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是什么?谢谢你,用一生做了回答
——追记《南湖晚报》副总编辑沈煜威

2018-11-09李舟英

中国记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闻部晚报

□ 文/李舟英

如果不是这场病,还有两个月就该是你48岁的本命年生日了。你那么喜欢碎碎念,又特别情绪化,碰到大新闻就变得焦虑异常……每个跟着你的记者,都说你这样的性格,一点都不像11月出生的腹黑天蝎,倒像是7月出生的暖心巨蟹,容易对一件事情上心,重情重义。

2018年7月12日9点15分,因患腹腔转移性癌症,经历了半年治疗的你不幸离世。10点24分的时候我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里你弟弟替你发的更新,遏制不住在办公室哭到手麻——你的上一条朋友圈是才半岁的大胖儿子,你说“儿子,两天不见,太想你了,哈哈哈!”

晚报同事微信群瞬间炸锅,没有一点点防备,上个月还在群里谈笑风生,跟我们交代工作任务的你,每一天我们都以为第二天会一如既往在办公室里看见的你,曾说过“做个记者是我最初的理想,追求新闻带给我的满足与幸福感,就像染上毒瘾一样,以致透支自己的健康也不足惜”而被我们“鄙视”的你……突然,离开了。

一、谢谢你,教会我们爱

“十四年前的七月,也和今天一样的天气,我来报社实习,当时是晚报热线新闻部主任的您成了我的入门老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困难群体充满关爱,永远带着情怀和新闻理想……沈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我也会一直记住的。愿天堂没有病痛。”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懵圈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然而看到成长周刊的阿章发的这一条,我狠狠地点了个赞。

“有爱”是你身上最大的标签。

那张让所有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里,你头发蓬乱、眉头紧锁,抱着一个昏迷着的小女孩冲向新闻110的采访车。那是女孩不慎从屋顶摔下来,父亲交不出手术费,哭着把女儿带离了医院。知道这个消息的你,顺着320国道一路驱车追赶,追回父女俩,又送到市中医院,成功进行了手术。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历过所谓新闻理想熏陶,在我眼里,你一直是用一种本能的善良和有爱来做记者的。爱家,爱工作,爱我们,爱每一个蓬勃的生命。

大家都笑你是“妻管严”,多年来工资如数上交,你说你偷偷用私房钱买了金条藏在床底下,以后要给女儿“胖胖”当嫁妆;某个新记者写新闻时把死者和嫌疑人的名字互相搞错了,死者家属气得要揍记者,你亲自到灵堂给死者和家属鞠躬道歉;你心心念念晚报是“市民报”,要我们做“有温度”的记者,写“好看有用”的新闻;情人节的时候你自掏腰包给办公室的女记者们买巧克力和花;每一次新春晚会,你都跟我们一块儿排练节目,从《四小天鹅》演到《青蛇》,再到《晚报十三钗》……每一次都笑得像个孩 子。

每一个采访对象,在你眼里,不仅仅是信息源,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七旬“爷爷考生”邹伟敏说,在嘉兴媒体界,跟他接触最多最关心他的就是你,帮他找工作,帮他解决困难,你是一个好人。你给民工子弟学校的梁老师筹集手术费,让他重回讲台;给被父亲抛弃在麦当劳的“小蜻蜓”找到回家的路,给贵州“木板小学”的孩子送去新课桌椅……

你说做记者给你带来太多的满足和幸福感,从纸媒最辉煌的10年走到纸媒唱衰的“寒冬”,从20出头的毛头小伙儿到临近不惑之年,你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这样的热情。在每一个我们觉得前途堪忧,未来渺茫的时刻,像一座矗立的灯塔,用自己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

是你,为世间所爱,历寒暑晨昏。

□ 上图为2005年8月2日,随父母从重庆来浙江嘉兴打工的11岁女孩刘芳,在房顶乘凉时不慎摔落,当天下午,时任南湖晚报热线新闻部记者的沈煜威得知此事,迅速将昏迷的刘芳抱进采访车送进嘉兴市中医院。

□ 下图为长大后的刘芳到南湖晚报看望曾经的救命恩人。

二、谢谢你,教会我们勇敢

得知你重病垂危的消息,我们集体错愕,因为上个月你还在群里跟我们讨论一条关于嘉兴楼市的稿子。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其实你已经知道自己病重了。要有多大的心性,才能一如既往,谈笑风生?

