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橘化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2018-11-09李杰许军陈阳王霞金子安李璇张华涛张立平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化瘀稳定型心绞痛

李杰 许军 陈阳 王霞 金子安 李璇 张华涛 张立平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电图中的RR间期变异性。研究表明HRV分析可作为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状况的一种无创的可靠的定量方法[1]。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2-5]药物对HRV的影响,但有关夏橘化瘀胶囊对HRV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夏橘化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HRV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夏橘化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并成功植入支架,平均植入支架1.5枚,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5.8)岁,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9例;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6.8)岁,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6]。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卫生部《中医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标准》[7]中医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指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8]入选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7 d内PCI治疗并植入支架。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心肌供血、他汀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服用4周(执行文号:鲁药制字Z20140015,潍坊市中医药院内制剂,原名胸痹痛胶囊)。

1.4 观察指标

1.4.1 HRV检测 术前及服用夏橘化瘀胶囊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Holter,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MIC动态心电图系列)。进行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分析指标为: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PNN50。频域分析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

1.4.2 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制定。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以上;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或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本研究将加重合并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时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4周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PCI术后4周比较,观察组PCI术后4周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频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表2)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4周LF、HF、TP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时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时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DNN/ms SDANN/ms rMSSD/ms PNN50/%观察组 39 治疗前 105.18±22.35 86.12±15.66 25.30±12.53 5.23±1.29治疗后 128.62±11.68*# 119.00±21.78*# 41.50±16.94*# 12.74±1.35*#对照组 39 治疗前 107.91±21.12 88.43±16.74 26.40±11.28 6.11±1.37治疗后 113.80±12.53* 98.27±15.39* 30.70±10.12* 9.11±1.9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频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s) 单位:f/Hz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频域分析参数变化比较(±s) 单位:f/Hz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LF HF TP观察组 39 治疗前 491.5±52.67 170.1±29.8 2 578.4±167.8治疗后 600.6±60.62*# 357.4±43.6*# 3 153.5±278.2*#对照组 39 治疗前 489.6±56.75 178.2±27.3 2 567.8±179.8治疗后 556.4±56.36* 307.9±52.6* 2 879.6±200.7*

2.3 两组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疗效比较(表3) 经治疗后4周,观察组心绞痛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有病情严重,容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特点,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西药治疗及手术治疗。西药治疗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改善缺血、调脂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有PCI术和冠脉搭桥术。

有研究[9]发现,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研究表明HRV分析可作为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状况的一种无创的可靠的定量方法[1]。HRV分析是目前测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简便、无创,可定量、重复性强的新方法,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及猝死等疾病的应用日益广泛[10]。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领域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痛”范畴。“胸痹”的病名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正式提出,并进行了相关论述。目前中医对本病的病机看法已取得共识,归结为“本虚标实”[11]。纵观古今文献,胸痹的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尤与气虚、痰火、血瘀关系最密切[12]。有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前以实证多见,术后4周虚证逐渐增多,随着治疗推移,12周后再次实证多见,其中气虚血瘀最为多见。术后4~12周是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虚实证候转化的关键时期[13]。

夏橘化瘀胶囊由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云苓、半夏、枳实、橘红、石菖蒲、降香、丹参、当归、郁金、炙复花、酸枣仁、远志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养心安神等作用,临床适合气虚痰瘀患者。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4周后HRV各项参数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菊化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术后HRV的可能机制分析:①研究显示心肌缺血可导致HRV降低,而方中丹参、当归都具有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②太子参可延缓心肌细胞衰老,阻止心肌细胞凋亡[14]。③郁金、降香具有消炎镇痛、松弛血管平滑肌、抗氧化等作用,石菖蒲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④本研究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服用4周,可能改变其由实转虚的病理过程。既往研究显示,夏橘化瘀胶囊降低血脂、抗炎症反应、抗心肌缺血、改善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5],这可能与夏橘化瘀胶囊多靶点、多机制、多效应作用有关,也为改善HRV提供了理论和临床支持。

综上所述,夏橘化瘀胶囊可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HRV,因此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化瘀稳定型心绞痛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