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1-07刘彩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核心素养

刘彩兰

【摘要】以“氯气的性质”教学为例,结合化学核心素养要求,采用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实验、用好问题串等方法 ,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氯气的性质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40-02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氯气的性质”教学为例,从元素化合物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三第一单元,是学生步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真实情境的案例或通过实验探究,针对Cl2为典型的非金属,了解氯气的主要性质用途等,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逐步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培养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O2、CO2等物质的性质,了解了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学习了Cl-的检验,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学生可以从物质分类、实验探究等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氯气的性质。

3.教学目标

通过洁厕液与84消毒液反应产生氯气的真实情境与实验验证,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非金属的通性推测Cl2的化学性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Cl2的物理性质、分组讨论分组实验探究Cl2与水反应的实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Cl2的两面性讨论,让化学贴近生活,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央视新闻关于84消毒液与洁厕液混合使用后发生使人中毒昏迷的报道。

设计意图:以生活真实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2.设计实验 点燃激情

教师:洁厕液和84消毒液混合后居然会使人中毒?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

演示:先将一透明塑料瓶挤瘪,将洁厕液与84消毒液迅速混合在瓶中,拧紧瓶盖。

学生:观察现象,并扇闻气味。

结论:产生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

教师:这种气体叫Cl2。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给学生视觉上最直观的刺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3.温故知新 推演性质

教师:Cl2有哪些化学性质?试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Cl2所属物质类别并推测其通性。

学生:Cl2属于非金属单质,具有非金属的通性。能与金属直接化合,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

教师:那Cl2能与铜反应吗?实验验证一下。

演示:铜在Cl2中燃烧,并加水。

学生:描述现象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教师:Cl2能否与Fe、Na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Fe、Na金属性比Cu强,能与Cl2反应。

演示:铁丝在Cl2中燃烧。

学生:Cl2与大多数金属在燃烧或加热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高价氯化物。

教师:Cl2还能与非金属如H2直接化合,来看视频。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情,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类别入手,归纳出其化学性质,初步培养证据推理能力,并以实验验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4.设计实验 检验猜想 求证真相

教师:我们知道,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那么Cl2除了能溶于水外,能不能与水反应呢?

演示:将红纸一端湿润后放入干燥的Cl2中。

学生:观察发现湿的一端褪色而干的一端不褪色。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后: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而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教师:生成了什么物质?提示: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去分析。

学生:氯水中可能含有H2O、Cl2、H+、Cl- 等微粒。

教师:如何检验Cl-和H+的存在?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

实验方案:a.检验Cl-:向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b.检验H+的实验设计: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等。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Cl2与水反应生成了HCl,是不是HCl使氯水具有漂白作用?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往装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品红。

现象:不褪色。

结论:盐酸没有漂白性。

教师:具有漂白性的是C1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HClO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于漂白。C1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该反应具有可逆性。

设计意图:采用“渐进式”的提问,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再动手试验,由实验现象验证猜想。培养学生推理、探究和动手的能力。

情境创设:造成的危害。

教师:如果遇到C12泄漏,运用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怎样处理?

引导学生优化方案。

学生:用碱吸收。

演示:84消毒液的混合物中加入NaOH,迅速盖上瓶盖,振摇,瓶子变瘪。

教师:利用这个性质工业上将C12通入石灰乳中制成了漂白粉。

学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创造情景,将教学回归到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考查了所学习的知识,又使整个课堂首尾呼应,巩固教学效果。

5.谈功论过 回归生活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C12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但对其的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危害。说明C12也有“功与过”,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微观探析 寻找本质

教师:C12能与金属、非金属、碱等反应,可见C12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为什么?——引导从原子结构分析。

设计意图: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维,培养微观辨析能力。

三、教学反思

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混合产生有毒物质入手,引发认知碰撞,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实验,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演示实验、两个学生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視学法指导,以联想、实验等方法探究C12的性质基础上分析氯的结构,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观,培养微观辨析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C12的功与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2016,(8):36~39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