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社会现实类电影创作
2018-11-07蒋怡夏
摘 要:本文将近来大热的国产片《我不是药神》与美国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两部同为社会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进行对照分析,结合国内外电影创作实际,试图从类型电影的历史背景、叙事角度、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国产类型电影和美国类型电影加以比较,提出类型电影尤其是国产类型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及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类型电影;叙事;历史背景;商业性
一、影片历史背景阐述
(一)故事梗概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普通人从印度走私廉价的非专利抗癌药物来“治愈人们”的故事。平凡中年男子程勇经营着一家保健品店,心灰意冷。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到来,为程勇开启了一项新的事业,即往返于印度购药,做“代购”。尽管困难重重,但他还是通过这种“买药的方式”找到了商机,开始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拿到了印度非专利药品的独家代理。在赚钱的同时,他还遇到了几个走投无路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合伙做起了生意。业务开始后,利润翻了一番的同时,危机也在肆虐。程勇的前姐夫曹警官被命令调查仿制药的来源,假冒药品经销商和瑞士品牌医药代表也在关注他们。一场有关救赎的角力在暗潮汹涌中展开。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则讲述了一个涅磐重生的励志故事。罗恩·伍德拉夫(RonWoodruff)是德克萨斯州的一名电工,他发现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据医生说只剩下30天生命了。他使用的AZT是美国药监局批准的唯一抗HIV药物,但毒性非常大。为了生存,罗恩开始研究各种抗艾滋病处方和替代疗法,甚至从世界各地走私未经批准的药物。在萨克斯风医生和易装癖同性恋雷蒙德的帮助下,他成立了一个叫为“达拉斯买方俱乐部”的地下组织。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非常规治疗”。这样的行为自然受到了药监局和毒贩的阻挠和压力。罗恩在1992年9月去世,即在他被告知只有30天的生命之后的2557天。在过去的七年里,他一直在与疾病,药物管理局和制药企业斗争,与生命赛跑,赢得新生。
(二)制作背景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80年代的美国对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还非常严重,当时,医学研究发现同性恋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来源之一,并认为同性恋取向是对自然的挑战。艾滋病是对人类异常取向的自然惩罚。在公众舆论的影响下,普遍认为同性恋是艾滋病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同性恋群体更加歧视甚至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同性恋者被迫反抗,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并开始传播他们对科学合理的生存方式以及性别认同的信仰。 影片主角罗恩原本对这些艾滋病患嗤之以鼻,但当他与患者们深度交流后,逐渐摆脱了这种偏见。在之后的七年里,罗恩坚持与病魔、药管局、药业作着抗战。
《我不是药神》中,高价专利药品的伦理困境一直存在于中国。问题是药品的价格。格列维尔作为白血病患者赖以生存的特殊治疗方法,价格达到2万5000元每箱,每年的治疗费用是45万。即使有制造商提供的一系列优惠和慈善项目,在国内,每年也要花费7万元。此外,大多数省份没有将格莱威纳入医疗保健,使患者根本无法偿还费用。每年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对大多数普通收入家庭来说仍然是无法承担的。此时,印度的仿制药成了救命稻草。每盒只要2000元,每年的治疗费大约是15000元,大多数家庭都能负担得起这个价格。于是保护专利与保护贫穷者生存权利的巨大矛盾拉锯战由此开始。
而《药神》中出现的印度仿药加工厂则要归咎于历史遗留问题。印度之前是英国殖民地,独立之后仿制药品,本来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侵权,但当时一方面殖民者对被殖民者怀有愧疚,没有干涉,更重要的是,由于冷战,西方急着在南亚找盟友,就对印度仿药睁一眼闭一眼。后来印度加入WPO,本应遵守国际条例,但由于仿制药业时间太久,已经成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太多的人靠此为生,国际社会只好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网开一面。不过,仿制药毕竟不是真药,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制药厂因其质量问题常常被欧洲和美国警告。过于宽松的审查制度,也为其质量打上问号。可能是碍于影片容量的原因,电影在这一块没有涉猎。
二、类型电影的特点
(一)真人真事改编
