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不深,是因为想得不深
2018-11-08顾向阳
顾向阳
在目前的考场作文中,议论文大行其道,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似乎已经渐行渐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同学们整天忙于学习,没有时间观察生活,自然难以找到鲜活的素材;二是在从高一到高三的写作经历中,记叙文分数忽高忽低,实在不如议论文来得保险;三是议论文的写作有模式,有套路,自己“背”了好多素材,不用在议论文太可惜。笔者曾和多名同学作深度交流,他们对记叙文的困惑主要在于没有生活,而不易写出深度也是原因之一。
本文以一次期中考试作文为例,谈一谈记叙文写作的深度构思。
本次作文题是这样的:
南朝刘勰曾说:“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qiàn),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清代李渔说:“绿者叶之本色。”本色,原指本来的颜色,也可以指事物本来的面目,或是質朴自然、不加矫饰。请以“本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一、对“本色”概念的初步界定
1.本义:《辞海》定义是“本来面貌”,原意为事物的本来颜色、本来面目和原有特性。
2.引申义:从本义演化出来,引申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意;又指艺术的基本素质,是不同体裁、风格之间相区别的艺术特征。菜肴可以返璞归真,所以有本色菜肴;演出可以杜绝虚伪,所以有本色表演;同样的道理,本色教育、本色人生、本色音乐、本色友情、本色美味、本色精神等,皆可入文。
二、对“本色”含义的深入分析
1.深入分析易混概念,而不流于普通
本色不仅是本来面目,不仅是本质,也可以是原点,还可以是事件的本源。
本色不是灵光闪现,不是偶尔为之,本色不是千变万化,而是一以贯之;本色是守正大道,是深层含义,是内在精神;本色一般不会轻易发现,需要长期观察、仔细辨别,即使是顿悟,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斟酌。
薛菲同学的作文以寻找中国色切人,写出了自己寻找中国色的过程,最后引出了中国文化的本色这个立意,是很好的创意。
2.合理引出相反概念,而不陷入偏题
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引出“本色”的相反概念,这是很好的做法,但是有的同学没有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甚至改变重心,那就成了偏题作文。
因为“本色”含义是多元的,因此,与“本色”相对或者相反的概念也有很多,需要合理辨析。
比如“装饰”就是一个与“本色”相反的概念。装饰是适当包装,而不是过分包装,不能喧宾夺主,遮盖本来面目。
从“去除装饰、还原本色”的角度立意,叙写事件或者刻画人物,得出“要想本色,需要去除装饰”的感悟,就是记叙文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从“合理装饰,保持本色”的角度立意,续写事件或者刻画人物,得出“要想保持本色,需要合理装饰”或者“本色不因合理的装饰而变化”的人生感悟,也是可以的。
因此,写“装饰”不应是本文的重点,重要的是落脚点应该在用“装饰”来为“本色”服务这个点上。也就是说,虽然我写了“装饰”,但是我是谈“如何保持本色”“如何还原本色”之类的话题,这样不仅不是偏题,而且还很有深度。
三、对“本色”内涵的合理挖掘
作文要多问自己一些问题。
写得不好,首先是因为想得不好;写得不顺,首先是因为想得不顺;写得不深,首先是因为想得不深;写得浅薄,首先是因为想得浅薄。比如,这一次作文,我们在审题就要追问自己一些问题:
“本色”的主语是谁?这就可以搞清写作的方向,写的是谁的本色。“本色”是怎么来的?这就可以搞清写作的事件过程。记叙的主线是什么,笔下的主人公有何“本色”?这就可以突出写作的重心、人物的特质。所写的“本色”有无意义?这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深度,作文是不是无病呻吟。
1.人生的“本色”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本色,看似纤弱柔顺,实则刚强自立,刚强自立就是主人公的本色;看似粗放不拘小节,实则非常细心讲究,以细心讲究就是主人公的本色。能记叙事件,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人物的特质,就是好作文。
2.精神的“本色”是什么?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谦逊谨慎、虚怀若谷的本色精神会助我们走向成功。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贵在保持本真。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失去真诚的本色而难以让人信任。
3.情感的“本色”是什么?
友情的本色是和顺的好好先生,还是无所不帮的强力助手,或者是理性提醒、合理帮扶的诤友?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继续思考,亲情的本色是什么,爱情的本色是什么。
四、佳作show
本色
贾力铭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13)班
骄阳似火,刺得人睁不开眼。
闲在家中无聊,出去玩玩才好。我心里思索着:“噢,在BRT上坐一圈,换乘不要钱,还有空调,两三块便能绕盐城市区转一转,半天很好消磨的。”这样想着,我便戴上帽子,拿上瓶矿泉水就出门了。
走上街才猛地想起,公交车司机一那可不是个好角色,记忆中操一口盐城话,吐吐痰,抽抽烟,骂骂人,很让人讨厌。
上了车,我惊奇地发现这位司机是个年轻人,似乎不抽烟,普通话也很好,待人彬彬有礼,这和我印象中有些不一样。
驶到终点站,我走下车,车外热浪滚滚,我急忙掉过头,走向返程的站台。
走到斑马线上,一辆BRT由远而近,我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可那车也停住了。司机向我挥了挥手,微笑着示意让我先走。我感激之余也疑惑不解,难道,以前看到的都是假象,彬彬有礼才是公交司机的本色?
