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数据新闻产品案例看数据新闻如何走得更远
——以H5《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为例

2018-11-09张妍婷毛玫菁

中国记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车可视化用户

□ 文/张妍婷 毛玫菁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数据新闻产品《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的案例分析,探讨国内数据新闻制作及面临的困境。

数据新闻能够提供过去传统新闻无法呈现的信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报道新闻。正如《数据新闻手册》一书所述,数据新闻与其他新闻的不同之处或许在于当你将传统的“新闻鼻”、讲述扣人心弦故事的能力与大量的数据信息结合在一起时,新闻报道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1]

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产品《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以地图、折线图、矢量设计图案、词云等数据可视化方式为用户展现了小红车十年发展历程及对节能减排作出的贡献,形式丰富令人耳目一新,获得用户主动转发点赞,这款新媒体产品推出后,浙江新闻客户端当天点击量就超过20万。

一、为内容寻找最佳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新闻都适合做“数据驱动新闻”

2018年是“小红车”(2008年,作为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在杭州主城区投入试运行,因为车身红色,简称“小红车”)运营服务十周年。在深入分析后,项目团队发现小红车的十年数据比较全面和准确。其中,这十年来,小红车对比小汽车,对节能减排作出的贡献,数字可观。恰逢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项目团队决定以数据新闻的形式,用看得见的数字展现全国甚至全球的公共自行车十年变迁故事。

浙报集团自三端融合以来,跨部门协作已经成为了新媒体产品生产的“标配”。在确立选题方向后,数字编辑部统筹策划室联合视觉设计室、杭州分社跑线记者组成了临时产品项目组:统筹策划室负责文案策划,确定产品呈现形式和基础数据清洗,视觉设计负责插画、平面和动效设计,技术开发负责数据技术处理和前端呈现。

项目团队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新闻进行竞品分析后发现,由于数据新闻的产品特性,导致很多内容给人的感觉比较枯燥和冰冷,很难让普通用户产生共鸣,因此在策划之初,项目组就确定了“展现情怀,让用户一眼看懂数字背后的意义”。于是在原有数据基础上做了类比,并抛弃单纯图表,转化为由点、线、实物等元素组成的动图。

“数据驱动新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简单排列,而是对大数据梳理后的多样化展示。一张简单动图,背后蕴含了成千上万的数据。因此制作数据新闻产品的一大难点就是数据的获取和梳理。记者和对方公司有着多年联系,在信任的基础上,提供了尽量多的数据。获得基础数据后,编辑花了两周时间,将数据逐年逐类梳理分类,形成文案。

结合主流媒体对小红车的报道和发布时间节点的考虑,首先明确了产品的内容逻辑层次:第一环节展现十年变迁,让用户感受小红车发展;第二环节用一系列十年总量数据让用户了解小红车现状,同时展现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最后用几组“最”数据,让读者对小红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用近年来《浙江日报》和《钱江晚报》刊登过的相关报道做出词频分析,拓展小红车带给用户的文字信息,让用户可以获得小红车的关联词。

二、数据可视化多样呈现:利用技术让冰冷的数字在页面上活起来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新闻亮点之一,但数据新闻并不等同于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只是其中用于解释数据具体意义的部分,因此在整个产品中,也没有仅仅对数据进行简单罗列,而是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呈现新闻。

《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页面设计是由视觉设计室的插画师、平面和动效设计师共同原创完成,整个设计以黑色星空为背景,契合“十年”给人的时空感,搭配白色线条文字,并以红色突出小红车主体。

为弱化数据新闻给人的距离感,形成故事性,在产品开头,插画师绘制了一个人骑着小红车,小红车会跟随用户的滑动行为沿着蜿蜒的小路由远至近,同时道路两旁渐渐浮现文字,带着用户感受这十年小红车给予杭州市民的陪伴和改变,如果向上拉动页面小红车也会跟随滑动倒退,让用户可以有很强的交互感。

穿过十年,新闻产品带着用户骑上小红车回到了小红车最初开始的地方。以整个杭州地图为背景,编辑通过对杭州公共自行车大数据中心提供的主城区10年租借点位重新进行数据的分类筛选、梳理后,按年份排列了每年的小红车租借点的地理信息。开发人员运用Maploaction将地理位置转化为经纬度,再转化为JSON数据,然后运用D3把JSON数据进行可视化,标记为地图上确切的点,实现数据地图的展示,最后按照年份生成一张动图,让用户能在一张图中看到主城区小红车租借点的10年变迁。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更强调动态视觉,因此本产品每个数据的呈现都尽可能地运用动态效果。

同时,为给用户更流畅和简单的体验,在页面设计上也尽量将信息整合,多维度呈现数据,并通过数据对比,让用户明白数字背后的意义。比如“25.68亿公里”这个概念,就和地球赤道、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对比,让用户的感受更加直观。

在产品的最后,展现的是用跟小红车相关的关键词汇聚的词云。编辑通过浙江日报和钱江晚报稿库进行关键词交叉筛选后,得到近年来关于小红车的相关报道,再人工对这些报道进行二次筛选,整理成文档,然后开发运用R语言,对14420字的文本分析后得出词频,过滤无效词后,汇聚成了小红车造型的词云,尽力做到每个细节都有故事。

三、产品思考:让数据新闻在新媒体行业中走得更远

《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是浙江新闻客户端对数据新闻做出的积极尝试,本产品制作过程也让项目组成员产生了很多思考:数据新闻的出现不仅是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首先是对数据的获取和挖掘。一方面,现在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但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对其进行专业抓取、挖掘,获得有效信息,是作为文案策划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有些数据又很难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同时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验证也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数据新闻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利用好不同的平台和工具,最大限度地高效处理数据。

其次是专业团队的组建。想要生产优秀的数据新闻,离不开专业的团队,从对数据的获取,到可视化呈现,需要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协作,甚至向记者、编辑、设计和开发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

最后是数据与故事的平衡。目前对于数据新闻的尝试,大多还是停留在数据可视化的阶段,没有将叙事与数据合二为一。和国外有影响力的传媒机构相比,我们在选题的角度、产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技术呈现等方面都还有不小差距。

【注释】

[1] Jonathan Gary, Liliana Bounegru、Lucy Chambers:《The Data Journalism Handbook》

猜你喜欢

红车可视化用户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妈妈的红车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数据新闻如何走得更远——以H5《世界环境日|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为例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杭州的小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