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8-11-07李国林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应用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数学知识抽象,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便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此,有必要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学生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165-02
所谓的数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思维品质的体现,也是学生数学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中职学生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最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表现出厌学情绪[1]。一旦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式教学,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如果中职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进而不利于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重获学习信息与激发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课堂情境生动有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这一知识点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再比如教学抛物线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篮球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指出投篮的弧线便是抛物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均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自然而然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够使用的工具只有粉笔与刻度尺,简单在黑板上完成作图或者是演示计算,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然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便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练习,有助于加深记忆[2]。
例如教师在教学角概念推广这一知识点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并将自己的理解讲述给学生听,然而此种教学方式完全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难以亲身体验,造成学生无法直接理解,自然无法提升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便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画角,以此初步形成角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难化易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较难的问题。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数学课堂,学生便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数学知识,并且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发表自身的理解,這样不仅仅有助于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
例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时,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均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光是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便可以将图形例题与平面图在多媒体中进行演示与对比,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发现当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对几何产生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一来,自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已在社会各行业得以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中职数学课堂营造了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有效丰富了教学手段,在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此,教师有必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革新,李惠芝.中职学生数学素养测评及教改建议——基于PISA理念[J].职教通讯,2017(30):46-50.
[2]张海林.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79-80.
[3]黄国栋,陈文娴.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199-200.
作者简介:
李国林(1986-),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数学学士,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