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就业工作视角谈大学生母校情结的培养

2018-11-07罗应棉袁春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培养

罗应棉 袁春香

【摘要】母校情结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使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就业工作开展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将母校情结融入就业工作全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母校情结。

【关键词】母校情结 就业工作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25-0004-02

一、大学生母校情结出现淡化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母校情结有所淡化,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可思对毕业生调查形成的《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报告》显示,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母校情结出现淡化,其母校情结淡化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我们主要探讨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层面。

高等学校的扩招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与学生资源的矛盾突出,学校的教师资源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对学校的学生居住条件、学习环境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另外,高校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时间也在减少,很多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很多辅导员、班主任责任心下降,只是在班级开会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培养,淡化了母校情结。

2.学生个人。

现在社会网络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发达,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的产生,使得很多学生沉迷手机、电脑,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被网络霸占,甚至有些大学生上课都是手机不离手,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动性越来越弱,很多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玩我手机”,同学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在减少,同窗情也在淡化。

二、大学生母校情结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母校情结,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1.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依靠它为社会输出的杰出人才来创造的,他们的母校情结使得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良好评价,积极向社会各界推荐学校,从而帮助学校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高校输出的优秀人才越多,那么它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就越大,声誉就越高。

2.有利于搭建学校与社会的良好沟通桥梁。

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分布在社会各界,他们在社会上展现的能力和对母校良好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有利地影响到了学校未来的招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社会通过他们对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认识,而母校通过他们为学校提供人才招聘需求信息、科技合作资源等途径,既帮助母校拓展了用人单位需求市场,又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3.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母校情结使得大学生毕业后还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我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一方面,他们通过来校为学弟学妹们开展经验交流会、就业创业讲座等,为学校现在的学子们树立榜样,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通过捐赠教学楼等形式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设置奖学金等,鼓励学弟学妹好好学习,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的母校情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荣誉感。

大学生对学校真挚的母校情结会使得他们对学校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以校为荣,并愿意时刻维护学校的形象,为学校的荣誉而战,由此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并形成荣誉感。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母校情结帮助学生建立了学校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之后,这将会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从而提升了学生自信心,并且学生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好坏与自己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一种为校而战的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大多学生由高中独立学习的状态进入到大学后,在团队合作方面会表现出各种不足,而母校情结帮助学生建立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并不断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对培养大学生母校情结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学校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了学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而母校情结的培养是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恰恰是融入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就融入在学校的就业工作中,因此就业工作开展中不可忽视大学生母校情结的培养。

另一方面,母校情结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情感的培养过程漫长,但失去却在一瞬间。笔者从事就业工作期间就碰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打电话到母校咨询报到证改派事宜,接电话的就业工作人员态度不耐烦,语气冷淡,当时那个毕业生就说“以后都不会再给学校打电话了,太失望了”。前期培养了三年的母校情感在这一瞬间荡然无存,因此,在学生毕业之际,离校之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加强对于毕业生母校情结的维护。

四、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母校情结

(一)强化就业工作服务意识,提升就业工作育人水平

学校应强化就业工作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思想观念,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荐的同时,还应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尤其需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就业服务意识,他们是与学生最直接接触的人,也是掌握第一手学生信息的人,当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就业疑惑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求助班主任、辅导员,因此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服务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毕业生前来咨询就业有关政策、疑惑时,不给冷脸,热情周到,给予毕业生耐心细致的解答;当毕业生遇到就业有关困难时,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让毕业生在离校之际、离校之后仍能继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人情、人文关怀,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

(二)加强就业过程人性化服务,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在这个移动终端发达的时代,学生手机不离手,网络不下线,学校就业部门必须走出传统工作模式,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新特点、新规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和作用,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平台拓展到新媒体上,通过开通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将有关就业工作、人才需求、招聘会开展等信息发布在此类平台;并安排专人管理平台,设置咨询答疑服务,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就业服务,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实实在在而非形式化的就业服务。

第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包括“就业推荐材料创意大赛”、“就业座系列谈会”、“企业面对面”、“招聘模拟舞台剧大赛”等,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在活动中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提升自身就业技能的同时,拉近学生于学校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人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培养绵延不断的母校情结

毕业生在毕业后,他们与学校的联系就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再也不联系,那么学校对开展毕业生毕业后就业跟踪服务、就业质量调查就十分困难,导致问卷调查量少质低。因此学校必须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

第一,保留联系方式。在毕业生离校前,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联系方式数据库,包括手机、QQ、微信等多种联系途径,并及时更新数据库,避免毕业生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导致联系中断。

第二,保证联系频率。在毕业生毕业后三年时间内,学校安排班主任、辅导员等专门人员与毕业生主动联系,确保每半年与毕业生至少联系一次,询问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有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

第三,开展“面对面”交流。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校友返校日”等形式,或者每年寒暑假安排有关人员对于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单位进行走访,与毕业生召开 “面对面”座谈交流会,真实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变化,一方面开拓了学校的就业市场,同时又让毕业生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情关怀。

学校开展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既提升了学校就业工作服务水平,促使学校就业工作发展,又在一定程度是加深了毕业生与学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绵延不断的母校情结。

参考文献:

[1]贾华格.大学生母校情结培养的学生工作视角[J].高等教育,2012,(6).

[2]胡解旺.略論地方普通高校校友的母校情结[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1).

[3]袁先海.运用网络博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若干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培养
试论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调试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