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师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11-07刘雯雯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非常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通过对陶行知师德观的重温,学习和继承陶行知的崇高师德,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更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
关键词:师德;内涵;当代价值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其一言一行都影响了下一代的立德立行。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从事教师工作的直接需要,陶行知一贯重视并积极提倡师德教育,主张中国要培养“第一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鲜明的师德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对今天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传承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师德思想的主要内涵
陶行知毕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勇于批判和改革,就教师的职业道德而言,他本人以教育实践树立了高尚师德的典范,并且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一)无私奉献,热爱学生
忠诚教育事业,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职业感情、职业行为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把这种献身精神称为“教育的命脉”。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从洋博士到乡村教师,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山村,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被艰难困苦吓倒,他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自己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爱国、爱人民、献身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国爱民,为人民服务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根本。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师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是否好教师的重要标准。我深信爱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的教师,理所当然应是道德的表率和文明的楷模。教师担负着育人的责任,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首先要求的就是教师要有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品德。陶行知先生深知教师要充分發挥自己的职能,无愧于受到学生和广大民众的尊重和器重,就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其思想言行、道德品质都会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必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经常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学生,教师的人格如何,学生是否热爱他、钦佩他、尊重他,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效仿的榜样。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陶行知认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这样的教师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至未“老”先衰,只有学而不厌,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所以他一贯重视教师的学习,强调教师不断地学习对其专业发展的深远意义。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同时,勤奋好学的教师也能给学生以表率模范作用。他谆谆告诫教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学,还要学好,不仅能及时了解本学科最近研究成果,以便在学生可能接受的前提下讲解最近的内容,而且深知什么是最基础,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是最基本的,学生掌握后可以举一反三。还要研究与改进讲课技术,以便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四)勤于进取,勇于创新
陶行知是一位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教育家,他生活在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旧中国,那是一个格外需要革新精神的时代。“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现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做先生的最大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学习崇拜的学生,说准确点,就是先生在创造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所创造。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正是陶行知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的广阔胸怀和深远目光的体现。陶行知既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也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在批判旧教育的同时,他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他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吁。
二、陶行知师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教育发展需要高尚师德是始终不变的。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较大的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师德方面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削弱了教师的人格教育力量。而陶行知在师德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彰显了一位伟大教育家集言传身教于一身的独特魅力,因此,学习、实践陶行知崇高师德,全面提高教师是思想道德素质,应当是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
(一)以陶为师,学习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每位正在做和将要做教师的人都应当以陶行知为楷模。以陶为师,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特殊责任,才能以对国家对学生高度态度切实履行师德要求,以自己的崇高的品质、全面的素质、奉献的精神来教学生学习人生之道。
学生是教师知识、智慧和品质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爱护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可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念和民主的集体意识。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热爱学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热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
第一,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教师受到了讲求实惠、贪图享乐、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表现在有的教师不为人民服务,不为学生服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热衷有偿家教,追逐个人名义;挖苦心思,巧立名目,千方百计在学生身上赚钱;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知识结构陈旧,能力素质缺乏;这些情况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形象。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信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在工作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敬业爱岗,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保持良好品格,以德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只有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调整自己的心理,以一种“知足常乐,安于贫穷”心态,及时矫正和调整行为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行为端正廉洁,才不愧对这一最光辉事业。陶行知一生的执教生涯,怀着一颗忘我无私之心投身教育。这样的情操是值得今天的教师们所敬重和效仿的。
(三)不断学习,铸就教书育人的真功夫
首先,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较为迅速,教育工作也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丰富自身知识,提高治学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长流水”。教师只有始终保持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并不断扩大的求知要求。教师学而不厌的精神也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感染,促使学生形成好学上进的风气。最后,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地更新知识内容,跟上时代发展,并能及时把相关学科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不断提高技能、技艺,与时俱进。
(四)做一个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想要做一个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观念,开展创新教育。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囿于条条框框,而应该自觉地树立创新观,锲而不舍地把创新教育渗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之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成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也是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要自觉处理好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的关系。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偏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把知识与能力划等号,把能力训练丢在一边,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结果出现了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死读书”与“死教书”的现象。我们应该像陶行知那样“敢探未发明”,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出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新的教育模。最后,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科学方法,要求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今天看来仍然是一剂有效的良方。目前,一些中小學生厌学,除了学习负担重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法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和先进,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提出来的,针对了当时的情况,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师德准则。今天,陶行知师德思想仍然是我们加强师德建设的理论宝库,其当代价值不容忽视,当教师就要学陶行知。
参考文献:
[1]吕德雄等.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人民出版社.2012.
[2]陈家生.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论陶行知师德观的现代价值与借鉴意义[J].南平师专学报,2002(1).
[3]张昌勋.陶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作者简介:刘雯雯(1988—),女,汉族,贵州兴义人,教育学硕士,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