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组合作,构建生本课堂

2018-11-07胡小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改进路径缺失小组合作

胡小娟

【摘要】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日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一方面,小组合作依托团队力量,畅享交流表达,共享智慧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形式,轻视内容;注重整体,轻视个体;注重学生,轻视教师;注重奖罚,轻视评价。基于此,提出加强小组合作,注重学生个体,加强教师指导和完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优化小组合作,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 缺失 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50-01

随着小组合作方式的深入推行,其优势和弊端愈益显现。为了更加有效的服务思品学科教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希求优化小组合作,构建生本课堂。

一、小组合作的内生优势

1.依托团队力量

小组合作让学生摆脱孤立无援状态,以团队作为强大的智囊团。面对讨论的问题,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学生个体摆脱恐懼状态,依靠团队更加完美的回应教师问题。团队的存在,让学生拥有安全的学习氛围。

2.畅享交流表达

小组合作,可以促使成员自由交流表达。一方面,有限的时间,对于小组内有限成员而言是相对充足的。在时间上,让每位同学自由交流表达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小组内有限成员,尤其是熟悉的小伙伴构成的小环境,加上小伙伴的鼓励,为每位成员自由交流表达创设了安全氛围,使得成员有勇气自由交流表达。

3.共享智慧成果

小组其构成依据组内异质原则,小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别。面对同一个问题,组员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思想碰撞,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不仅如此,组与组之间分享较为成熟的观点,将知识学习推向更高层次。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共享智慧成果。

二、小组合作的外衍缺失

正因为小组合作显而易见的优势,其正日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其外衍的缺失逐渐暴露。

1.注重形式,轻视内容

当下,存在如下“小组合作”:简单的将桌椅摆成小组,课堂上安排数个可有可无的话题给学生,让其在短暂的时间内自由讨论。首先,分组简单。没有对班级学生做全面具体了解,按照学生情况进行有效分组。因此,不能兼顾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其次,问题设置随意。老师往往从教学节奏考虑,觉得到什么时间段需要一个讨论环节。为了所谓的环节,设置一个问题。再次,有限的三五分钟,对于一个有待解决的真问题显然是不够的。最后,通过观察,各个小组发表的见解雷同。

2.注重整体,轻视个体

基于讲台处视野,课堂是活跃的,小组合作正在进行。但是,其中隐藏了诸多问题。组员讨论参与不均衡,爱思考且爱表达的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组内讨论,还是组间观点发表,都是少数学生主导。而被动学生,不想争取表达机会。学差生,主动放弃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更多关注的是整体,轻视组内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

3.注重学生,轻视自身

小组合作,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在有限的时间讨论。少数教师而言,此刻是课堂上较为轻松的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享受片刻的自由。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走走转转即可。或者走进小组,适当提示,推动讨论进展。缺乏耐心,观察小组讨论情况。包括哪些成员发表了什么看法,哪些游离于讨论之外。同学们讨论过程中存在何种问题,需要点拨。而是,在规定时间后,按照流程各组发表意见,而后呈现预设下的参考答案。

4.注重奖罚,轻视评价

为了推动小组参与积极性,教师往往设置看得见的奖罚措施。积极参与课堂的最佳小组,相应获得奖励。而相反,最弱的小组则相应的受到惩罚。但是,对于最好和最差的小组,则处于奖惩的真空,也是相对安全地带。小组合作基于趋利避害,为避开最后一名做消极努力。可见,注重奖惩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推进小组合作建设。

三、小组合作的改进路径

小组合作利大于弊,兴利去弊势在必行。针对小组合作外衍的缺失,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和探究。笔者认为,在当下大班制教学现状下,小组合作要想大放异彩,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小组合作建设

小组建设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首先,科学分组。通过档案等关键信息组建小组。按照组内异质原则,使得组内实现优势互补和强弱互助,实现小组优势最大化。其次,建设小组。推选具有公信力的组长,共同为小组命名,取一个响亮的口号。再次,分工与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要避免想说就说和简单综合。

2.关注学生个体

小组是由每个学生个体构成,要关注到每位学生个体的发展。组长作为小组的组织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讨论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指导组长。教会组长组织管理小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个体的参与度。需要将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人。让每位学生既有压力也有主动性,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小组形成的统一观点。

3.强化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但并不等同弱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赋予小组充分的讨论时间,创设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另一方面,统摄小组合作。教师需要走近小组,观察各小组状态。及时调整和纠正个别小组的不良风气,使得班级小组合作有序运转。最后,对各个小组的发言,做有效点拨和升华。通过小组合作,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

4.完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引导和推动小组合作。反之,则阻碍小组合作开展。破除单一的定性评价,改进单一的奖罚方式。首先,小组合作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其次,教师要注重小组整体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最后,有形物质奖励和无形精神奖励相结合。总之,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多样化,最终推动小组合作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升.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改革,2011,(2):49

[2]孔凡译,崔英梅.《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第4页

猜你喜欢

改进路径缺失小组合作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