走上站台,看到远处“浓烟滚滚”。果然,正是两名穿着白衬衫戴着黄袖章的司机。“哼哼,”我冷笑道,“这终究才是你们的本色!”说着就要登车。
这时,那位司机忽然叫住我说:“车还没发动多久,车上热,再等一会儿上车!”满口的地方腔,我却心头一热,道了声:“谢谢!”
又上路了,终点站比较偏僻,况且天气又热,沿线各站几乎没什么人。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站台有前后两个停车区,但这车停得忽前忽后,有时即使前面没有车,也在后面早早停了下来。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坐到司机后面,趁着红绿灯的工夫,向他询问原因。
他转过头来,笑了笑说:“你观察得真仔细哟!这都是为了方便乘客啊!站上没人,我就停得靠出站口,这样方便人们下车。站上有人,往往会站在最前面,我就停到那里,方便人们上车。十字路口时,我会注意有没有人正要上车,可能停久一些,等他们上了车再走。这不,你看那两个人。”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妈妈和小孩,似乎正边等红绿灯边在包里寻找着什么,小孩正手指着BRT对妈妈嚷着什么。“这就得等久一些,大热天的,等下一班很不舒服的。”还是那一口方言腔,只是厌恶顿无,只有夏日的清凉。
公交司机,善才是你们的本色,你们真的很本色!
【老师说】有了生活,记叙文才会有源头活水;有了波澜,记叙文才会有引人注意的。贾力铭同学写身边人身边事,语言朴素而细节传神,叙事跌宕起伏,人物特质鲜明,是一篇具有示范价值的考场作文。
本色
薛菲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13)班
从小学习国画的我,对中国古代的传统颜色有着一种特殊的执着。
藤黄调上一味花青,在素白的宣纸上渲染一笔新绿;笔尖微蹙,从白瓷盘中沾取一抹胭脂朱砂……仿佛穿越了千秋万载,回到了那个令人神往的古代中国。
也许是缘分使然,偶得一册叫做《中国美色》的主题明信片,我立刻爱不释手。里面夹着一张色卡,介绍了98种属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颜色。
有一种颜色叫作“百草霜”。乍一听,始终觉得应是一种白色,一种深秋时节覆着枯草的雪白。,谁知却是一种暗暗的深灰。原来,这是锅底的颜色。中国古人用磨锅底磨下的灰熬成中药,因为像霜一样松软地覆在锅底,所以取名叫“百草霜”。
我恍然大悟,立馬放下色卡,兴冲冲地跑进厨房仔细研究起我家的锅来。我举起略显沉重的锅,斜斜地对着厨房里昏黄的灯,原本毫无生气的器物忽然鲜活了起来。虽然肯定不是一种材质,但这么说来,还真有几分相像呢。我眯起眼睛,眼前只留下一小片深灰,心里有一块什么地方被触动了。原来,这是她本来的颜色。
妈妈一脸狐疑地看着我:“你干吗呢,不会是学习学傻了吧?”我放下锅,跑回房间,头也不回:“妈,我在寻找中国传统的本色!”
第二个抓住我目光的名字是“竹月”。我十分奇怪,“竹”和“月”两个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意象怎么会与颜色联系在一起?原来,这种颜色指的是一种竹林中月色清冷的意境。我不禁惊叹于中国千年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忽然想起我家后院有一小片算不上竹林的竹子。正值深秋的夜晚,我毫不犹豫地冲下了楼。
来到“竹林”,我停下脚步。冷风啸啸,穿林打叶,无边暮色吞噬了竹叶的苍翠。我抬起头仰望着几乎没有一颗星星的苍穹,月色当空,孤零零地浸染着竹林。不如平日里的明亮,却添了一层灰色和淡淡的近乎朦胧的青色,只一眼便让人心头有了一丝凉意。突然明了古人为何如此喜欢对月抒怀,因为那清凉的竹月是如此扣人心弦,似乎同是天涯游子,孤独沉默,日复一日地走过被命运安排好的人生轨迹。我静静驻足,听竹叶沙沙作响,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所幸,今日的我与千年前的诗人雅客们邂逅,是同一抹月色。
冷峻的黛色、深松绿,明艳的曙色、石榴红,还有雪青、藕荷、木槿紫……这些我从未见过甚至听过的色彩纷纷涌入我眼前,有许多早已遗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法寻找。她们渐渐沉淀,在岁月的洗濯下显得神圣而有味道。每一个颜色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历史。而我相信,我所寻找的,并不仅仅只代表几抹色彩,她们更是中华文化的遗物,是中华文化所丢失的那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千年生生不息的缩影。
她们,是文化的本色。
【老师说】本文从中国画的传统颜色切入,以寻找文化的本色为文章主线,构思高妙,在层层推进的叙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主题。文章既有鲜活的记叙,也有具体可感的细节,在立意方面又胜人一筹,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考场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