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2018-11-08黄玉凤
黄玉凤
摘 要:一些老师总是埋怨学生学习差,殊不知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积极思维。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数学的灵魂就是要创新,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出不同的见解。让思维向着求异的方向迈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运用故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保持兴趣;求异拓展;提高兴趣
少儿电视剧《五彩戏娃》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聪明的金蛋、胖果,对人人敬而远之的河北梆子,学得投入、出色。可是一到英语课,就撒谎、逃课,令老师头痛不已。可是外国英语教师瑞尔,刚给这些孩子上课,便将他们带出了课堂。其他老师奇怪道:这还不乱套了吗?原来瑞尔老师首先要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你瞧,孩子们抱着球,传着球,嘴里不停地说着英语,别提有多高兴啦!连调皮鬼金蛋也喜欢上了英语。看到瑞尔老师幽默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触到:孩子们不爱学习,原因是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他们对学习才有动力。
一、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就要适时引导,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听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司马光砸缸,数学家高斯、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比一比,谁最喜欢开动脑筋、最专心思考,将来以后也能成为小小科学家?孩子们马上信心十足地坐端正,展示出: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成小小发明家。
二、创设有效情境,保持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而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持续时间很短。这就要求每天的课堂都要有吸引力。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看一些新鲜生动的事物。对纯粹的数学知识缺乏兴趣。为此,我总是把数学材料变得真实些。创造一些适合的教学情境,把他们的心理融入到所学内容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学习解决问题时,许多学生有困惑,提不起兴趣。如果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们就会马上猜测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如在一年级学习图画形的应用题时,图中有一共有15只小金鱼,7只打算要走了。小学生们展开想象:
1.有15只小金鱼在玩捉迷藏的游戏,7只说妈妈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吃饭去,请问还剩多少只小金鱼?
2.有15只小金鱼在游泳,其中7只说中午了,该回家休息了,请问还剩多少只小金鱼?
3.有15只小金鱼在寻找东西吃,7只已经吃饱了说我要回家了,请问还剩多少只小金鱼?
4.有15只小金鱼在唱歌,其中的7只说我该回家学习了,请问还剩多少只小金魚?
5.有15只小金鱼在跳舞,其中的7只说我要回家帮助妈妈干活去了,请问还剩多少只小金鱼?……
在这样鲜活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问题,学生变得爱思考了,学习兴趣高涨了。
三、求异拓展,提高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数学的灵魂就是要创新,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出不同的见解。让思维向着求异的方向迈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量一量,将三个角加起来,看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将此种方法命名为:量角求和法。再将三个角做上记号,撕下来拼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撕角拼角法。学生在起名、直观操作中,就掌握了不同的探究方法。对这一部分知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使用量角求和法和法、撕角拼角法,得出了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的结论。得出结论后,老师并不是草草收兵,而是再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能否转化成已经知道的知识来解决呢?学生们采用一分为二法,得出有两个三角形,两个180就是360.再利用这种分三角形的方法,将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分成许多的三角形,学生们发现了求多边形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了精彩的回答:有的发现,边数增加1,内角和会增加180度;有的发现,多边形都能分成三角形;有的发现,边数减去2的差乘180就是它的内角和……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是出于老师的口,而是在前边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们积极动脑得出的。
长期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到高年级学生们的思维越灵活、越开阔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绝大多数学生只学会了课本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很少有人再去开发想象别的方法。可是我班的一位同学,大胆地向老师讲述他的发现:可以用这两个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到的商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一结论引起班内许多学生的好奇,是否有这一规律呢?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例举了许多例子进行验证,经过反复地检验,原来这一规律可以称得上是真理。
总之,让我们不要总是埋怨学生:太笨。只有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乐学的心理,让他们最佳地吸收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让他们愿学、乐学、主动学,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