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研究的总体态势与前沿问题*
——基于Bibexcel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18-11-0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半个多世纪的“枫桥经验”,至今依然活跃于政法一线,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独具中国特色的经典样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时代内涵。回顾“枫桥经验”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探讨“枫桥经验”的魅力所在,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对于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
50多年来,有关“枫桥经验”的调研论文、学术文章不断涌现,激发了专家学者及政法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热情,逐渐形成了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枫桥经验’学派”,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枫桥经验”领域的研究内容,但目前少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聚焦梳理“枫桥经验”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脉络。鉴于此,本文以期刊数据库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献信息为依托,借助Bibexcel软件,运用聚类分析等文献计量法,跟踪并直观展示“枫桥经验”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枫桥经验”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20世纪初,部分学者开始对科学文献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受当时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文献计量工作复杂而繁琐,没有形成独立的文献计量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情报学家艾伦·普里查德提出“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取代“统计目录学”,标志着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文献计量学的诞生。
文献计量学体现了现代科学定量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是公认的图书情报领域最热门的分支学科。当然,这样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软件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计量工具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更为全面的呈现方式。在科学计量和知识图谱绘制的工具中,SPSS、Cite Space II、VOSviewer、Pajek、Histcite、Bibexcel应用较为广泛,其中Bibexcel、Pajek是目前相对新颖且实用的工具。Bibexcel是瑞典科学计量学学者皮尔逊开发的一款分析软件,功能强大,内在消耗低,可以进行引文分析、耦合分析和聚类分析。
研究产出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献计量和趋势图的绘制又以科研产出研究为主要形式。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计量评价,可以反映相关机构的产出情况,为机构间合作和交叉学科研究提供指导。[3]
关键词是文献题录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是某一篇文章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方向的精炼、概括,虽然字数不多,只有5个左右,但通过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确定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可视化是先进而较为流行的科学研究呈现形式,文献计量学中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知识图谱,可以清晰、直观地解析学科或研究问题的概况、热点、知识结构,这种方法备受学者的青睐。[4]
(二)数据来源。在知网平台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关键词为“枫桥经验”,检索结果类型有报纸文章682篇、期刊文章415篇、国内会议文章11篇、学术期刊文章6篇、硕士论文5篇,共有1120篇文章。对文献的类型进行筛选后,保留415篇期刊文章,并经过文献管理工具去重,最终选择411篇文章作为样本,年份跨度为1994-2018年,其中有36篇文章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关键词共现节点42个,连接线260条,数据缺口13条,采用聚类可视化统计方法产生图表。检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概况。研究样本的411篇文章中,发文作者共计337人,期刊种类148种,其中核心期刊28种(包含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作者所属机构172个(如表1所示)。
表1
(二)发文作者。通常,发表论文数量是学者的劳动效率的客观标准之一。样本中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作者共计337名,其中有81.6%的作者发表1篇文章,有10%的作者发表2篇文章,有6.6%的作者发表3、4篇文章,有1.5%的作者发表5篇文章以上。受知网题录统计信息的限制,本研究仅对发文量较高(3篇以上)的作者信息进行梳理,并搜索其文章引用情况,按照篇均被引量进行重新排序。
表2
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的作者为现任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金伯中,共发表9篇文章,主要研究内容为“枫桥经验”的时代特征与创新发展,其主要观点:第一,“枫桥经验”在新中国建立后、粉碎“四人帮”时、改革开放以来及新世纪以来四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第二,“枫桥经验”是枫桥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枫桥文化传承的结果;[6]第三,“枫桥经验”与西方国家社区警务不谋而合、各具特色,是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典型代表,是社区警务的“东方模式”。[7]学者蒋国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枫桥经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时代内涵。[8]来自检察机关的彭新华主要探讨了“检调对接”与“枫桥经验”的传承关系,提出借鉴、嫁接或移植“枫桥经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是探索与构建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有效、必要的途径。[9]学者卢芳霞对“枫桥经验”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其所发文章受关注度和被引量较高,主要聚焦“枫桥经验”在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典范作用,[10]并提出“枫桥经验”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四大转型路径。[11]表2中未提及的发表3篇以下作者中,学者谌洪果发表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中的《“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生成模式》一文为样本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谌洪果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模式与“枫桥经验”之间具有内生性、衍生性和共生性三方面的联系。[12]
(三)发文机构。
图1