很多人说这两部电影很像,从两个真实事件的相似性来看,在《我不是药神》的故事里,主创将真实事件的主角陆勇由病友的身份修改成了没有得病的旁观者,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更多的是关于普通人在面对生死自我挣扎奋斗的故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2013年的作品,源于1986美国达拉斯的真实事件。我不是药神是基于2015年陆勇的案例,两部电影制作时间相差了29年,然而几十年间看病难买药难在全球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社会难题。
根据真实故事加工,是好莱坞、宝莱坞都在利用票房数据来盛情安利的制作模式。好莱坞已经将这一模式使用了很長一段时间,很多类型的电影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从上世纪90年代的辛德勒的名单到前两年的焦点。印度宝莱坞也依样画葫芦,《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大陆引发的讨论狂热是最好的证明。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好处在于它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套真实的模版,能够直接击中产生共振的焦虑。而所有虚构的目的仍然是真理,是创造所有创造的情感纽带的唯一途径。我们在各种方面感到情节的虚伪或不通畅都是因为自然逻辑的缺失。一个好的故事的逻辑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这样做。
(二)商业性特征
类型电影还具有商业性特征,不同的类型电影要满足不同偏好的观众的看片需求。如果市场对某一类型的电影有比较好的回应,观众就会支持它,制片方也将继续生产这样的电影,否则,它将停止生产。《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映后反响比较激烈,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之后不久韩国制作了大量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社会现实类型电影,也深受国内外好评。由此真实事件改编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选题素材,《我不是药神》被作为有真人真事为基础的社会现实题材改编片宣传也是商业运作的方式之一。
三、叙事及拍摄手法
(一)叙事视角
“药神”讲述了程勇一开始的困境。离婚后孩子将被妻子带出国。父亲紧急生病住院,被查出患有癌症。这样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生活的压迫下挣扎。而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罗恩抽烟、喝酒、赌博和嫖娼,生活在普世价值观中,但毫无节制。仔细看看,中国强调责任和责任。在成年人的体系中,所有描绘都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中。作为父亲,丈夫和儿子,不能脱离这种束缚和框架。美国强调独立和自我,我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我的自由和我的权利。因此,在《我不是医神》的结尾,程勇回到了普世价值,牺牲了自己,成为社会英雄,拯救了他生病的朋友。罗恩也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英雄,但是他自己的英雄,一个直愣愣,没有畏惧犹豫,死路一条的英雄,是他自己战斗的英雄。我们向往自由,但却难以逃脱各种禁锢。事实上,这两种性格并没有好或坏,而是选择不同。但毫无疑问,这种肆无忌惮的浪漫自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终极渴望。也许未来社会的发展可以使这两个角色越来越一体化,减少冲突。社会和家庭不再是束缚自我与自由和发展的牢笼。姑且拭目以待。
(二)拍摄手法
这两部电影都有非常清晰的时间轴线。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药价先从5000元降到了2000,再到最后的500元,這是良心战胜自我欲望的胜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屡次黑屏出现的数据则是罗恩的寿命,从医生决定的30天到最后的2557天,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意志战胜了疾病。程勇的道德感显得更有价值,因为他是一个健康的人,本可以远离斗争。罗恩的奋斗,则是因为结局是可见的死亡结局,更有挣脱宿命的释放。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时间跨度很长,每段剧情的冲突量较少,整体故事的基调低落而压抑,不过,可能是为了不让观众过分低落,在拍摄手法上,反而显得活泼和幽默,在一些桥段上,加入了喜剧化的处理。
同时,《我不是药神》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都没有离奇的时空场景交错和记忆转插,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科技和抽象场景。人们甚至不需要想太多,只要遵循最古老、最有用的讲故事的惯例——起承转合。他们掌握这些节奏,甚至更精细地使用传统的套路,为观众提供了极好的体验。