以前每每遇到难题,你会招呼我们到你办公室沙发上坐下聊聊。就在你离世前一个月,我还跟你汇报工作说“我把表格填好从门缝里塞进去了,你回来就能看到。”今天,我站在这扇紧闭的门前,门上每年晚报征集市民写的福字贴得满满当当,我知道,再敲,都不会有人应了,我往门缝里塞的表格,你再也看不到了。每一扇开着的门好像都呼呼漏风,扑面而来的生气,只有这一扇紧闭的门后,一片死寂,仿佛时间停滞。

你常说,作为记者,我们对社会责无旁贷。所以你曾暗访“黑心婚介所”,把骗子们拉下马;曾卧底同性恋组织,不遗余力坚持不懈为特殊群体奔走;和女记者乔装打扮进入所谓的“胎儿性别鉴定中心”,差点被打出来;曝光某情色场所,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差点被人陷害中饱私囊,收受贿赂 ……曾经,我写的P2P财富公司报道提出了风险和质疑,第二天一早一大批客户看了报道而去退单,那家公司的领导到办公室来堵我的门,大声呵斥和指责我;也因为一篇质疑一家儿童摄影机构的报道,对方跑到领导办公室要我对他们造成的声誉损失赔礼道歉……彼时身为采访中心主任的你总是说“稿子没错哦?没错,我们就不怕。”

近十年的新闻记者生涯,我害怕过,委屈过,孤单过,彷徨过,犹豫过,退缩过……然而晚报始终重申新闻记者的职责,严肃报道的力量。在众声喧哗中,变化得越多,就越知道什么是不变的。

理想不应被轻视,真相应该有人去守望。我们相信:追问真相,能够给予力量;传播温暖,能够带来希望;眺望远方,能够看到光芒……这一切都是冰冷的机器算法推送、口水化的10万+无法代替的。

你临走前几天,我从上海采访回来,忽然心生念头再去医院陪陪你。那时的你已经完全没力气说话,曾经跑马拉松的身形完全瘦脱。难得的是你似乎没被病痛折磨,安静地睡着,整个病房里是你均匀的呼吸。5点半的时候你醒了,看见我的时候眼睛已经无法聚光,眼神涣散。我握了握你的手,跟你说“过几天我再来看你”。你反握住,特别特别有力,我都觉得要被捏疼了。现在想想,那个画面特像武侠剧里高人传授毕生绝学。

记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初心在,就会有千山万水。

三、谢谢你,教会我们成长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佩索阿曾说,一个人必须爱有所及。没有谁可以攫住,不停消亡的寸寸时光。但人可以凭借对感情、信念、理想的执着,为时间赋予意义。跟随你的脚步前行,时间则回馈勇敢和坚定。

2009年7月5日,我入职晚报,因为毕业于“体育界的清华”北京体育大学,且是历年全省只招4个人的体育新闻系,我被领导直接派到文体新闻部。结果,你看不惯文体新闻的“歌舞升平”,你说一个新记者必须经历热线新闻部的历练。所以我成了热线新闻部的“编外”记者,在民生新闻里摸爬滚打,酷暑严寒从不错过“昨夜今晨”值班。跳楼、火灾、工厂爆炸,吵架、自杀,交通意外……我见过被搅拌车碾碎头,爆了一地的脑浆;见过高速路上碎成一块块的肢体。冬夜里外头的风太冷,每次出车回到开着空调的办公室头就爆炸一样疼。记者们还能谈笑风生,数着今夜要写几篇稿子。

我那会儿就觉得,像你这种洗澡时候都要把“新闻110”的热线电话带进卫生间的前辈老师,真是有够“变态”。关键是你还把我们教这么变态,幸亏我最后嫁了人,没有因为这样而滞销……

做记者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新闻是易碎品。九年的时间,我写了500多万字,可是让我特别有感的稿子没有几篇。你说要有“创优”意识,每年给自己几篇“精品”任务。我拿下的第一个省新闻奖就是你带着我去做的。那时候我大肚子,孕吐反应特别严重,跑了两天,从田间地头到乡村社区,吐到田埂边,采访对象尴尬地面面相觑,你皱着眉头笑笑跟人说没事。回来问我,还能撑得住吗?我倔强地点点头,你说,那就今晚把稿子写出来吧,好好磨一磨……

沈煜威简介

沈煜威,1970年11月出生,主任记者,《南湖晚报》副总编。1993年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校对、编辑、记者、嘉兴日报社首席记者,是嘉兴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用爱与憎做新闻”是他的座右铭。

2018年7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49岁。

呵呵,你的“怜香惜玉”,我们都是习惯了的。

我的书架上放着从你那里借来的两本书,之前说借来看看,一直没看完。你催促过两次,我咋不还书,我搪塞“看完了就还给你”。我现在看完了,真的看完了,可是,这次我该怎么还给你?

生命成了一本合上的书页,可是要怎样的悲怆躬身,才能同旧日告别,渐行渐远?

7月14日那天送你走最后一程,看你安静地躺着,面容祥和。松轩厅里只有大家抽泣吸鼻涕的声音,10个月不到的二宝忽然高声喊起“爸爸”。我忽然想起,你曾经做的《记者是什么》演讲,你说:“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风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无愧于记者的称谓,所以,我是满足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无悔的。”

愿,明日君归来,天真做少年。

猜你喜欢

新闻部晚报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圣诞夜》晚报
联合国新闻部的职责与传播策略
忍的价值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