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液中的粒子守恒之“质子守恒”

2018-11-08虞玲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弱碱弱酸水溶液

虞玲

盐类水解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溶液中的粒子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太难!既有电离又有水解,既有浓度计算又有浓度大小比较,还有各种各样的守恒,确实,如果沒有掌握好里边的关系,学生就好比一头扎进“溶液”的海洋里,万般挣扎而不会游泳的人一般,只能被淹死。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此,我就关于溶液中最容易考且最容易出错的“质子守恒”作一下讲解。

课本中关于质子守恒的基本概念我们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由水电离出的H+总数永远等于由水电离出的OH-总数。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有等式如下:

在强碱弱酸盐溶液当中有:C(OH-)==C(H+)+C(酸式弱酸根离子)+C(弱酸分子)。

在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有:C(H+)==C(OH-)+C(弱碱分子)。

例如:在Na2CO3的水溶液中,碳酸钠首先会完全电离乘Na+和CO32-离子,而任意水溶液中都存在着H2O[]H++OH-,则有水给的H+等于水给的OH-,而CO32-又会结合H+形成HCO3-和H2CO3,于是就有等式:

C(H+)==C(OH-)+C(H2CO3)+C(HCO3-)

这就是碳酸钠水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又如在NH4Cl水溶液中同理有质子守恒为:

C(H+)==C(OH-)+C(NH3·H2O)

第二种理解是: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有等式如下:

C(得到H+所得产物)==C(失去H+所得的产物)

若某产物是得了n个质子得来的,则该产物的浓度前应乘个n倍系数。

例如:在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如下关系: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失去质子得到的是CO32-和OH-,而得到质子后得的是H2CO3和H3O+(H+),所以有等式:

C(OH-)+C(CO32-)==C(H+)+C(H2CO3)

即可以理解为左侧微粒浓度相加等于右侧微粒浓度相加(注意得到(或失去)n个质子才得到的微粒的浓度前应乘个n倍系数)。

上面两种理解,第二种更容易写出质子守恒。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先按概念理解来讲解,可是学生理解的并不是很好,而学生应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时,往往因为耗费时间而慌乱写错,所以后来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方法来写质子守恒,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以NaH2PO4溶液为例,根据水解电离知识,我们很快可以罗列出该溶液中的除H2O以外的所有微粒:Na+、H2PO4-、H+、OH-、H3PO4、HPO42-、PO43-

在所有的微粒中,去除盐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后为:H+、OH-、H3PO4、HPO42-、PO43-,然后初写等式C(H+)==C(OH-),之后把余下的微粒与原始微粒(这个例子中就是H2PO4-)作对比,比原始微粒少质子的放在C(OH-)的那一边,少几个系数则为几,比原始微粒多质子的放在C(H+)的那一边,多几个系数则为几,于是得到等式为:

C(H3PO4)+C(H+)==C(OH-)+C(HPO42-)+2C(PO43-)

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好理解好掌握,应用起来正确率也很高。

以上是针对单一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可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些特殊的混合溶液,比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它的质子守恒又怎么来写呢?还是可以用我的简便方法。

方法是:先初写等式2C(H+)==2C(OH-)【注意这时系数为2,你可以理解成两种水溶液相加】,对比后添加粒子,此种情况只会有两种粒子,弱酸分子和弱酸根(或者弱碱分子和弱碱阳离子),根据电荷一致去放离子,分子放在另一边。

则有:

C(CH3COOH)+2C(H+)==2C(OH-)+C(CH3COO-)

以上所讲方法是笔者的实践总结,主要是根据最常见的教学内容总结而来,可能对某些情况不能适用,若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感激之至。

猜你喜欢

弱碱弱酸水溶液
一元弱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计算
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特征对比
多元弱酸的准确滴定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聚焦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TEA水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三思而后行 强酸制弱酸规律的应用与思考
添加酸对HPP-SO2水溶液热解吸的影响
弱碱大米定义与认定标准的探讨
——以大安古河道试验区“古河妈妈”粳米为例
强酸和弱酸的对比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