图1所示为样本中发文作者所属的机构分布,在172个发文机构中,中共绍兴市委党校发表论文最多,共26篇,其次是浙江省公安厅、浙江警察学院、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西北政法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为19、13、10、9和9篇,其他机构为265篇,有60篇文章未标明作者机构。
(四)分布时间。
图2
如图2所示,将25年的文献数据运用Bibexcel文献计量软件按年度划分、归类,可以直观地发现,此领域的研究虽然经历过短暂的研究断层,但相关的文章在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数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文献标题进行阶段划分,可将整个时间轴分为三个增长阶段(见关键词的历史演进)。
(五)关键词的历史演进。
图3
图4
图5
1.初步增长阶段:1994-2000年。如图3所示,为“枫桥经验”研究初步增长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相关文章常见诸报端,但纸质文档并未收录在数据库。21世纪前的这一阶段研究重点是关于“枫桥经验”深刻内涵的理解与“枫桥经验”的价值问题。
2.平稳增长阶段:2001-2010年。如图4所示,在这一阶段,发表论文数量稳步提升,2009年为数量峰值。本阶段的主要论题有:“枫桥经验”的创新与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特色、“枫桥经验”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枫桥经验”模式的对比研究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枫桥学派”。
3.快速增长阶段:2011年至今。如图5所示,在这一阶段,相关研究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201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经历前一阶段夯实基础研究后,有关“枫桥经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这一阶段中,研究聚焦于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的创新与传承、法治思维融入“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六)高频主题词词篇矩阵。运用Pajek软件分析主题词的共现频次,并由高到低排序,将主题词出现频次≥10次的前17个主题词作为表现当前“枫桥经验”的研究热点,并由此生成主题词词篇矩阵(见表3)。
表3
(七)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6
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地展示有关“枫桥经验”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运用Pajek出图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共现节点42个,分为五大板块的研究聚类,对各版块所代表的重点关键词进一步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各聚类设定标签,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第一类是“枫桥经验”历史溯源与内涵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毛泽东”“四类分子”“枫桥”等关键词;第二类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创新”“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关键词;第三类是“枫桥经验”与中国农村纠纷化解机制,其中主要包括“枫桥镇”“纠纷”“农村”等关键词;第四类是依靠群众进行社区化治安管理,其中主要包括“依靠”“群众”“治安”“化解矛盾”等关键词;第五类是“枫桥经验”推进法治建设,其中主要包括“群众路线”“法治思维”“社会治理”等关键词。
四、小结
(一)研究热点。当前,“枫桥经验”研究领域在我国受到较多关注,具体研究方向主要有:“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应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枫桥经验”法治化以及“枫桥经验”中党建引领、人民主体、平安和谐、智慧治理的发展等,它们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焦点。事实上,这些热点问题正好反映了“枫桥经验”的新发展和新思想,与社会治理领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是同步的、契合的,同时也体现了“枫桥经验”从“管制——管理——治理——善治”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过程中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性飞跃。
(二)研究趋势。从近年来发文量的变化曲线看,“枫桥经验”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枫桥经验”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枫桥经验”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自治、法治与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机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以及基层治理法治化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内生性”的理论范式,对“枫桥经验”研究数量的增长和研究形式的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本土治理资源”的挖掘和重视。事实上,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深入,西方治理模式移植的问题和局限性也渐渐显示出来,于是本土化、中国式的治理理论愈发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主流趋势。综合上述文献综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枫桥经验”的内涵挖掘和时代阐释,集中反映了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丰富和完善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理论风格和实践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
(三)研究不足和建议。综合当前的文献成果可以发现,对于“枫桥经验”的研究大多是以实践经验的介绍为主,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较少;政治层面的研究相对丰富成熟,理论解构和模型建构维度的研究相对薄弱欠缺。同时,刊发有关“枫桥经验”研究论文的期刊层次不高,学科领域比较集中,影响力相对有限,特别是国内顶尖期刊专门研究“枫桥经验”的论文较少以及权威性研究著作仍然比较稀缺。
从“枫桥实践”到“枫桥经验”再到“枫桥理论”,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彰显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但如上所述,在“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理论范式的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特殊性与一般性、主体选择性和客观规律性、本土化与普遍化等问题。“枫桥经验”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治理理论范式,成为能够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社会治理“中国模式”,还应在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总结概括中促进系统性理论体系框架的发展和“中国式”治理话语体系的生成。同时,为应对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理论研究中还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发展思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等社会治理思想基础上,不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化升级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