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和文献引用关系的旅游地理研究热点分析
2018-11-08韩宸辰王蕴瑞
韩宸辰,王蕴瑞
亳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亳州,236800
1 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又与经济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紧密联系。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地理学家开始涉足旅游研究。麦克默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公认为是旅游地理学的开山之作[1]。二战后的旅游地理学研究由美国开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对区域及目的地和旅游线路的经济影响[2]7。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者对旅游与游憩地理学进行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评述[2]8。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旅游与游憩方面的地理学研究更加深入。纵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然很难说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地理学和旅游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子科学[2]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地理学研究开始从单一、狭窄向多样化发展,呈现出开枝散叶的态势[2]9。进入21世纪后,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动下,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程。相关的文献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文献量的增大使得快速寻找到某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及其发展脉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两个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对旅游地理相关文献的分析来试图描述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3]。
2 数据与方法
本文所分析的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三大数据库)。为了尽可能地表现数据的全面性,数据搜索的关键词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地理学学科方向分类与关键词》,选取“旅游地理学”这一研究方向关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分别是“tourist flow”“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planning”“sustainable tourism”“tourist destination”“ecotourism”“tourism geography”“tourism impact”。同时,在保继刚主编《旅游地理学》附录1所推荐的英文文献和著作中检验这些词汇的中英文翻译习惯,在确认这些词汇翻译的正确性后,利用这些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是All Years。数据库的更新时间是2014-05-09,检索时间是2014-05-15。检索结果显示,直接文献数量为9 626篇,时间跨度为1975—2014年,共引用参考文献266 434篇[4]。文献的时间跨度从侧面说明了文章所建数据库的全面性。
9 626篇直接文献来源于1 673种刊物,92.2%的文献是用英语写作的,其中包含16 757位作者。追踪文献作者的国籍,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中国排在第六位[5]。
以上述数据库(后文将称本地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Histcite相结合,分析旅游地理学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热点。Citespace在可视化算法和结果展示方面具有优势[6],而Histcite在本地数据库文献的相互引用关系上展示更为清晰[7],并且两个软件的分析结果还可以相互佐证。因此,本文采用两个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的文献阅读方法基础上更准确、更有效地阅读文献。
3 基于引文历史年轮和编年图的重要文献分析
3.1 基于引文历史年轮的重要文献分析3.1.1 重要文献的数量逐年增多
根据Citespace中热点文献聚类及文献发表时间可以分析相关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8]。如图1所示,纵轴是由软件根据文献自动聚类得到的结果(共有20类),横轴代表年份(1905—2010年)。图1显示,热点文献出现在20世纪初,40年代数量开始增多,60年代到70年代数量进一步增多,研究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到80年代热点文献数量达到顶峰,同时出现了一批重要文献和观点,其中以1980年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为重要。进入90年代后,热点文献研究领域变得稍窄,但是重要文献增多。2000年后,重要热点文献的数量进一步增多,研究领域也进一步集中,但热点文献的年轮不是太大,这是由文献被引用的时间效应所决定的。
图1中年轮环代表该文章的引文历史,厚度代表被引用的数量比例,年轮环的中心在横坐标的位置代表该文献发表的时间,年轮环之间的弧线表示同时引用了这两篇文章的文献。
图1 基于参考文献的热点文献引文年轮环
3.1.2 热点文献的内容分析
根据图1显示,明显的引文年轮环出现在70年代后,表明文献在70年代前被引用的次数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旅游在发展初期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而非地理学现象[9]。进入70年代后,旅游影响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逐渐形成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三大影响研究领域[10]。Cohen把旅游研究看作一种社会现象,用社会学的方法对国际旅游进行研究[11]。Pizam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角度阐述了旅游使他们的社会生活成本增加[12]。Kadt则发出了《旅游——是发展的通行证吗?(Tourism—Passport to Development?)》的疑问[13]。
直到1980年,巴特勒在《加拿大地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成为了图谱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文献[14]。这篇文章在知识图谱中被引用了349次,表现为最大的引文年轮半径。同时,旅游地理研究的方法受到了重视。表明该时期的旅游地理研究活动开始由现象研究转为本质研究。Fornell和Anderson主张在实践中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进行检验[15,16]。另外,一些有影响力的专著也在此时出现,如Mathieson的《旅游:经济,自然和社会影响》一书,认为旅游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最终会超过对经济的影响[17]。Liu等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对经济、自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18]。Cohen讨论了旅游中的原真性和商业化的问题等[19]。
