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以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4];《危险废物填埋场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规定的方法为《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GB 5086.1—1997),以纯水作为浸提剂[5]。除了这3种方法以外,经常用到的浸出方法还有美国EPA危险废物鉴别方法中使用的浸出方法《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Method 1311—1992),以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与我国的HJ/T300—2007基本相同)[6]。这4种方法的浸提剂和液固比均不完全一致,导致在危害性的判别上可能导致不一致[7]。如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的鉴别上,我国采用的HJ/T299—2007使用硫酸硝酸溶液作为浸提剂,且液固比为10∶1,而美国采用的Method 1311使用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液固比为20∶1,与我国的HJ/T300—2007基本相同。
为了比较不同浸出方法重金属的浸提率和浸出液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铬渣,铬污染土壤及铅污染土壤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基质类型、离子电荷性质、浸提液和液固比对浸出结果的影响,并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与仪器
样品中的铬渣及铬污染土壤均取自某废弃化工厂;铅污染土壤是由干净土壤和一定浓度硝酸铅溶液混合而成。两种污染土壤均烘干、球磨、过筛(9.5 mm孔径筛网)后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待用。受试样品特征参数如表1所示。
测试分析的仪器主要有岛津AA6300C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UNIC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雷磁PHS-2F型pH计。
表1 样品的理化性质
1.2 试验方法
浸出实验采用了6种浸出方法,各方法的主要参数见表2。其中,HJ/T299—20在HJ/T299的基础上,将液固比由10∶1改为20∶1,以探究液固比对浸出液浓度和浸提率的影响。碱浸提法是选取EPA Method 3060a(Alkaline Digestion for Hexavalent Chromium)中的碱消解液作为浸提剂,以探究碱性条件对Cr(Ⅵ)浸出液浓度和浸提率的影响。
浸提率 = 浸出液浓度×浸出液体积×出液固态样品干重)。
实验中每种方法均设置6组平行样和3组空白加标样。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各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假设检验。
表2 浸出方法主要试验参数
a方法与HJ/T299—2007相比,仅液固比改变为20∶1,其余参数相同。
b方法为参考USEPA 3060A消解条件设定的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浸出液pH变化
几种浸出方法中浸提液的pH见表3至表5。表3至表5中,a代表Mean±SD(n=6);表3中,b代表方法HJ/T300—2007与USEPA method 1311 TCLP预实验判断使用相同浸提剂,故二者实验条件相同,c代表ND: 未检出;表4中,b代表浸提率=浸出液浓度×浸出液体积/试样干重,c代表方法HJ/T300—2007与USEPA method 1311 TCLP预实验判断使用相同浸提剂,故二者实验条件相同;表5中,b代表浸提率=浸出液浓度×浸出液体积/试样干重,c0与 c4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c1与c5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c2与c6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c3与c7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d0与d4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d1与d5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d2与d6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d3与d7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c0与e0指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c3与e1指提对样品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针对HJ/T299和HJ/T300,根据浸提剂中加入的酸量,计算每克样品分摊的H+离子量,可以得出HJ/T300加入的总酸量为0.68×10-3mol/g(pH=4.93)和1.969×10-3mol/g(pH=2.64),远大于HJ/T299加入的总酸量0.6×10-5mol/g。针对这3种固态介质,HJ/T300(Method 1311)浸出液的pH明显低于HJ/T299的浸出液pH。GB 5086.1的浸提剂是纯水,因此,浸出液的pH接近固体介质的初始pH。
表3 铅污染土壤浸出液浓度、浸提率及pH值变化
表4 铬污染土壤浸出液浓度、浸提率及pH值变化
表5 铬渣浸出液浓度、浸提率及pH值变化
2.2 Pb浸提结果比较
由表3所示,HJ/T 300(Method 1311)能有效浸出样品中的铅,而HJ/T299与GB 5086.1几乎没有铅浸出。外源铅进入土壤后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与阴离子形成沉淀物[8]、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9]、与土壤中有机质络合等[9]。其中,生成的沉淀物主要以Pb(OH)2、PbCO3和PbSO4等为主[10]。在进行浸出实验时,铅的浸出率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
(1) 一些铅的化合物,如:Pb(OH)2、PbCO3等在酸性条件下溶解释放出Pb2+离子[11];
(2) H+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促进固相表面吸附的Pb2+离子解吸[12];
(3) 土壤基质中的一些组分(如碳酸盐)被酸侵蚀,其表面吸附的Pb2+离子被释放出来。由2.1的分析讨论可知,HJ/T 300(Method 1311)使用的酸量远大于HJ/T299与GB 5086.1,其浸出液pH明显低于后者,因此,其Pb2+的浸出量最高。
2.3 Cr(Ⅲ)浸提结果比较
由表4可知,铬污染土壤的几种浸出方法Cr(Ⅲ)浸出浓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HJ/T299—20 再比较这几种方法的浸提率,铬污染土壤Cr(Ⅲ)的浸提率由小到大依次为GB 5086.1< HJ/T299 从表4与表5可知,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浸出浓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HJ/T299—20 (1) HJ/T300和Method 1311浸提剂酸量远大于HJ/T299,其浸出液pH较低,对固态基质有酸蚀作用,导致吸附在基质上的部分重金属离子被释放出来。 (2) 对Cr(Ⅲ)和Pb2+这类阳离子,其浸提率主要受重金属存在形态、H+离子的离子交换作用和固态基质的酸蚀3种因素影响。 (4) 浸出浓度同时受浸提率和液固比的影响,可能导致高浸提率低浸出浓度的现象。2.4 Cr(Ⅵ) 浸提结果比较
3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