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看病
2018-11-08程雷雷
○程雷雷
医生的朋友特别多,所以,医生的微信也特别忙,大多是各种医学咨询。经我归纳总结,可归为五大类。
没事找茬型
这一条微信来自我中学同学。他是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活儿轻松赚钱多,他女儿跟我家女儿一般大,属猴。
他问:我家悦悦昨天不肯吃晚饭,说胸闷胸痛;今天晚上又不肯吃饭,还说胸闷胸痛,你说会不会心脏有问题?
我看了一眼手机屏幕,哼了一声。小孩儿不肯吃饭,多数是零食吃多了。12岁的小崽崽,下次我倒是要当面问问她,究竟啥叫胸闷胸痛。
无病呻吟型
这一位,是一位交往不是很深的导游。年轻男性,35岁,经常在朋友圈里发布世界各地美景、美食、美女。
这位导游求助说,他今天晚上胸痛了,真的,在胸口靠左边,大概有好几分钟。
我立马发问,你每年体检吗?你体检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吗?你抽烟吗?他一概否认。
我就简短解释了一下,胸痛对心脏科而言,首当其冲的要怀疑心肌缺血。你体型匀称不肥胖,三高统统没有,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缺乏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许是太劳累了,休养一下应该能够改善。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也可以来医院就诊。
隔了三分钟,他又发来一条消息,说,程医生,其实我就是想问你,怎样才能保养我的心脏。
我又哼了一声,回复了我的十六字真言:生活规律,不烟不酒,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无可奈何型
这一类,顾名思义,就是这些亲戚、同学和朋友找上门来,我囿于情义和情面,而且有求必应。但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我伤透了脑筋操碎了心。
譬如這一条信息,来自我结识多时的一位阿姐。她做事认真、为人热情、义薄云天、令人敬重。她发来这样一条信息:蕾蕾,下图是我远在沈阳的婆婆的左脚的照片,麻烦你看看,老人家已经九十高龄了,最近两个月一直脚肿,应该是心脏不好引起的吧?但她自己没什么不舒服,老人家坚决不肯去医院看病,麻烦你看看这个图片,能用什么药?我让老家的亲戚去配,非常感谢。
我瞅着手机屏幕上老人浮肿的左脚,自己的脑袋也开始肿胀起来。
实实在在型
谢阿姨是一位退休老师,有多年高血压。但就在去年春节,吃了十多年的硝苯地平片再也无法控制她的血压,她来我院就诊,我让她在硝苯地平片的基础上,又加用了美托洛尔和缬沙坦。
人体的血压不但随着昼夜变化起伏搏动,对季节温度的改变也十分敏感。寒冷时分血压升高往往需要加药,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温度攀升,降压药则需酌情减少调整。
谢阿姨咨询我的时候,上海温度骤升,大街小巷的女孩子齐刷刷换上短裙。谢阿姨当然要把她的血压记录情况拍个照片发给我,然后请教如何减药。
平心而论,这种是最靠谱的微信求医,我告诉她先把缬沙坦从每天一片改为每天半片,再继续观察。
看病不能嫌麻烦
归根结底,由于微信不但能够发送文字信息,还能传输图片和视频,很多人都以为通过这种手段,就能达到足不出户、远程就诊的目的。
但是,真实生活总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看病,不仅仅是看心血管疾病,不是凭借你的一句两句描述、几张图片就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在行医过程中一直强调循证医学,就是在结合病人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必须要有相应的客观病情证据予以支持,然后针对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才能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谓对症下药,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亲朋好友们往往以为大医院的医学博士们无所不能,就跟古代御医给皇后娘娘看病悬丝诊脉那样,随便弄弄就能妙手回春。可是,请恕臣妾真的不能啊。
看病看病,最好还是得让医生看到你,眼观、耳听、话语交流一样都不能少。
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尽可能找一家正规医院,一点折扣都打不得。而不是四处打听,道听途说,或者轻信任何网上、熟人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