因此,剥去药壳,“我不是药神”,是关于一个底层人物如何感知真实,善良,美好最终成为英雄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的是平凡人通过自身顽强努力对抗生死的故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投身到荧幕前的我们自己的自私,日常的困惑,无处可去,仿佛看到了路的尽头。他们已经成功地引起起了群众的共鸣,用这么平凡的人物使我们看见了未来或许也同样面临危机四伏的自己,现在充满了惆怅和不情愿的生活,未来可能也是美好或跌宕起伏的生活……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催化剂,它在短短两小时内累积了很强的剂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反思。
四、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塑造角色,成就角色
某种程度上这两部电影最大的贡献之一是:让我们在电影的范畴中讨论演技、故事和现象;而不是在演技、故事、现象中去讨论什么是电影的问题。但同时两部戏中演员的演技又都令人称道喝彩。毋庸置疑,《我不是药师》的主演徐峥是他事业上的一个突破,展现了一直存在的脆弱和柔软。王传军、张瑜、谭卓、杨新明扮演的四位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在有限的剧本范围中给予了人物以最大程度的张力。即使是几秒钟的镜头,如程永的父亲,为程勇求情的老太太,和层层口罩后面那一张张病态的脸,都是令人难忘的。而“达拉斯俱乐部”只是一部投资500万美元,依靠手持摄像机在二十五天内拍完的小众影片。但在颁奖季,它获得了近三十项大奖,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是的,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故事本身之外,主要是由于两位男演员令人震惊的表演。男主人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和杰瑞德·莱托分别减掉了30磅和20磅体重,最终在外表上看起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重相同。正是源于演员们对角色如此认真的塑造,才成就了角色,成就了影片。
(二)用敬业精神打通共鸣
看过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和杰里·德拉顿(Jerry Delaton)在达拉斯买方俱乐部的前后对比图,你会明白真正用尽全力去诠释角色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少观众在看完影片时才发现主角竟然是大家熟悉的马修,憔悴和变形的身体使原本健壮高大的马修·迈康纳西已经无法识别出原来的模样,莱托在这部电影中的变化也令人惊讶,但马修和莱托的拼命无疑是值得的,他们用高度敬业精神成就了这部可以载入史册的优秀电影。
《我不是药神》中,年轻演员王传君是这部电影中最令人惊喜的男配角。当现在已经有太多的年轻“演员”习惯于用“流量”式的表演技巧时,王传君作为罕见的愿意花功夫磨砺表演的演员,没有辜负自己演员的身份。在一些采访中,我们看到王传君做了太多的努力来扮演一个年轻病危的父亲。通过让自己每天跳8000次来减轻体重和脱水,并且扎根在医院里感受病人的痛苦,于是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意志都成为了他爆发的根源。在电影中,并不是程勇在电影结束时受到崇拜感动,也不是那位生病的老太太向警方求情,而是吕受益高兴地告诉程勇,他想死,看见了他的新生儿子,他却想活下去的那一刻。也许很多父母看到这一幕都会流泪,这是一种能支撑一个人生活下去的微小而极其幸福的动力。在王传君的演绎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角色的生活经历都是他们说出这些话并做出这些行动的原因,也是他们下一步行动的原因。演员的好,就好在诠释出了角色的逻辑关系,让观众感受到真实。
五、结语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有一个很好的隐喻,影片以男主骑公牛开始,又以骑公牛结束。所谓的“骑公牛”是一种盛行美国西部的竞技,骑在公牛上的人最终一定被公牛摔下来,而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延长自己在牛背上的时间。HIV患者和白血病患者就如同牛背上的骑手,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长度。
“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虚话,而是那些努力推动社会变革的人的奋斗结果,他们的努力所带来的群体共享的好处。”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希望在《我不是药神》之后,国内的电影荧幕上能出现更多这样以真实故事作为基础改编的好片,演出中国百姓的真实境况,演出我们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曾涓涓.妥协中隐秘 反叛中前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美国同性恋文化[J].电影评介,2015(12):45-47.
[2]吉胜芬,禄颖.《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抗争者之歌[J].长江丛刊,2015(31):265-267.
[3]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6).
[4]新华网.《美国新闻周刊》:艾滋病改变美国[EB/OL].(2006-05-25)[2014-04-30] http://news.qq.com/a/20060525/001325.htm.
[5]郑炀.《我不是药神》:彰显现实题材电影的“悲喜剧”张力[N].中国艺术报,2018-07-09.
作者简介:蒋怡夏(199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