进入90年代后,比较重要的一个年轮环是Urry《游客凝视》一书,从游客视角描述人们短期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地的方式和原因[20]。其次是学者对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关注,Scheyvens探讨了生态旅游和本地社区间的关系[21]。Butler分析了可持续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间的差别[22]。Honey用6个国家作为案例地来阐述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存问题[23]。而 Mitchell等开始探讨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的问题[24]。同时,旅游规划的研究[25]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模型的构建[26]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综合来看,90年代的文献引用率更加均衡,旅游地理学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框架。
进入到21世纪,引用率较高的文献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旅游与社区之间的关系[27,28];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动机、满意度间的关系[29,30]。另外,Urry分析了在新的通信技术时代旅游的产生动机[31]。
表1 参考文献的数据库中Recs(引用该文献的记录数)前10名的文献
3.2 1975—2014年直接文献相互引用关系分析
对旅游地理学本地数据库中的直接文献进行研究,选取本地数据库中引用次数(LCS)在前50名的文章,将本地引用次数作为指标(因其能够反映文献在该领域受关注的程度),绘制出引文编年图(图2),并罗列出本地数据库中被引次数排在前10位的文献(表2)。由图2可知,引文编年图中共有50个节点和79条连线,连线越多意味着该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范围越广,同时也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非主流文献则少有连线,相对孤立存在。
图2中一个方框代表一篇文献,方框大小与本地数据库中文献被引次数成正比,方框中的数字表示文献在数据库中的编号,文献间的连线体现相互引用关系。
图2 本地引用次数前100篇文献及其引用关系的引文编年图
3.2.1 主流文献引用分析
主流文献多集中在旅游影响、生态旅游和目的地形象构建等方面。从图2中可以看到,主流文献大致分为3组,中间一组文献最多,连线也最多,主要内容是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及社区参与。左侧一组主要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右侧一组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旅游者动机和行为。从本地数据库引用数(LCS)排前10位的文献也能够看出这些研究热点。
表2 1975—2014年本地引用次数排前10位的文献
首先,在旅游影响方面,1986年的这篇文献可以说是一篇统领全局的文献。以夏威夷为案例地探讨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带来的经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居民认为旅游给经济和社会文化都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但却给环境带来危害,而有趣的是他们并不愿意牺牲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换取环境保护。1992年,AP通过构建社会交换模型确定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积极或消极感知,从而完善了这个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32]。
其次,在生态旅游方面,影响力比较大的是Goodwin的《生态旅游的追求》一文。Goodwin对生态旅游一直存有争论的定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强调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生态,而不是旅游,呼吁人们需要“把生态旅游返回生态”[33]。还有两篇热点文献对可持续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作了探讨[34,35]。
再次,目的地形象研究方面,被引用较多的热点文献是Baloglu S在1999年的一篇文章。他构建了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路径分析对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发现目的地形象是由旅游者特征和多重刺激因素共同构成。另外,Chen和Bigne分别研究了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与目的地形象和影响旅游者行为间的关系。
3.2.2 主流文献引用分析
从编年图中可以看出非主流的文献不多,时间上也主要分布在2000年之后。最早的一篇非主流文献是1991年Britton关于旅游地理缺乏理论基础的一篇文章,他认为,研究者没有抓住旅游是一种重要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的事实,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引入旅游研究[36,37]。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Yoon 2005年的一篇文章,他实证分析了目的地忠诚度与旅游动机、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余的文献包括对旅游需求和预测模型的综述、旅游对经济影响的评估。而旅游目的地营销等与主流文献有一定的联系,出现在编年图中,成为非主流文献。
4 热点关键词和热点期刊分析
4.1 热点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在文章中的字数不多,篇幅较小,但却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因此分析文章的关键词,确定频次高的关键词,通常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图3是旅游地理研究领域中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关键词。图中年轮的大小表示包含该词汇的文献被引次数的多少;某个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连线越多,越被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们共同关注,则越具有学科交叉性。
图3 旅游地理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图中共有236个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旅游(tourism,2 059次)。除去这个词以外,如对出现次数在100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则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类。这类词汇包括:ecotourism、impact(s)、conservation、sustainable tourism、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odiversity、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
这些词汇体现出在旅游活动的进展和旅游地理的研究中,生态环境受到高度关注,体现了旅游地理作为旅游与地理交叉学科的明显特征。一方面,旅游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研究者都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平衡性,追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类。这类词汇包括:attitudes、perception、satisfaction、recreation、performance、experience、quality、behavior。
