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多元微评价实验研究
2018-11-07李娜
李娜
【摘要】自党的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推动我国教育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提出了当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介绍了多元评价模式等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核心素养 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30-02
一、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相关概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相对应,核心发展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思想道德建设及品格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是转变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要求各级学校不再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能力等级,而是看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了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转变。
(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能力提升和性格培育的關键时期。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小学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及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对于一个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看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更重要是性格品质,人格能力的塑造。
作为人生发展起步阶段的小学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小学教育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在小学阶段,引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中拥有坚毅的品质,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二、当前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习成绩仍占据评价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当前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仍以应试目的为主。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依然是教师和家长最看重的评价标准。学校和家长重视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家长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各学科之间割裂状态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的课程设计上,各学科的教材围绕学科知识点独立展开。各学科之间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各学科之间相互孤立,没有联系。各学科之间相互割裂的状态,使小学生无法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中,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及人生阅历的限制,在课程设计中精细的划分学科,目的是帮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规律的,这种强行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分割,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三、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目标
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依托多元化智能理论,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立一套主题多元、手段多样的整体动态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微评价,由此促进校长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利用多元微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植根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四、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以我校打造的四学课堂为支柱,以学校正在进行的中高年级阅读的“小古文”、低年级阅读的《弟子规》、我们学校七彩周五的校本课程以及正在实施的七彩小龙人评价体系等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对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评价。除了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
(三)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在道德品质的评价工作中避免班主任全包全揽,结合科任老师、班级学生的评价,同时考虑让学生本人参与评价。
(四)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充分发挥21天好习惯卡的作用,每月提出一个习惯养成的主题,利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学生每天的习惯表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微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倩.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
[2]顾明远.对中小学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三个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7(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