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血清AFABP的变化及意义

2018-11-08王武祥贾永平郭贝贝石珂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亚组冠脉硬化

王武祥,贾永平,郭贝贝,石珂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也被称为FABP4或aP2,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合成[1],它可以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其血清水平在肥胖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升高[2]。在巨噬细胞中,AFABP是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3]。已经证实AFABP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大量研究表明AFABP是心血管疾病的炎症性危险因素,PCI术已经成为开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狭窄或闭塞血管的主要手段,目前对于AFAB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冠心病患者表达及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上,关于介入治疗对血清AFABP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着重探索PCI术后AFABP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7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证实为冠心病的病例6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41~76(平均54.82±8.4)岁,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由两名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同时由一位专业技师给予指导。所有入选患者在冠脉造影或PCI术前均给予双抗治疗,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差异。收集患者血常规、甲功、凝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

1.2 排除标准冠脉病变严重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等。

1.3 实验分组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将纳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1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22例;同时根据Gensini积分将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轻度冠脉硬化亚组(Gensini积分<26.1)28例、中度冠脉硬化亚组(26.1≤Gensini积分<51.4)22例、重度冠脉硬化亚组(Gensini积分≥51.4)16例(以下简称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20例冠脉造影证实无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4 实验方法受试者分别于入院次日(或术前)及术后次日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于抗凝管中,离心(4000 r/min,5 min)后吸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冷冻备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血清AFABP、IL-6水平(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AFABP与IL-6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亚组患者PCI术后血清AFABP、IL-6浓度变化术前各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各临床亚组患者血清AFABP与IL-6浓度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AFABP、IL-6较SAP组及UAP组明显升高(P<0.05),而SAP与UAP临床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介入治疗前后: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AFABP、IL-6浓度水平均下降,以AMI组下降最明显(表1)。

2.2 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亚组患者术后血清AFABP、IL-6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介入治疗前,冠脉硬化组患者血清AFAB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不同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AFABP、IL-6逐渐升高。PCI术后,轻、中、重各组患者血清AFABP、IL-6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患者指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尤以重度冠脉硬化组为著,但中度与重度冠脉狭窄程度亚组间PCI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表2)。

2.3 AFABP与IL-6相关性分析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前IL-6水平与AFABP浓度呈正相关(r=0.586,P<0.001)。PCI术后患者血清AFABP浓度与IL-6浓度也呈正相关(r=0.229,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初始反应包括泡沫细胞的形成及炎症因子的参与。AFABP主要表达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主要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和影响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Makowski[4]等研究发现AFABP在巨噬细胞中有显著表达,AFABP缺乏可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大量实验已经表明IL-6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炎症介质[5],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联[6]。本实验证实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血清AFABP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也进一步证明AFABP参与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中,由此得出,血清AFABP联合IL-6能更好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的炎症水平。

表1 各临床亚组PCI前后血清AFABP、IL-6浓度变化

表2 冠脉硬化程度亚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AFABP、IL-6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AFAB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冠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AFABP、IL-6逐渐升高,这与王庆丽等[7]研究结果相似。此外,罗海珍[8]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血清AFABP水平呈正相关。同时,与冠心病患者相比,正常对照组造影前后血清AFABP、IL-6均呈较低水平,提示AFABP和IL-6可用于胸痛病人排除心源性病因,尤其适用于对于平板运动试验有风险的患者。

本研究着重比较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FABP与IL-6水平变化,得出以下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类型冠心病及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两种炎症标志物PCI术后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前术后两种因子均保持较好相关性。这可能与PCI术开通罪犯血管后,影响了冠脉炎症的级联反应,导致炎症因子的表达下降。Chow[9]前瞻性地研究了血清AFABP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率的关系,对其随访12年后发现,AFAB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关。Von Eynatten[10]对106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发现随着血清AFABP水平升高,罹患继发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增加。本研究证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AFABP明显下降,可用于术后长期随访,评估PCI术后原有病变加重及冠脉再狭窄的发生。

AFABP与IL-6联合评估冠心病患者炎症水平,冠脉狭窄程度及PCI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有较明确的作用。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相对较少,尚未考虑病人植入支架的数量、大小、长度、压力等因素,仍需要大样本、长时间随访明确其价值。

猜你喜欢

亚组冠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