这些词汇代表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人文主义色彩。旅游地理学研究最初是自然科学比重更高,随着时代的变迁,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旅游给利益相关者——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游客、居民如何看待旅游。旅游地理学正是应该研究和解决人、地、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和问题。此外,旅游者行为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3)旅游目的地类。这类词汇包括:protected areas、community、China、destination、Australia、destination image、national-park。
这些词汇反映了研究者选择的研究案例地,当然也是游客所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从社区(community)这个词来看,游客的旅行方式由之前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转变为注重休闲娱乐的体验旅游。人们不再选择人满为患的景区,而是探寻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而中国和澳大利亚则因为他们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成为游客青睐的目的地,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门案例地。
(4)旅游理论和产业政策类。这类词汇包括:management、model、demand、policy、industry、tourism development。
这类词汇与其他类型相比,数量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地理本身的理论基础很少,大多是采用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因此,management出现频次高达803次。值得注意的是model(520次)的高频次,说明旅游地理研究中的模型构建比较多,即实证分析很多。旅游产业和旅游政策等相关的词汇出现频次较少,反映出旅游地理研究者并不热衷于研究政策对产业的宏观作用,而更倾向于研究旅游行为、影响、规划、目的地形象构建这些具体问题上。
4.2 文献来源的热点期刊分析
本文选取全部文献的来源期刊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不同期刊的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来表示期刊之间的联系,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共有397种期刊、1 093条连线。从时间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的热点期刊引用关系比较多,年轮环较大,是因为那一时间段有引用频次比较高的文献,其他年份比较均衡[7]。以引用频次为标准,总结出热度排在前10位的期刊分别是: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Science、Biological 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Ecolog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Travel&Tourism Market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图4 文献来源的热点期刊时区图谱
5 旅游地理主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
图5 旅游地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图谱
通过CiteSpace生成对旅游地理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见图5)。图5中,字体大小表示各个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年轮大小表示各机构文献被引频次,连线表示机构间的合作。检测到167所研究机构,51条连线。通过图谱可以看到,发文量最多的是香港理工大学,并且被引用的频次也是最多。中国内地比较活跃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欧美国家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有:英国的伯恩茅斯大学、萨利大学,西班牙的阿利坎特大学,美国的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等。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学术机构有关旅游地理的研究非常深入,其中又以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为代表。除此之外,澳洲像詹姆斯库克大学及莫纳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发文量也很多。
分析这一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学者,以本地数据库中的发文量来衡量。以本地数据库中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istcite软件的作者统计功能,得出本地数据库中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学者,结果如表3。
表3 本地数据库旅游地理学者发文量
6 结论
(1)经历过萌芽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旅游地理学开始蓬勃发展。研究的内容更趋近于本质,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当前,旅游地理学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开始向成熟阶段迈进。但是,由于旅游地理本身的基础理论较少,同时旅游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距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正是研究者们努力之所在。
(2)从旅游地理研究的世界格局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香港理工大学。但是从图5中也可以看到,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比较少,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较有影响力的期刊,如: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也大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3)从研究热点来看,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影响、旅游感知、旅游行为、生态旅游、旅游目的地等方面。一方面,研究者更加重视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者更加重视旅游与利益相关者——人之间的关系研究。
综上所述,CiteSpace展现了强大的引文分析和可视化功能,Histsite文献相互引用关系的分析也更容易定位到热点文献,两款软件也确实能够相互印证。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本文数据基于庞大的数据库(包含间接文献),但是仍可能遗漏很多重要的文献。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对数据库中的热点文献进行逐一分析。这两款软件在于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文献的有效性,但其不足之处也决定了传统的文献搜集和阅读方法不能完全丢弃,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和演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