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研究

2018-11-07喻晨玲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美丽中国人与自然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分析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理论和实践上探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曾指出: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存在,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保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界的约束和限制:自然界在为人类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限制着人类社会,约束着人类的行为。自然界离开了人类社会依然可以存在,但是人类离开自然界却无法生存,更无从谈起存在,人类社会是依赖于自然界的。从这一点来看,人类与动物、植物是一样的,“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3)自然界离不开人类社会,二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马克思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切理论的基础,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与信息等的相互转化,在自然被人化的同时人也被自然化了。

二、新时期人与自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资源环境问题:中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大国,耕地、森林、石油、煤炭、矿产等资源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也导致人与资源、人与环境关系紧张。当前,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急剧下降,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片面强调GDP增长率,以牺牲环境利益、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资源消耗严重,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3)环境立法问题: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在环境立法上仍存有空白,不仅制约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更限制了美丽中国的建设。同时,公众的环境保護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法律进行环保维权,不愿主动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许多环境保护仍停留于个人利益诉求上。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1)提高意识: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开展生态文明系列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公众生态价值观,有利于正确的生态意识和消费方式。同时,要积极推进环境安全信息公开,定期公布国家的环境状况,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健全公众环保参与机制,通过环境立法的方式明确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建议权、监督权、检举权等,以更好地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2)转变方式:马克思认为,科技进步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的自然解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保护功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另外,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健全制度: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资本追逐利益的合法性,即为了剩余价值而生产,使资源流入少数人的手中,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人们追求贪欲的合法性。恩格斯指出,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仅仅有认识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为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个起点、一个引领者、一个开创者,如果我们这代能够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那么对子孙万代来讲,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那么文明就有可能断裂,那我们是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为了我们广阔而美好的前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们中国梦早日实现,我们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任,我们每一位都是这方面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

[4]盛世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1).

[5]郭亮亮.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作者简介:喻晨玲(1994—),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美丽中国人与自然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