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学派“脱壳原则”对口译实践的指导
2018-11-07张存哲杨一秋
张存哲 杨一秋
摘 要:巴黎释意学派认为,“脱壳”过程是语言释意的“中间地带”,是口译员进行意义交换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因此“脱壳”理论对译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巴黎释意学派的核心理论——“脱壳”理论为指导,从译员信息录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探讨了如何能够满足演讲者的交际需要。通过结合实例,“脱壳”原则要求译员应达到信息的要点浓缩、意义成像、明晰表达、契合主题四项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口译过程的“信达雅”。
1 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翻译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通过语法的整合和词汇的选取转换,翻译活动就可以顺利完成。但巴黎释意学派创始人Seleskovitch认为,口译活动远非单纯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以理解意义为基础,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的交际活动,因此口译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人类行为。自此Seleskovitch在后期研究中始终把译员对信息的处理置于观察研究的中心位置。
巴黎释义学派将“脱壳”原则看做是其口译“听清—理解—表达”中的“理解”部分,而理解则是整个口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吴晓静在《论口译中的“脱壳”原则》一文中表示,在对源语言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用语义概括、结构重组等方法进行意义提取。源语言向译出语转化的过程中,则要注意信息要点浓缩、信息内涵成像、等步骤。本文认为,源语言信息吸收过程中应注重信息要点浓缩和意义成像;而在信息输出的过程中,信息的明晰、契合表达则更为重要。
2 “脱壳加工”步骤
释义理论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强调翻译的准确性,而不求两种语言的符号对等。口译旨在理解源文,脱离语言外壳,用目标语传递交际意义。此时,译员对源语言的记忆不是表层语言的记忆,而是把握源语言的内在意义。
“脱壳”对于口译实践的指导力求“神似”而非“形似”,要求译员聆听分析,快速在高密度言语中获取意义单位,进行重组表达。虽然口译种类繁多,但无论何种口译,译员都需要利用其专业性满足各方需求,仅仅通过“完全对等”的翻译无法达到口译效果。因此,在巴黎释意学派理论当中,译员需要对脱壳后的言语意义进行加工后再表示,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例:原文:This approach to treatment, referred to as blood component therapy, allows several patients to benefit from one pint of donated Whole Blood.
译文:该治疗方法称为血液成分疗法,使病人能够利用一品脱全血治疗疾病。
分析:“脱壳”原则要求译员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生成满足讲话人交际目的的表达。本例中,英文中出现了“benefit from”以及“Whole Blood”等难以直译或专业性强的短语。由于本句与医学有关,因此病人“benefit from”可译为“治疗疾病”,而“Whole Blood”则更需要译员有相关医学背景知识,从而能够译出“全血”的意思。
3 脱壳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吸收原则
信息吸收则是译员单纯通过耳部聆听参会者的语言表达,或是通过眼部观看演讲稿将信息录入大脑的过程。在信息吸收的过程中,译员拥有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场合需要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使之在译员大脑中形成最简单、结构最清楚的形式。在此层面上,经重组转移这些信息點,从而形成符合听者语言习惯的译文。
3.1 信息要点浓缩
由于译员的工作场合复杂多变,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尽相同。译员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行业,因此其表达的话语以及话语信息各不相同。在口译过程中,讲话人经常给出比实际需求要多的信息。其中多出的信息在语言学领域称作“冗余”。但无论译员面对什么信息,都需要对相关表达进行精简浓缩,删去冗余部分,为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译员要对冗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例:原文:机都要求两国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每个挑战都需要两国的通力合作。
译文:Every global crisis will require the two countries to work together toward resolution; every new chanllenge will necessitate collabration.
分析:本句中,前后句中的“两国”,以及“之道”,“通力”等词都属于冗余成分,将其删除后并不影响英文连贯性的表达。
3.2 信息意义成像
在浓缩要点之后,译员可将信息脱壳后的精练信息成像,使其更容易记忆。所谓“成像”即译员通过大脑的“形象思维”使记忆更加深刻。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C·巴特莱特认为,记忆是一种“意象的重建”。这也就要求译员需要具备将源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以某种形象显示在大脑中。
例:原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译文: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work tirelessl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分析:该段为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题,为典型的政治性表达,但即便涵盖大量政治性信息,该段也突出了中文善于形象化表达的特点。其中,夺取胜利——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实现中国梦——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都是信息意义成像的关键点。由此得出的译文也可保证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4 脱壳理论指导下的信息生成原则
信息生成对应口译阶段“理解——表达”的过程,而此时译员应对语言信息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存在差异,因此译员需要采取策略,充分生成令各方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
4.1 信息明晰表达
在精炼并勾勒信息意象后,译员便已作出充分的信息表达准备。但在表达时,译员仍需注意译出语的忠实性与恰当程度。因此明晰化可成为译员表达时的首选。换句话说,明晰化表达可让译员在译语中增加解释性短语或连接词。从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来看,增加连接词或短语主要目的是促进译语的交际,同时要使译语内容尽可能忠实源语内容。
例:原文: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译文: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
分析:在本例中,仅通过英文翻译“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比较困难,因此译员可对该意群进行分析。“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是指某种行为,因此添加“practice”等解释性词语更能令译文清晰,合理。
4.2 信息契合主题
在增译时,译员应当注意译入语和译出语各意群在契合度上的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英文单词涵盖多种意义,那么译员应有能力结合自身相关知识选择最为恰当的含义来契合会议的主题或演讲者的观点。请看以下例子:
例:原文:In order to cover our order, we have arranged with the Bank of China, Dalian Branch, a credit for USD 86,000.
译文:为担保此次交易,我们与中国银行大连分行商定提供86000美元贷款。
分析:本例为典型的商务翻译。“cover”一词的常用用法为“覆盖”,而在本句中,“cover”为商务英语的常用词,译为“担保,保证,保险”等意思。因此译员应选择具有最佳契合度的含义,从而满足本句所表达的主题。
5 总述
口译,即“听清、理解、表达”三者相结合的動态过程。从“聆听”到“译语生成”,即对高密度言语的信息吸收与信息生成的过程。而“脱壳”原则贯穿于这一动态过程中,成为译员译文质量的重要转化标准,良好的脱壳过程能促进信息吸收后的理解,同时也能构成精炼专业的表达。高标准的口译实践是在不断训练之后得出的,但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口译也是如此。
概括说来,释意理论将翻译视为一个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指导译者理解译出产物的性质(是意思,是语言知识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要求译者理解翻译对象的内容以及讲话人或作者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这也就是脱壳原则给人的指导。译员只有在实践中将“脱壳”理论运用于信息吸收和生成过程中,才能达到译出语的“忠实、达意、简练”。
参考文献
[1] 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 Seleskovitch Danica.Interpretation,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ng [J]. In Richard W. Brislin(ed.),1976:55.
[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5-37.
[4] 吴晓静.论口译中的“脱壳原则”[J].校园英语.河北:校园英语杂志社,2014,(3) :112-115.
作者简介
张存哲,男,汉族,山东济南市人,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译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
杨一秋,女,教授,山东威海人,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质量评估。