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空的主义

2018-11-08王琨

关键词:杂文主义鲁迅

王琨

钱理群先生说:“鲁迅的作品,特别是杂文,总是有两个层面:既有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又有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不仅思考着现实的针对性,而且将这种思考上升到哲学人类学层面,把现实人生的痛苦的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的体验。”这就是鲁迅作品之所以成為经典的原因,也是鲁迅先生本人的伟大之处。鲁迅的杂文不仅能传达给同学们它本身的所处的时代意义,还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它身上具有的永恒意义。因此直到今天,鲁迅的《拿来主义》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一开始就指出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是不可取的,但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送去主义”更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如送古董古画去欧洲展览,派梅兰芳去苏联访问,文化上若只送不拿,必然导致文化衰竭,创造力缺乏,国势日弱,被动挨打。

第一自然段中情景毕现的“捧”“挂”的动作,“进步”“丰富”“大度”等褒词贬用,着实奚落了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因为文章要说的是文化上的事,所以第一自然段说“别的且不说罢”,但其实又提了,表面看起来是缩小了论证的广度,事实上增加了论证的深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此时作者将批判的矛头暗指向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第三自然段中“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暗暗讽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糊涂当局,又把自诩为太阳、只“给予”不“取得”最后发了疯的尼采,与一味“送去”不“拿来”的中国进行类比,意在警醒国人:如果一味只“送”不“拿”,其结果也只能像尼采一样发疯癫狂,亡国灭种。如果我们不为本民族计,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几百年之后,子孙们“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强作欢颜,摇尾乞怜,可怜可悲!

表面上看“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虽然不同,但从思想实质来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大,不肯向外国学习的一种落后方式。

二、“抛来”“抛给”和“送来”

既然一味“送去”是有害的,我们不能光“送”不“拿”,我们也要从外国人手里拿些东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是鲁迅第一次提“拿来主义”。但他没有马上论述“拿来主义”,而是先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

“抛来”与“抛给”都有“抛”字,而“抛给”中的“给”字更强调了“抛”的目的性、强迫性及险恶用心。“抛给”我们的内容有:“英国的鸦片”不仅掠走了我们的黄金白银,而且还妄图使我们亡国灭种;“德国的废枪炮”既处理了废旧军火,捞取外快,又使中国陷入混战,列强坐收渔利;“法国的香粉”无益于中国的国计民生;“美国的色情电影”是毒害中国人民的精神鸦片;“日本印有‘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使中国人民放松警惕、争相采购,以此挤压中国民族产业。由此可见“送来主义”的结果是祸国殃民的。

正是这些列强“抛给”我们的,“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好像凡外国的东西皆可怕,皆可恶,皆应排斥。鲁迅指出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挑拣的。自此鲁迅迂回曲折地正式提出“自己来拿”的观点。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所谓“破”就是我们常说的驳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属于“破”的范畴——因为其他“种种主义”都是错误的,后立——所以只有“拿来主义”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怎样“拿来”

第七自然段独句成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说明“拿来主义”首先要“思考”;“放出眼光”强调拿来主义要有辨别力;“自己来拿”强调按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主动”地拿。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集中阐释了“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这三个分句的顺序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不可以随意调换。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鲁迅先没有抽象地谈大道理,而是使用了比喻论证。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这个比喻非常容易让人误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事实上“语言是存在的家”,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习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传统的影响在鲁迅身上像影子一样摆脱不掉。外来文化良莠并存,存在取舍问题;传统文化也存在取舍问题。作者通过概念相近、功能相似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接入了大宅子,这个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中为中国人所熟悉且易理解的事例作意象。其实第八段第一句是“譬如罢”,很明显是承接着第七段的内容,因此鲁迅先生本意就是指向批判地选择外来文化。

他把外国文化比作“大宅子”,把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比作对待大宅子及其里面东西的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不敢接触,实则是“闭关主义”,鲁迅先生称之为“孱头”即懦弱无能的人。第二种态度是“放一把火烧光”——全盘否定,鲁迅先生斥之为“昏蛋”是头脑糊涂、神志不清的人。第三种态度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全盘吸收,“更是废物”。

鲁迅在“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细致刻画中讽刺了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的丑态;“做了女婿换来的”,毫不留情地嘲笑了做了富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虽是闲笔,却亦是神笔,与开头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彼此辉映,为文章增添了又一层讽刺某些具体人物别样的色调。文章中所表现出的犀利的语言、讽刺的风格、在嬉笑怒骂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无不浸润了鲁迅先生的大愤怒、大悲悯。

在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后,鲁迅提出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占有和挑选”,即真正的“拿来主义”。他将“鱼翅”喻为有益的东西,是精华就要吃掉;认为“鸦片”这种利害兼备的东西要趋利避害,不可一概否定;“烟灯烟枪”既无益也无害的东西,可“送一点进博物馆”供后人观瞻,了解历史;“一群姨太太”比喻有害无益的东西,是糟粕,打发“走散为是”。鲁迅的这段比喻论证精彩生动,把一个抽象的大道理——“批判地学习外国文化”阐述得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四、“拿来”的意义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怎样的见识和品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需要我们不仅具备辨别力,拥有能筛选优秀文化的眼光,还要有摒弃糟粕的勇气和胆量,更要有抛弃个人小利、心怀国家民族前途的大胸怀。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和主张,不仅适宜于当时,也适宜于现在和未来;不但适用于文化,也适用于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坚守文化立场,坚决汲取有益于我们的文化营养:别人送来了韩剧,我们不陶醉于他缠绵的情节,而是吸收他们的商业机智;别人送来了日产汽车、美国手机,我们亦不恐慌、盲目抵制,而向先进国家学习营造科学健康的文化氛围,孕育优秀的商业文化。这也是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学法指导

有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作品在我国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鲁迅的文章,同学们是多有学习,但是对于杂文,确实是第一次。在如今淡化文體教学的情况下,同学们对于杂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鲁迅漫长的战斗生涯中,他选择过多种样式的武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等等,但杂文却是他使用最多、运用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同时杂文这种文学样式在鲁迅这里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有的人会把《拿来主义》当成一篇普通的议论文来学,用典型的分析议论文的方式来分析是不准确的。

《拿来主义》堪称是杂文中的精粹,在学习时,我们首先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从理解把握文章关键句子开始,进而列出文章的提纲,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的主旨。鲁迅的杂文有其一贯的逻辑力量,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写作方法,因果论证这一重难点,我们可以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从中理解鲁迅先生思维的核心力量与魅力,同时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鲁迅的杂文构思精巧而奇特,在运用逻辑推理的同时,还掺杂运用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反语、比喻、讽刺等等,把内在逻辑的说服力和多种艺术手法的感染力糅合在一起。因此《拿来主义》与一般议论文的带情感的说理不一样,它并不以情动人地说理,亦非将情感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将理与情连接起来,说理形象。

学习《拿来主义》,我们不仅要读懂先生的文章,了解杂文的美学特点,还要接受他的文化主张,拥有这样的文化立场。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同学们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杂文主义鲁迅
画与理
新经典主义
孔乙己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阿迅一族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